一、教學設計
1.教學維度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歌借物象征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勵學生腳踏實地、勇往直前,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2.教學關鍵
重點:準確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感情,把握詩歌借物象征的寫法。
難點: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見解。
亮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教學流程
(1)導:情境設置,導入課題。
(2)讀: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師生共同點評,指導讀法。
(3)感:合作交流,品味情感;欣賞課件,熏陶感染。
(4)悟:組織學生討論質疑。明確作者闡明的人生哲理;了解借物象征的手法;速記要求背誦的段落。
(5)賞:欣賞本文精彩、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請同學們寫幾句詩表達告別童年的心情。
(6)結:教師小結,播放歌曲。
4.教學板書
腳踏實地 勇往直前→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
二、課堂實錄
師: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有許多美好的回憶,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成長中,我們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們頻頻向童年揮手告別。愿我們帶著這份童心起程,在秀水藍天之間放飛希望。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現代作家、詩人王慧騏先生的作品《我們上路了》。(板書:我們上路了)
師:這是一首非常耐人尋味的小詩,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哪位同學愿意來讀課文?
生A:“剛剛露出……”(朗讀完畢。)
師:請同學們點評一下,說說她讀得好不好?
生B:我覺得她總體上讀得比較好,但聲音不夠宏亮。
生C:我覺得她讀得沒有氣勢。
師:你能飽含感情地讀讀嗎?
(生C朗讀。)
師:他讀得較好,感情很飽滿,還有哪位同學要試試?
(生D朗讀。)
生E:我覺得讀詩還要注意讀出韻腳。
師:你說得很好,能做一下示范嗎?
(生E朗讀。)
師:這位同學很細心,不錯。讀詩要注意語調、語速、重音、節奏,還要飽含感情。誰再來試試?
(生踴躍舉手,選擇一名男同學——生F。生F朗讀完畢。)
師:請同學們點評。
生G:我認為他讀得較好,聲音很宏亮。
生B:他的重音也把握得較好,能根據意思變換語速。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請大家選擇你喜歡的句子,細細品讀,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把這首詩蘊涵的感情讀出來。
(生自由組合讀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欣賞課文,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生聚精會神地觀看課件,欣賞。)
師:生動的畫面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下面讓我們飽含感情地齊讀課文。
(生齊讀課文。)
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朗讀了許多遍課文,你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不夠明確?和同學們交流你的想法。
(生小組討論。師巡視,鼓勵生發表自己見解,引導、點撥生思路。)
師:我們先討論到這里,哪組先發表意見呢?
生H:我認為這首詩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得非常好。
師:恰當地運用修辭,是豐富文章語言最好的方法。
生I:我們認為這首詩句子上有許多相同的地方。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看得很仔細。
生B:這首詩的作者非常善于運用假設,假設了我們上路后的許許多多情況。
生C:我們認為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不怕困難,勇敢抗爭的心理。
師:說得好。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A:“風來吧,雨來吧……真正姓名。”
生G:有句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風雨畢竟是暫時的,勝利一定會屬于我們。
生E:我們認為這首詩主要告訴我們,未來是美好的,只要你能腳踏實地去努力,你就會獲得成功。
師:你怎樣判定作者告訴我們未來是美好的?
生E:“走下去,前面有相思鳥,有金孔雀,走下去,前面有橄欖樹,有曼陀鈴?!?/p>
師:那么你認為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都比喻什么呢?
生E:應該是獲得成功后的喜悅吧。
師:哦,你把這幾種事物看成一個整體理解,哪位同學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想一想,說一說?
生B:我想:相思鳥是代表親情,金孔雀代表著事業,橄欖樹象征著和平,曼陀鈴……我還沒有想好。(師生鼓掌。)
師:他緊緊地抓住了事物特點分析,說得很有道理,誰能說說曼陀鈴的比喻義?
生G:曼陀鈴是一種樂器,是不是象征有節奏的快樂的生活?
師:你的想像力很豐富,回答得非常好。
師:誰能告訴我“風、雨、雷鳴電閃”比喻什么?
生(七嘴八舌):比喻困難、挫折、艱難險阻。
師:詩人大喊“風來吧,雨來吧,雷鳴電閃都來吧”,表明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H:他們不怕困難,挑戰困難。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做?
生S:勇敢直面困難,想辦法戰勝困難,相信自己。
師:人生的際遇順逆交錯,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踩出,但無論怎樣,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勇往直前,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板書: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師:文章最后一節寫得非常好,富有哲理性,深得大家的喜愛,我們來個兩分鐘速記比賽,看誰記得多。
(生自由記憶。)
師:哪位同學能試著背一背?一句兩句也可。
生D:“哦,既然……不會往回流動?!?/p>
師:真不錯,記了這么多。
生H:“走下去……真正姓名。”
師:你背的是最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生E:“沒有退路……真正姓名。”
師:你很會學習,注意了掌握方法。
師:學習語文重在積累,希望同學們能養成勤于積累的好習慣。
師:我們已經告別了童年,開始了真正的人生之旅,能否像作者一樣寫幾句詩表達一下你的心情?留作課下作業。
師:未來是無法預知的,前面的路或許是一條陽光大道,平坦順暢,或許是崎嶇小路,布滿荊棘,但無論前方是晴、是陰、是云、是雨,我們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因為我們選擇了前行,因為我們有壯志雄心。讓我們共同欣賞、齊唱《壯志雄心》。
(生唱《壯志雄心》。)
(選自黑龍江省農墾基礎教育新課程教材培訓會議)
三、教研評析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能夠將教材理解得那么透徹,將單元主題把握得那么準確,課堂教學效果那么突出,應該說課是很成功的。具體說有以下五個亮點,可以概括為五個“注重”和“關注”。
1.注重情境設置,關注學生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設置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有效手段。老師非常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無論是在教學情境的設置上、提問的角度上、討論的組織上、評價的方式上,還是課件的制作上,都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她在本課教學中結合詩歌具體內容,精心地設計多媒體課件。富有創意的精彩畫面,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想像思維空間,而且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由于畫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親切自然,容易讓學生產生學習沖動、學習熱情,縮短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整個課堂高潮迭起,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2.注重學習體驗,關注互動、合作、探究
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理解本詩內涵,明確作者闡述的人生哲理這一主要內容時,采用互動、合作、探究方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探究過程中的樂趣,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教師一改傳統教學中那種居高臨下站在講臺上,主宰課堂的作風,以一個平等的參與者身份融入討論之中,與大家共同探究問題,分享成功的喜悅,鼓勵發現、鼓勵勇于發表獨立見解,共同構建知識,共同發展能力,共同成長進步。
3.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這是三維目標中重要的一項,是我們新課程教學中急需加強的環節。老師結合教材注重激勵每一個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的孩子,要勇往直前、腳踏實地開辟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板書設計也頗具匠心,直觀、形象,發人深思,啟人心智,對學生今后步入社會,走好人生之路,上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一課,為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4.注重夯實基礎,關注學生知識積累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段覀兩下妨恕芬徽n的教學,非常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突出了朗讀的指導和訓練,采用不同的方式,反復誦讀,要求學生讀準語速、語調、語氣和重音,讀出層次、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過熟讀成誦,積累語言,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只有自己讀懂領悟的,才能印象深刻,進而轉化成知識營養,終生受益,靠被動聽教師講學到的東西是不會有生命力的。詩的最后一節寫得很好,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上用幾分鐘時間背下來。這也是教師注重知識積累的一個具體體現。
5.注重創新能力培養,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教學中,老師給學生創設了充分的自由討論的時間、空間,為學生發展個性搭建了寬闊的平臺。如,讓學生對朗讀的內容做相互評價,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和發展,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彰顯了學生的個性,為學生今后的創新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