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6日,李肇星外長在記者會上提到了工作、生活在艱苦地區的中國外交官李建國、符華強、邵關福。其實,他們只是這個群體的幾名代表,更多的外交官的經歷是不為人所知的,他們敬業、奉獻、默默無聞。
上個世紀70年代末,非洲東部的坦桑尼亞與烏干達兩國之間發生了一場為期半年的全面戰爭。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館的全體外交人員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血與火的考驗,在坎帕拉外交界樹立起了一個整體英雄形象,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上個世紀70年代,曾有人把當時反復無常的烏干達總統阿明稱做一大怪,他獨斷專行,胡作非為,濫殺無辜,嗜血成性,國內政權面臨嚴重危機。為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他又獨出心裁,孤注一擲,于1978年10月29日悍然出動軍隊,占領了坦桑尼亞北部的邊陲重鎮尼亞卡尼亞西。
受過拳擊訓練的阿明挑釁地說,他可以和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舉行一場拳擊比賽,一賭輸贏,以解決邊境爭端。幾個月后,尼雷爾真的“應戰”了。1979年1月,坦桑尼亞和烏干達解放陣線(由阿明的反對派組成)聯軍開始反擊,攻入烏干達。聯軍兵分三路,勢如破竹,直搗烏干達首都坎帕拉。
坎帕拉位于維多利亞湖北側,由九座山丘組成,科洛洛山是其中最大一座,山上設有總統府、電視臺和各國駐烏外交使團。中國大使館位于半山腰,三座漂亮的英式別墅順山勢橫向一字排開。當時,由于中國駐烏大使剛剛病逝,新大使尚未任命,安國政參贊擔任臨時代辦,統領使館全部工作。

炮火聲中送信使
恰在此時,從國內來了一班信使。眾所周知,外交信使肩負著傳遞外交文件的重任,穿梭于外交部與駐外使領館之間。這兩位信使攜帶著我國外交部致烏干達及周邊幾個國家大使館的機要文件和信函,事關國家大量機密。
然而,就在3月24日,坦烏聯軍炮轟了距離坎帕拉僅30公里的恩德培首都國際機場。
“我們一定要確保兩位信使的安全,保護國家機密,要想盡一切辦法,迅速安排信使安全離開。”安代辦對使館其他同志說。
3月25日早八時,一輛黑色奔馳轎車風馳電掣般駛出中國使館,五星紅旗在車頭獵獵飄揚,格外醒目;安代辦采取了異乎尋常的舉動———親赴機場護送信使。
往日熙熙攘攘的烏干達首都國際機場,此時已變得冷冷清清,機場內外到處是荷槍實彈的軍人,嚴加盤查來往車輛和人員。
安代辦一行人在機場入口處剛下轎車,十幾名身材魁梧的士兵就馬上圍了上來。他們是阿明從利比亞搬來的救兵,十分強悍。
安代辦硬著頭皮向他們招了招手,說明了自己的身份。一番交涉,安代辦一行被允許進入機場。誰知,這只是過了第一關,迎面而來的是如何登機的難題。
偌大的國際機場上,當時只停候著一架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的飛機,這是機場關閉前的最后一個航班,而且飛機已滿員,只待起飛。
怎么辦?真是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剛巧埃航辦事處的經理是安代辦平日結交的一位朋友,他在此關鍵時刻硬是借故強行從飛機上截留下了兩名乘客。兩位信使終于順利登機,向下一站飛去。
當晚七時,阿明在電臺宣布:實行宵禁,關閉國際機場,坎帕拉進入臨戰狀態……好險,兩位信使差點走不了!
“永不消逝的電波”
從3月25日開始,坦烏聯軍與阿明軍隊在首都周圍展開激戰。坎帕拉一片混亂,商店關門,市民逃難,各國使館人員紛紛撤離。
3月26日,面對烏干達開始失控的局面,我使館采取了斷然措施。經研究,安代辦宣布成立“戰時應變指揮部”,全館23名人員打破部門界限,重新分工,統一調配。指揮部下設對外聯絡組、安全保衛組和后勤保障組;在使館門口、大樓和機要室設立了三道防線,準備一旦出現沖擊使館、尋釁鬧事等險情,要確保國家的機要安全,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
3月28日,面對更加兇險的局勢,“應變指揮部”做出第二個決定:集中力量,“堅壁清野”。全體人員一律搬到一樓生活、工作;進一步清理各種文件、信函和外交文書,做到萬無一失。
3月30日,隆隆的炮聲震撼了全城,一發發炮彈帶著刺耳的呼嘯聲,從使館上空掠過,不時地在市區街道和高層建筑物上爆炸。“應變指揮部”做出第三個決定:全館人員統統集中到使館兩座別墅樓的半地下室,防范各種突發情況。但是外交工作并沒有停止。
這期間,中國使館與英、法、南、意、蘇丹駐烏大使、參贊、武官的往來不斷,甚至更加頻繁。尤其值得大書一筆的是當時使館與國內的通訊聯絡,沒有一刻中斷。使館內幾臺大型的通信設備搬不動,館員們就在放電臺的房間窗戶上掛上了幾張厚厚的鐵板以防流彈。在坦烏聯軍發起的攻堅戰打得最激烈的時候,巨大的炮彈爆炸聲震得窗上的鐵板鐺鐺直響,但使館的對外聯絡始終沒有中斷,在新中國的外交戰線中演繹了另一幕“永不消逝的電波”。
五星紅旗退圍兵
新的事態不斷出現。阿明軍隊潰敗,阿明出逃。面對越來越混亂的無政府狀況,安代辦召集“應急指揮部”開會,做出開戰以來的又一個決定:
在使館正門和兩側旁門上各掛一面五星紅旗;在三個鐵柵欄門上,分別懸掛上大牌子,上面用英文和斯瓦西里文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安全保衛組加強晝夜值班和院內巡邏,一有情況立即報告。
阿明軍隊兵潰如山倒,隨之出現搶劫風潮。最嚴重的事情終于發生了。搶劫的人一撥接一撥前來騷擾,有些人已經爬上了圍墻。眼看中國大使館在劫難逃?選
此時,全館上下鎮定自若,沉著應對。“這里是中國大使館,中烏兩國是友好國家……”外交官一遍又一遍地同爬到墻上的人講道理,嗓子都喊啞了。安全保衛組十幾名身強力壯的漢子站了出來,眼中閃動著不容侵犯的威嚴。“墻上君子”終于一撥撥地溜走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天下午三點多鐘,一輛國籍不明的軍車飛馳而來,咔嚓一聲停在使館大門口,呼啦啦下來一大群荷槍實彈的大兵,要武裝沖擊中國使館?選見此狀,安代辦下令:全體出動,全力以赴保衛使館。他重申,第一道防線若被沖垮,第二道擋;第二道被沖垮,第三道擋,步步為營,嚴防死守,一定要盡全力拖延暴徒進樓時間,確保使館核心機密在最后關頭得以銷毀。
千鈞一發之際,“奇跡”發生了———一輛吉普車急馳而來,一位軍官從車上跳下來,朝前緊跑了幾步,突然“啪”地一個立正,向翻譯敬了一個軍禮。待翻譯回過神來,認出這位膚色黝黑的指揮官原來是六年前在我國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的坦桑尼亞軍官。大兵的行動戛然而止。真是有驚無險。
劫掠之風持續了幾天幾夜,中國大使館始終巍然屹立,五星紅旗神圣不可侵犯。其間,全館23名使館工作人員堅守崗位、鎮定工作,沒有一個畏縮后退,充分顯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人員的風采!
是啊,平日不少人可能以為,外交官的生活是精彩而令人羨慕的,充其量也就是唇槍舌劍,用些外交辭令,決不至有生死之虞。實際上,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尤其是遠在異國他鄉風云動蕩的時刻,外交官往往要經歷驚心動魄的血與火的洗禮。真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