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西南邊陲的石山地區生活著一種叫白頭葉猴的靈長類動物,目前,在國外還沒有其活體和標本,而中國也僅廣西有,廣西也僅有約700只,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之一。白頭葉猴與人類的親緣關系更近,具有更多與人類相同的遺傳基因,同時由于它們具有更加復雜的社會形態,白頭葉猴的研究價值并不亞于大熊貓,其生存空間比大熊貓還小。為了了解白頭葉猴的生活習性,弄清它們的繁殖方式,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潘文石經過6年多在廣西崇左弄官山區的研究,已初步揭開白頭葉猴的繁殖進化之謎。
雄性入侵奪家庭
1996年11月,潘文石教授帶著他的研究生來到崇左弄官喀斯特峰叢中,在長期的觀察之后,他們發現白頭葉猴竟像人類一樣過著家庭生活。而它們的家庭形態主要有三:一雄多雌、多雄多雌和多雄少雌。這三種形態中,“一雄多雌”是最穩定的是第一種;其他兩種都是過渡形態,這兩種形態往往會通過戰爭轉化成為“一雄多雌”的形式,使得最強壯的公猴總會得到更大的繁殖機會。潘教授等人曾親眼目睹了單身公猴“阿成”進攻并奪取一只老公猴家庭的過程。
1998年3月的一天清晨,兩只雄猴突然向擁有6位“妻妾”和11只幼崽的老公猴發起進攻。老公猴吼叫著,多次把進攻的雄猴趕走。但在幾天后,體力不支的老公猴終于戰敗,落荒而逃。“阿成”將老公猴的“妻妾”占為己有……“阿成”的家庭一直維持到現在。但是,它的“一家之長”地位正在受到比它更強壯的年輕雄猴的不斷挑戰。老弱者的“家長”地位不斷受到年輕的強者挑戰,并最終被取而代之。這該是白頭葉猴家族得以延續250多萬年的一個“強者生存”的秘訣吧。
狠心殺嬰為哪般
潘文石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們已經不止一次看到白頭葉猴的“殺嬰”行為。雄猴“阿成”趕走老公猴沒幾天,老公猴的3只新出生的小黃崽便相繼被“阿成”毫不留情地推下懸崖摔死。此后,研究小組又抓拍到成年母猴抱著被新入侵公猴摔死的小黃崽悲傷不已的鏡頭。新人侵的“家長”為什么要殘忍地將失敗者的幼仔殺死?潘文石教授經研究發現:這是新“家長”的繁殖策略。只有殺死小幼崽,才能促使母猴盡快發情,以便將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作為葉猴的其他分支,印度的葉猴也有這種“殺嬰”行為。在接管母猴時,雄性葉猴也會殺死母猴還在哺育的小猴,以讓母猴盡快進入新的繁殖期。
熱心助家好“品德”
按慣例,雄性白頭葉猴長大后,便要離開父母,去組建自己的家庭,繁育自己的后代。然而,在對白頭葉猴“家庭群”的研究中,卻發現了違背常規的現象:一只“長子”始終沒有離開,而是留在家庭中幫著父親照顧幼小的弟妹,反擊外來者的入侵……潘文石教授將這稱為白頭葉猴的“利他”性。正是由于有了這種“助家”的行為,白頭葉猴的家庭才得以維持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