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紅軍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隊伍中,除了眾所周知的那位來自德國的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外,還有兩名外國籍的國際主義戰士——朝鮮籍的楊林和越南籍的洪水。
楊林原名金勛,是朝鮮平安南道人。早年就讀于平壤中學,1919年因參加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三·一”愛國運動而遭到反動當局的通緝,被迫流亡中國。他先到吉林通化朝鮮族反日團創辦的新興武官學校學習,畢業后在吉林汪清縣朝鮮族反日軍事學校當教員。1920年10月,他加入了該校師生編成的反日武裝,曾在和龍縣青山里參加伏擊日軍的戰斗。
1921年6月,楊林來到昆明,以“華僑”身份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16期。1924年初畢業后前往廣州,進入新成立的黃埔軍校教練部學生總隊工作,先后參加過平定商團叛亂、第一次東征和平定劉楊叛亂。1925年,楊林在黃埔軍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調到我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正規軍隊——葉挺獨立團任第3營營長,次年又調回黃埔軍校任中校教官。1927年8月,他受黨組織的派遣前往蘇聯,先后就讀于中山大學和莫斯科步兵學校。
1930年夏回國后,楊林被派往東北,擔任中共東滿特委委員兼軍委書記、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踏上長征的征途時,由紅軍大學、第一和第二步兵學校、特科學校合編成中央軍委干部團,陳賡任團長,宋任窮任政委,楊林任參謀長。1935年8月,軍委干部團和紅四方面軍干部大隊合編為紅軍大學,楊林任特科團參謀長。9月,張國燾命令原紅四方面軍南下后,楊林與特科團則繼續北上。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楊林任軍委動員武裝部補充師師長、紅十五軍團75師參謀長,并參加了直羅鎮戰役。
1936年2月,黨中央率紅一方面軍渡黃河東征,楊林率75師223團第1營作為東征先鋒營。在2月22日晚強渡黃河后向敵人縱深追擊時,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了他的腹部,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8歲。
相對英年早逝的楊林而言,洪水的知名度則要高得多。洪水原名武元博,學名阮山,早年曾留學巴黎,并跟隨胡志明投身蘋命。1925年初,改名鴻秀的他響應胡志明的號召,放棄富裕的家庭生活來到廣州,與黃文歡、范文同等參加了胡志明舉辦的越南革命青年干部訓練班,在這里結識了前來講課的毛澤東、劉少奇、彭湃、陳延年等著名的共產黨人,又與以前在巴黎相識的周恩來、李富春等相聚。不久,洪水經胡志明介紹,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洪水于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又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因身份暴露,到泰國越僑中宣傳革命。1929年又遵照胡志明指示返回中國,到廣東東江地區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從此開始了他在我軍中的戰斗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洪水”一名的由來:在洪水任紅48團連政委時,因紅軍在東江一帶威震敵膽,被敵人稱為“洪水猛獸般的共產黨部隊”。于是他在連隊的一次軍人大會上說:“敵人罵我們是洪水猛獸,好,我就改名叫洪水!”另一名干部接著說:“那我也改名,叫猛獸(可惜這位同志后來在一次戰斗中犧牲了)!”從此,這個名字伴隨了他的一生。
在紅軍隊伍中,洪水身經百戰,從連政委直至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很快成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指揮員。1932年調到瑞金,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宣傳科科長兼政治文化教員。洪水多才多藝,唱歌、跳舞、彈琴無不精通,因而又是學校俱樂部的負責人之一。他還創作過幾個劇本,可惜未能保存下來。我軍歷史上第一個劇社——工農劇社,就是在他與李伯釗、趙品三等積極努力下創辦的,李伯釗任黨支部書記,洪水任社長。1934年,洪水隨紅一方面軍踏上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征途。
由于對黨內錯誤路線的抵制,洪水曾兩度遭到迫害。一次是長征前因支持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抵制反對“左”傾路線的領導,結果被打成“高級特務”,并被開除黨籍。幸虧得到朱德、劉伯承等同志的關心和保護,特意把他安排到中央軍委干部團當教員,才使他免遭殺身之禍。另一次是在1935年6月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后,洪水隨朱德、劉伯承到由四方面軍組成的左路軍工作,因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分裂路線并當面頂撞了他,引起張國燾的震怒,于是又一次開除了洪水恢復不久的黨籍,還將他打成“國際間諜”。洪水沒有為此消沉,戴著這頂特殊的帽子,跟左路軍一起行軍打仗,第二次過草地、爬雪山。當左路軍被迫退到西康甘孜一帶時,洪水所在的部隊被打散,他孤身一人流落到藏民中,給藏民放羊放駱駝,直到1936年6月才歷盡千辛萬苦輾轉抵達延安。
抗戰勝利后,根據越共中央與中共中央的協商,尤其是胡志明的特別指名,洪水返回祖國,先后擔任第四戰區司令員、第五戰區司令員兼政委,參加了抗法戰爭,為越南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由于種種原因,經胡志明主席提議,中共中央同意,洪水于1950年第三次來到中國,先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軍委《戰斗訓練雜志》社社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銜的惟一的外國人。
1956年,洪水不幸被診斷出患了癌癥,且已到了晚期。周總理親自過問,指示衛生部“要最好的醫生給他做手術”,但手術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獲此消息后周總理長時間地沉默,為無法挽救這位共事30余年的國際主義戰士和戰友的生命而悲痛不已。已知病情的洪水明白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提出歸國的要求。回國前,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黃克誠等會見了洪水,一起追憶在戰爭年代的戰友之情,在座的每個人都動了真情,個個淚流滿面。當天晚上,洪水把自己關在房里,翻出毛主席授予他的勛章,放聲痛哭。若不是身患絕癥,他怎會舍得離開并肩戰斗、生死與共幾十年的中國戰友呢!
洪水離京時,彭德懷、葉劍英等200多位將軍和戰友們都來了,依依不舍地向他辭行。不少老將流下了熱淚,因為雙方都知道這是最后的訣別了。對這位同生死共患難的國際主義戰士,我國破例給予國家元首一級的規格,他所乘坐的是毛澤東、周恩來坐過的專列。在國內所經過的每一大站,當地領導人都上車問候。到達河內時,胡志明主席親自到車站迎接。
1956年10月21日,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洪水在自己的祖國去世,年僅50歲。越南人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將他安葬在河內市郊。 (編輯/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