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恐怖襲擊狂潮
10月9日,兩名中國工程師在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地區(qū)遭綁架,一人獲救、一人死亡。10月7日,埃及西奈半島小城塔巴發(fā)生三起爆炸事件,死傷200多人。此前,發(fā)生在中東、俄羅斯、中亞、南亞、東南亞的恐怖事件更是不勝枚舉。可以說,自2003年5月,全球范圍出現(xiàn)了新一輪恐怖攻擊的狂潮,而中東-中亞-南亞-東南亞“恐怖高危”弧形地帶的形成及其事態(tài)發(fā)展是其中最為令人不安的。
在伊拉克,反抗美國占領的武裝行動與恐怖襲擊互相交織,其中連續(xù)殺害駐伊外交官、工程技術人員、新聞工作者,綁架外國平民作為人質并將他們斬首等,都是嚴重的恐怖暴行。
在中東其他地方,恐怖分子的自殺性襲擊將摩洛哥、沙特、土耳其、埃及等與美合作的伊斯蘭國家作為目標,特別是在沙特和土耳其發(fā)生的幾次大爆炸,致使大批無辜平民喪生。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以前不太出名的恐怖組織如“穆罕默德軍”、“大東伊斯蘭解放陣線”等紛紛登上了中東恐怖活動的舞臺。
在俄羅斯,車臣恐怖分子不斷制造爆炸血案,不但炸毀醫(yī)院和火車,還把俄議會(杜馬)辦公樓也作為攻擊目標。在今年5月9日發(fā)生于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狄納莫體育場的大爆炸中,車臣總統(tǒng)卡德羅夫遇害。9月初發(fā)生的別斯蘭人質綁架事件,導致300多人死亡,更使全世界震驚。
在中亞,烏茲別克斯坦今年3月29日和7月30日兩次發(fā)生系列爆炸事件,導致數(shù)百人傷亡。南亞的恐怖組織的活動也再趨活躍。在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正在卷土重來,不僅控制了巴阿邊境的大片山區(qū),而且還在阿富汗境內發(fā)動了數(shù)次千人以上規(guī)模的襲擊行動,并在喀布爾、坎大哈等大城市制造了一系列爆炸事件。在巴基斯坦,恐怖組織將政府領導人作為暗殺的目標,總統(tǒng)穆沙拉夫、財政部長(現(xiàn)任總理)肖卡特·阿齊茲等均遭“基地”組織策劃的炸彈攻擊,靠了防彈車和干擾定時器才幸免于難。在印度,恐怖爆炸活動也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喪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東突伊斯蘭運動”等恐怖組織也在重整旗鼓:2003年10月,若干“東突”組織合并,成立了“東突厥斯坦流亡政府”,推舉艾爾肯為負責人;同時,在阿富汗戰(zhàn)爭中遭受沉重打擊的“東突”骨干分子紛紛流竄到克什米爾、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和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妄圖重建軍事訓練基地。
令人不安的是,中國人也開始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如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向口碑很好的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居然連續(xù)遭受恐怖襲擊。今年5月3日,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遭遇汽車炸彈襲擊,造成三人死亡,九人受傷。6月10日,阿富汗一伙恐怖分子在北部昆都士附近襲擊了中國援建的建筑工地,造成11名工人死亡,四人受傷。顯然,這絕非一般老百姓所為。
特別令人擔憂的是,東南亞地區(qū)近來也已成為恐怖活動頻發(fā)的高危地帶。一些與“基地”組織有密切聯(lián)系的恐怖組織如“穆斯林祈禱團”、“大馬圣戰(zhàn)組織”、“阿布薩耶夫組織”等在東南亞各地策劃了一系列恐怖攻擊行動。專家指出,“基地”組織在東南亞的主要代理人是“穆斯林祈禱團”,其活動范圍從泰國南部穿過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一直到澳大利亞。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一篇文章中指出,2.3億東南亞穆斯林本來是“寬容的而又易于相處的”,但近來的變化表明,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正在他們中間伺機發(fā)展,這是令人十分不安的。
觀察家們注意到,新一輪的恐怖襲擊開始將目標轉向無所不在而又難以防范的“軟性目標”,如銀行、教堂、學校、醫(yī)院、劇院、旅館、飯店乃至居民住宅,這必然造成更大的破壞和傷亡。更令人擔憂的是:恐怖分子越來越多地采取高科技手段來制造恐怖事件,使人們更加難以防范,從而提高了恐怖行動的成功率,對恐怖分子產生了鼓勵效應。許多人擔心,恐怖分子越來越有可能獲得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或制造這些武器的技術,因而生物、化學恐怖襲擊,核(放射性)恐怖襲擊和網(wǎng)絡恐怖襲擊將成為今后恐怖活動的主要形式。
越出中東又緊系中東
中亞、南亞和東南亞的一些恐怖組織和恐怖活動源于中東或與中東的事態(tài)發(fā)展密切相關,這是國際上許多人認為中東-中亞-南亞-東南亞已形成一個“恐怖高危”弧形地帶的原因。
如在中亞地區(qū)影響很大的伊斯蘭解放黨,最初來自中東,于1953年在約旦和沙特成立。它試圖在中亞建立一個以伊斯蘭法來治理的泛伊斯蘭國家聯(lián)合體,與“基地”組織和中東的原教旨主義極端組織聯(lián)系密切,許多骨干曾在“基地”組織接受訓練,或在巴基斯坦接受過伊斯蘭極端思想教育。雖然它以前沒有倡導以武力推翻現(xiàn)存政權,也沒有正式被中亞國家和美國及反恐聯(lián)盟定為恐怖主義集團,但它的綱領就是反對現(xiàn)存體制的,因此基本上處于地下狀態(tài),長期進行秘密活動。在美國軍事力量大舉進入中亞后,特別是在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后,該組織開始展開反美暴力活動。它們在中亞各國,特別是在失業(yè)率達到80%的地區(qū)及農村地區(qū),擴展勢力十分迅速,僅在烏茲別克斯坦就號稱擁有數(shù)十萬成員,多為20~30歲的年輕人,其中包括許多婦女。他們通過因特網(wǎng)和郵件傳遞信息,有計劃、有組織地制造系列恐怖事件。烏境外的一些恐怖組織則向他們提供制造爆炸裝置的技術和資金,其目標是建立泛伊斯蘭的“哈里發(fā)”國家。
今年3月29日,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中心一家“兒童世界”商店門口發(fā)生自殺性爆炸事件,至少造成19人死亡、26人受傷。第二天,20名非法武裝分子在塔什干市郊被圍困后拒捕,隨后引爆了身上的爆炸裝置自殺身亡,當場有三名警察被炸死、五名警察受傷。7月30日,當烏茲別克斯坦司法部門即將對15名恐怖嫌疑犯進行審訊時,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美國大使館、以色列大使館、烏茲別克斯坦總檢察長辦公室同時發(fā)生爆炸,造成數(shù)十人傷亡。后來的調查證明,正是“伊斯蘭解放黨”和早已被列入恐怖組織名單的“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制造了這兩起爆炸事件,這兩個組織也分別宣布對那幾起自殺性爆炸事件負責。令人不安的是,警方調查結果顯示,3月29日塔什干爆炸事件是一起由人體炸彈引起的恐怖襲擊事件,在爆炸中心點附近警方找到了一具被認為是襲擊者的女性尸體。3月30日發(fā)生的事件也屬于自殺性爆炸。需要指山,盡管在俄羅斯已多次發(fā)生人體炸彈事件,但這是源于中東的自殺性恐怖活動首次在中亞地區(qū)出現(xiàn)。在塔什干同時發(fā)生的三次爆炸都是自殺性襲擊,而襲擊以色列使館更與中東巴以沖突加劇直接有關。在南亞和東南亞,許多恐怖組織也與中東的恐怖組織,特別是“基地”組織有密切聯(lián)系。如“穆斯林祈禱團”、“大馬圣戰(zhàn)組織”、“阿布薩耶夫組織”等都與中東的“同行”配合默契,形成跨國恐怖行動網(wǎng)絡,其活動范圍從摩洛哥一直延伸到印尼和菲律賓,甚至到澳大利亞,并滲入美圍和歐洲。印尼警方認為,9月9日發(fā)生的攻擊澳大利亞駐印尼使館事件也是一次自殺性襲擊,如果真是這樣,這可能是源于中東的自殺性襲擊首次在東南亞地區(qū)出現(xiàn)。
鏟除毒瘤需綜合治理
面對中東-中亞-南亞-東南亞“恐怖高危”弧形地帶這一嚴峻現(xiàn)實,國際社會、特別是這一地帶的相關國家只有進一步加強跨國合作,除惡務盡,將反恐斗爭進行到底。同時,有一點也已成為大家共識:單憑軍事手段無法根除恐怖主義,因為恐怖主義的根源在于一些沖突熱點長期得不到公正解決,以及發(fā)展差距和貧富鴻溝的不斷擴大,這在“恐怖高危”弧形地帶表現(xiàn)更為突出。因此,只有標本兼治,實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方面綜合治理,才能消除這個“恐怖高危”弧形地帶,最終鏟除恐怖主義毒瘤,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