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課件主要是通過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這六種信息符號來表現教學內容。文字,作為抽象符號和圖形的補充,是觀眾獲得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文字顯現在屏幕上稱為字幕,它給人的視覺感受,因其形、色有別于圖形,在生理上易引起人們感官的注意;在心理上,則由于通常用來強調突出畫面的重點和關鍵內容而令人格外關注。
一、字幕設計的原則
1.適應性;2.易讀性;3.簡潔性;4.一致性;5.藝術性。
二、課件中的字幕設計
1.文字內容要逐步引入。
如果在屏幕上一下子出現滿屏的教學信息,就會造成學生的煩厭,對于大量的文字資料,可以隨著講課過程逐步顯示,這樣通過小量化的信息呈現,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在文字逐步引入時,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動畫效果,如變色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一屏中,字數也不應太多,一般以4~5行,每行10個字左右為宜。如果內容較多,可以采用多屏更換或移動字幕的方法解決。
2.采用合適的字體、字號與字形。
字體是文字的書寫形式,不同字體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應用場合。正確選擇字體,不僅關系到多媒體教學課件畫面的藝術效果,還對學習者閱讀信息有直接的影響。宋體:字形方正,橫細豎粗,捺如掃,點如瓜子撇如刀,顯得典雅端莊,秀麗清晰,常用于課件的教學內容呈現。仿宋體字形略長,粗細均勻,秀美挺拔,常用于課件的注釋、解說、說明等。黑體:筆畫單純,粗細一致、結構嚴謹、莊重有力,視覺效果強烈醒目,常用于標題字幕或重點??瑫盒误w方正,筆畫平直穩重,顯得親切易讀,可用于標題、說明性字幕等。
字號即字體的大小。如果是課堂輔助教學型課件,課件內容是通過投影機投影給全班同學觀看,為了讓最后一排的同學也能看清楚,課件中的字幕應該比較大,而且這類課件主要用于輔助教師講課,在課件中只需列出關鍵要點,內容較少。如果是自學型教學課件,學生就是通過自己的計算機屏幕觀看課件,這時課件的字幕就應該設計得小一些,如網頁的設計,一般正文用小四號字,如果字體太大,就會給人觸目驚心感,而且影響屏幕的容量。
字形即字體的形狀。正常體是用得最多的一種字形,它不加任何修飾,一般用于正文。為了突出關鍵、強調重點,可以利用其他字形,如斜體、下劃線體等。
在課件中通過不同的字體、字形、字號,可以使字幕變得豐富多彩,從而減少閱讀的疲勞感。但使用的字體、字形、字號變化太多,又會使畫面顯得雜亂,一般各自以三種變化為宜。
3.文字與背景的色彩搭配要合理。
文字和背景的色彩運用,應注意與教學內容、課件的整體風格、色調保持一致,特別要保證字幕醒目易讀。
課件上的字幕一般由文字和背景兩部分構成,如果以單一的彩色色塊為背景,設計時要注意文字和背景的色彩對比??梢栽谏嗌嫌脤Ρ壬蚧パa色使二者對比鮮明、強烈,如分別用紅、藍、綠;可以通過明度進行對比,如用黑白二色;也可以通過純度進行對比,因大面積的高純度色彩易使人眼睛疲勞,小面積的高純度色彩使畫面和諧、自然、舒暢,所以通常是將背景設計為低純度,文字設計為高純度。如果是以圖案或底紋作為背景,這時選擇的圖案最好跟教學內容相關,特別要注意的是選擇的背景圖案不要太過花俏,不然就會喧賓奪主,影響文字的呈現。
4.字幕的編排應整體布局適當,排列規范。
字幕在編排時應布局恰當,格式標準,標點符號使用正確,防止錯漏字。文字的排列主要分橫排和豎排兩類,由于中國人習慣從左往右,從上往下的看,在課件中一般用橫排方式。片頭的字幕也可以采用豎排方式,增加趣味性吸引學生。在編排時,一般是字幕的邊距大于字幕的行距,字幕的行距大于字距。
5.字體趣味性變形。
在片頭字幕、片尾字幕或標題字幕中,可以把字幕進行變形,設計成藝術字,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也可以增強課件的藝術性。如將圖像與文字有機地組織起來,使二者融為一體,增強文字的可視性、表意性和生動性。
(作者單位:廣東省韓山師范學院教育系)
責任編輯/張 燁
E—mail:hit7902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