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說,封面報道代表著我們的視角和主張,在2004年中,我們始終把焦點鎖定在企業管理,并在“道”和“術”上追求平衡,在管理之道上,我們對創新、價值觀、社會責任等貌似玄虛但卻左右企業命運的主題進行了報道;在管理之術上,我們探討矩陣管理的利弊和怎樣抓住核心客戶。在我們看來,不能就管理談管理,要時刻關注企業外部生態系統的變化,為此我們對咨詢問題、反壟斷、宏觀調控和直銷變局進行了深度挖掘。此外,針對企業戰略、科學發展觀、中國式管理三個重大選題做了專輯。在這所有的選題中我們都力圖不是停留在現象表面的浮光掠影,而是探求事物的本質和運作規律,相信梳理《科技智囊》2004年的封面報道,有很多東西即使時光已逝但價值不減,我們愿意在此與讀者共享。
第1期《戰略專輯》
對于企業而言,戰略并不是一定要等到歲末年初才來制訂,但新的一年畢竟意味著一個新的起點,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審視戰略是否恰當的契機。我們現在何處?我們走向何方?我們如何達到目標?
第2期《矩陣之癢》
很多時候,企業更愿意強調“戰略”與“執行”,實際上在這兩個環節之間還有一道“坎”——組織結構。雖然在任何一本管理類書籍上,只要提到組織結構就會強調:戰略決定組織結構,但不要忘了組織結構將直接影響戰略的執行。
第3期《創新生死局》
很多中國企業都傾向于把創新歸結為一個神奇的答案,一把萬能鑰匙。他們祈禱自己能找到新點子并將之變為暢銷的東西。但國外優秀企業的經驗卻證明:創新不相信奇跡,它的生存土壤是可以培育創新的理念、流程、制度和文化。但值得欣慰的是,創新是可以學習,也是可以管理的。
第4期《尷尬價值觀》
價值觀——看上去很美,說起來很甜,做起來很難。許多中國企業的價值觀宣言竭盡完美之詞:誠信、團隊精神、道德、質量、客戶滿意度以及創新等等,千篇一律的價值觀非但不能將自己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而且會使自己淪為其中的一員。
第5期《科學發展觀專輯》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將徹底改變企業的命運,擺在企業面前有三個現實的問題: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怎樣的外部環境?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如何做到健康?企業對社會和環境擔負著什么責任?
第6期《抓住核心客戶》
企業最稀缺的資源是什么?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而是客戶。比客戶還稀缺的資源是什么?是核心客戶。就核心客戶談核心客戶是沒有意義的,還要看企業能否圍繞核心客戶打造核心業務;有了核心業務也不是就意味著萬事大吉,還要圍繞核心業務打造內部支撐體系,這包括組織架構、人員配置、資源分配、流程設計、績效評估等環節。
第7期《煩惱咨詢》
咨詢成敗不是一方面的問題,成功是企業和咨詢共同努力,而失敗也是雙方自釀苦酒。在企業一面,要么迷信咨詢,認為咨詢萬能;要么就是半信半疑,處處提防。結果不該放的放了,不該管的管了,最后使什么都成了泡影。在咨詢企業那里,速度似乎總是跟不上企業的發展,價格決定一切的情況還是沒有改變。幻想著客戶的成熟,等來的只能是客戶的抱怨,咨詢幾乎成了企業的黑洞。
第8期《反壟斷尋找平衡》
一旦有了《反壟斷法》,對企業來說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消費者的福利,對國家來說就是優化配置資源,也提高了國家的競爭力。而壟斷之外的問題同樣復雜:反壟斷會不會影響引進外資;怎樣平衡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有無辦法防止各種壟斷勢力同流合污?
第9期《宏觀調控下的企業戰略》
宏觀調控無論主觀意圖如何,但在客觀上從資金來源和產業準入兩個方面壓縮了企業的發展空間。對于企業而言,一場深刻的自我調整在所難免,要么暫時收斂宏圖,保存實力;要么重新考慮發展戰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規避風險和尋找商機是企業的天職。
第10期《直銷:怪力亂神》
在經歷了長達六年的封禁后,中國的直銷之門即將重新開啟。中國的直銷業在重新開禁后是否會重蹈上世紀90年代的混亂的覆轍?中國本土的直銷企業能否與已占據優勢的強大的外資直銷企業競爭,從而使行業重新洗牌出現一個新的格局?如果行業因為調整再度振蕩,會不會影響直銷的發展?現有的店鋪直銷模式是繼續還是回歸?
第11期《社會責任不等式 》
從國際上看, 社會責任認證早晚會成為強制性的國際標準,有條件的中國企業應超前主動地去迎接,能較好地避免產品受到國際市場抵制的被動局面。從國內看,科學發展觀、投資體制改革等大政方針都要求企業的發展目標必須考慮社會因素。
第12期《中國式管理專輯》
改革開放后,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有著兩個鮮明的路徑,一條是學習國外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一條是向中國傳統管理智慧汲取營養,但簡單的拿來主義和單純的回歸傳統無法解決中國企業管理的真正癥結,中國式管理路在何方?這是一個亟待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