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國軍人發(fā)明了世界上最不同尋常的“洗衣機”——塞班島上的“風車洗衣機”。
戰(zhàn)爭令一切都變得骯臟不堪,特別是士兵身上穿的衣服。士兵們有時會連續(xù)數(shù)天衣不解帶,他們穿在身上的軍服染滿了血跡、泥土以及戰(zhàn)場上留下的各種污跡。1944年,美國海軍在塞班島及鄰近的提尼安島(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就是從這里發(fā)射的)戰(zhàn)斗過后,士兵們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這樣一副狼狽相。這些海軍士兵中很有一些發(fā)明天才,他們和海軍建筑營的士兵們一起發(fā)明了塞班島上的戰(zhàn)時“風車洗衣機”。
1944年的6月15日,海軍第2師與第4師登陸塞班島,第二天晚上,步兵27師與他們匯合。共有12.7萬人、500艘船艦參加了這次軍事行動,正如預計的那樣,他們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戰(zhàn)斗進行得異常激烈。當時在這個島上的日本士兵共有3.2萬人,戰(zhàn)斗結(jié)束后,只剩下2000人,其余全部戰(zhàn)死。直到7月9日,美國軍隊才宣布塞班島被攻克。這時候,所有的士兵都非常疲倦,當然渾身上下也臟亂不堪。
海軍士兵傳統(tǒng)的洗衣方法都是用手洗,他們將衣服放在河邊巖石上,或者放到水桶里,有時也會放在他們那“多用途”的頭盔里,頭盔的用處真是太大了,可是用它們來洗衣服并不那么合適,只是湊合著用,勉強為之而已。
究竟誰是第一個發(fā)明“風車洗衣機”的人,已經(jīng)沒有人知道了,但是有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第一臺“風車洗衣機”出現(xiàn)后,很快在這個島上風行開來,大家紛紛仿效,做出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洗衣機”。哈里·古切回憶說:“只要有需要,海軍修建營的士兵們是很善于做這類東西的。當然,要有一些代價。”他解釋道,“當時我們大多數(shù)人乎中都有一些日本人的裝備可以與他們交換,所需要的只是小小的討價還價?!?/p>
從工程學的角度來看,這種“風車洗衣機”可以說是簡單至極。一般它們都是用55加侖的鋼制燃料桶的一半做成的,不過其他材料如木制的盆或者金屬的盆也都可以派上用場。在桶靠近底部的地方鉆一個洞,就是排水孔,可以用來放置一個錐形的木制塞。用小片木料削制成風車的翼板框架,用以支撐用木頭或者金屬板做成的風車翼板,還有支撐攪拌裝置的框架。曲軸通常是從廢舊機器中拆下來的,用墊圈和扁銷固定在框架上,再用螺栓將框架固定到洗滌盆上。一品脫容量的罐子往往可以充做攪拌洗滌時的舂杵。
一些比較“高級”的“風車洗衣機”用了吉普車上的齒輪傳動裝置,這樣的傳動裝置就是用來轉(zhuǎn)動現(xiàn)代化的洗衣機也不成問題。
風速達到每小時10-15英里時,洗衣服大約需用1個小時左右。裝滿了肥皂水和衣物的“洗衣機”可以讓它自己在風中洗滌,炎熱的太陽會將水加熱,有些士兵會在鋼盆下面的小坑里燒上一堆小小的火,將水加熱。這種洗衣服的方法果然行,盡管這樣洗出來的衣服容易掉色,而且這種洗衣服的方法也很花時間,在戰(zhàn)時并不總有充裕的時間。
卡爾·諾斯是海軍陸戰(zhàn)隊的上士,當時他也在塞班島上,也用過這種洗衣機,他對士兵們的這一聰 明的發(fā)明贊賞不已。
不過在洗衣服的時候可要留心,吉恩·塔卜可有這方面的教訓。他說:“在我們到達塞班島的頭四五個月里,我們到處搜尋各種部件,用55加侖的桶做成了一個洗衣機。它用起來真的妙極了,只是有時候也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有一天,在天色已晚的時候,我將衣服放進去洗,得排隊等候輪到我才行啊。可是那天晚上有一次緊急行動,我就把這事給忘了,到第二天早晨才想起來。當我去拿衣服時,發(fā)現(xiàn)它們已經(jīng)不翼而飛了。”起先他想一定是被什么人拿走了,但是當他再在水中仔細地查看時,才發(fā)現(xiàn)水中到處都是碎布片。洗衣機確實將他的衣服洗了,而且洗了整整一夜,把衣服全洗成碎片了。此后不久,軍營指揮部搭建了一個洗衣帳篷,并雇用了一些朝鮮和日本的婦女專門幫助士兵們洗衣服。
風行塞班島的“風車洗衣機”是戰(zhàn)爭中的一道奇異景觀,羅蘭.詹寧斯對此深為感慨,1944年8月至1945年9月間,他也在這個島上服役。他回憶說:“當時這種風車洗衣機星羅棋布地布滿了全島,它們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多數(shù)只有幾英尺高。最為經(jīng)濟型的是用材料來源豐富的5加侖的錫罐做的洗滌盆,來代替改裝后的55加侖的大桶。有些設計具有獨創(chuàng)性,有些則相對簡單。但是當所有這些‘洗衣機’在風中轉(zhuǎn)動起來時,確實是一道頗為壯觀的奇景,而它們的動力來源完全是依靠無時不在的信風。”
羅斯·E.斯托夫?qū)@些戰(zhàn)時的洗衣機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他說:“這些洗衣機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塞班島上參差不齊的珊瑚礁上,懸崖邊上,到處都是。”因為需要風力的緣故,懸崖處是建造這種洗衣機的理想地點。雖然這些地方為大家看好,但是比爾·杰夫瑞卻不太贊同。他安裝洗衣機的地方靠近飛機場,也就是今天塞班島上的國際機場所在地。他說,當他在照看風車洗衣機洗衣服時,還可以同時觀看飛來飛去的飛機,“在黃昏暮色中,飛機紛紛歸來,我看到其中有的起火墜毀在附近的海洋上或島上的曠野里”。
與雷達或原子彈相比,風車洗衣機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一項很不起眼的小發(fā)明,但是對于塞班島和提尼安島上的士兵們來說,對于這些在太平洋中的這個幾乎寸草不生的島嶼上流血流汗的人們來說,風車洗衣機使得他們的生活從此有了天壤之別。 (編輯/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