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歲,臉上總是帶著明亮的微笑,但這樣的微笑出現在像她這樣一個由于大腦性麻痹而產生肌肉僵硬的人的臉上是很不尋常的,因為她身體的大部分肌肉她自己都難以控制。
人們經常看到她拄著助步架艱難地走在擁擠的學校走廊上。人們大都不去跟她說話。為什么?也許是因為她看起來與別人不一樣,因而別的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去接近她。走在學校的走廊上,蒂娜通常會主動打破與同學之間的沉默,大聲而愉快地招呼一聲“嗨”。
那天我布置的作業是背誦一首叫做“不要放棄”的三節詩。我只為這項作業定了10分,因為我想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去背誦它。我看到蒂娜臉上的微笑與以往不一樣,其中多了一份擔心。“不必擔心,蒂娜,”我在心里說,“它只值10分。”
到了檢查作業的那天,我翻著花名冊,依次點名讓學生們站到講臺上背誦。果然被我抖中了,學生們一個個都背不出這首詩。“對不起,克勞斯先生,”他們的回答如出一轍,“反正它只有10分……不是嗎?”
終于,在一種失望、頹喪的心態下,我半開玩笑地宣布,下一個不能完整背出這首詩的學生必須趴在地板上做10個俯臥撐。這是我從我的體育老師那里學到的懲罰手段。令我吃驚的是,下一個學生是蒂娜。蒂娜拄著助步架費力地走到講臺上,一字一字費力地背誦起來。她在第一小節的末尾犯了個錯誤。我還沒來得及說什么,她就把她的助步架扔到了一邊,跌倒在地板上,開始做俯臥撐。我感到很驚駭,想說:“蒂娜,我只是說著玩兒的!”但是她已經爬回到她的助步架里,重新站在全班同學的面前,繼續她的背誦,她完整地背完了這首三節詩——那天能夠完整背出這首詩的只有少數幾個學生。
她背完之后,一個同學大聲問她:“蒂娜,你為什么要那么做呢?它只不過才10分!”
蒂娜一字一頓地說:“因為我想跟你們一樣——做一個正常人。”
聽到蒂娜的回答,整個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這時,另一個學生叫道:“蒂娜,我們都不是正常人,我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我們隨時都會遇到困難。”
“我知道。”蒂娜說著,臉上展開一個明亮的微笑。
那天,蒂娜得到了屬于她的 10分。同時,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學的喜愛和尊重。對她來說,她贏得了一生的命運。 (編輯/潘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