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對外開放是在23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越武靈王(公元前325年—前299年)學習胡人(古泛指外國人)的先進經驗,推行“胡服騎射”,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使越國日臻強大。
趙國人以禮儀聞名,不但講究穿著打扮,連走路的姿勢也很講究,故有“邯鄲學步”之說。戰士出征也不例外,站在笨重的兵車上,穿著寬袖長袍色。
趙武靈王看到胡人身穿短衣緊袖,腳蹬皮靴,騎馬馳騁,輕便敏捷。那時戰爭連綿不斷,趙國要想不被四面的強敵吃掉,必須要改革軍制,改便服為軍服,變戰車為戰馬,改步兵為騎兵,這樣作戰才能機動靈活。
于是,趙武靈王教導全國百姓學習騎馬射箭,穿方便利索的胡人衣服。
要讓以自己為天下中心的漢人向胡人學習,這在朝廷中引起了激烈的斗爭。支持的人說:“穿胡人那樣的衣服,也能像他們那樣機動靈活去作戰,是個好主意。”反對的人則說:“抄襲外國的服裝,改變古人的教導定制,這是萬萬不可的!”
趙武靈王耐心說服反對派的代表人物——叔父公子成。用“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改”(夏商周三代的服裝不同,同樣是國王;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五君子教義不同,一樣施政)歷史先例,證明一個國家要強大,必須與時遷移,順應時勢。
說服了反對派以后,趙武靈王正式下達了一道改革服裝的命令,自己首先穿了一身胡服面見群臣。過了不久,胡服便在整個趙國流行起來。
接著,趙武靈王又著手進行兵車和戰術的改革,減少兵車增加戰馬,在軍隊中舉辦騎馬射箭比賽,掀起了練兵熱潮。不到一年,趙國就訓練出一支強大的騎兵。趙武靈王又獎勵軍隊耕種,勞逸結合,國力日益增強。幾年之內,趙國收復了幾個部落和幾個小國,在列國中的威望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