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布什總統信任的幕僚,康多莉扎·賴斯是有史以來美國政府里最有影響的女性,可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黑人女性。她的杰出之路對政治觀點不同的人們是一種激勵。
1954年,賴斯出生在種族制度盛行的伯明翰,但卻成長在一個追求上進、事業有成的黑人中產階級城區里。三歲時,她就在父母的指導下學習鋼琴。父母一直以優秀的標準要求她,賦予她加倍出色的能力,使她得以與白人平分秋色。
19歲時,賴斯畢業于丹佛大學,在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父親的影響下,選擇了研究蘇聯問題的學術方向。26歲時,賴斯獲得了博士學位。她當過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教務長和老布什總統的外交政策顧問,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也是第一位女性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1月16日,總統布什正式提名賴斯接替已宣布辭職的國務卿鮑威爾。
從白宮到國務院,大約是500米左右的距離。從空間上來講,賴斯和布什總統的距離拉大了。但是這絕不會妨礙到倆人之間的交流與默契。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的阿里森教授說:“她最大的優勢就是她和總統的關系,一種特殊的關系。”作為國務卿的鮑威爾,要見總統得事先預約。賴斯卻肯定不用。
過去四年,在白宮,布什每天上班后第一個會見的人和下班前最后一個會見的人,都是賴斯。在總統的度假地戴維營,賴斯甚至還擁有屬于自己的別墅。就連看橄欖球比賽的電視轉播,坐在布什身邊的人也不是別人,而是賴斯。難怪《紐約時報》的評論說,和鮑威爾相比,賴斯也許欠缺經驗,也許威望不夠,但她有一種更重要的能力:能抓住總統的耳朵。
事實上在過去四年,賴斯已經常常成為美國的“外交面孔”。2001年3月,就是賴斯在會見外國官員時,宣布美國將退出《京都議定書》。伊拉克戰爭后,也是賴斯,說出了“懲罰法國,放過德國,原諒俄羅斯”的話,令大洋兩岸關系更加微妙。在巴以問題上,同樣是賴斯和沙龍的高級顧問密切合作,使沙龍的單邊撤軍計劃獲得了美國的支持。
在成為國務卿后,賴斯將擁有她之前所沒有的行政實權。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格德戈爾教授說:“我們將有一個非常合格的國務卿,因為她與總統關系密切。當她開口說話時,人們可以確信無疑,那就是總統所希望表達的意思。”
布什也曾坦言:“國務卿是美國的形象。賴斯博士能讓世界看到美國的力量、優雅與莊重。”
有評論說,提名賴斯是布什對于“忠誠”的獎賞。然而,賴斯要能勝任國務卿,僅靠總統的信任是遠遠不夠的。
作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過去四年,賴斯經常扮演的角色是白宮里的“裁判”,幫助總統協調內閣里的外交分歧。可是,未來四年她將不再是裁判,而是球員。她的對手,可能來自國外,也可能來自國內。
了解白宮內部關系的人都不把賴斯看作是切尼或拉姆斯菲爾德的盟友。她曾和鮑威爾一道,不顧國防部的反對,說服布什執行美俄關于削減戰略導彈的協議,也曾經在伊拉克戰后成立“伊拉克穩定小組”,接手五角大樓的伊拉克重建工作,批評拉姆斯菲爾德沒有對戰后占領投入足夠的關注和資源。
如果說過去四年國務院在美國內閣處于弱勢,那么未來四年,賴斯恐怕不會輕易讓外交大權旁落別家。
就在布什競選結束后不到一周的時間,賴斯就安排兩名高級助手與歐洲特使在華盛頓見面,商談阿拉法特去世后的巴以局勢及出路。盡管當時布什還沒有提名她繼任國務卿,但參加會議的歐洲特使已經對賴斯直接而果斷的外交風格印象深刻。
但是,就連賴斯自己也承認,她最向往的工作其實是美國橄欖球聯賽總裁,而不是國務卿。這不僅因為她是一個體育迷,更因為她是一個善于執行而非協調的人,和外交斡旋所應具備的耐心相比,賴斯更強調堅持原則。
賴斯能彈得一手好鋼琴。她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說,她不喜歡浪漫抒情的音樂,而最喜歡的作曲家是勃拉姆斯。“因為他的音樂結構性很強,總有一種無法消除的張力。”賴斯解釋說。善于感受張力,把握結構,尋找音樂般的和諧———這正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官應該擁有的才能。而布什對賴斯的提名,除了對忠誠的褒獎,是不是也暗含這樣的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