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長征出發70周年。為了尋訪健在的老紅軍將士,傳揚不朽的紅軍風貌,筆者走訪了原第二炮兵司令員李水清將軍。老人已是87歲高齡,但步履輕盈,思路敏捷,臉上總是帶著笑意,從容而慈祥。
在影片《打擊侵略者》中,有一位莊重、威嚴、胸有成竹的志愿軍軍長李國棟,他就是以老紅軍李水清為原型塑造的。這位當年紅小鬼中的宣傳隊長,在他擔任六十七軍軍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以及第二炮兵司令員期間,一直重視對部隊的傳統教育,他是言傳身教的典范。
李水清在家鄉江西省吉水縣參加紅軍時,年僅十三歲,他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筆者到他府上,聽他講述了反“圍剿”中紅軍釋放俘虜,打開吉安活捉張輝瓚以及他參加強渡大渡河作政治動員的情景。
筆者問二次反“圍剿”中,紅軍捉到白軍俘虜后釋放的情況。李水清說,釋放時,每人發給三塊白洋,讓他們回家。可是,敵人非常愚蠢,又將被俘過的白軍集中起來,驅使他們向紅軍開槍,紅軍一喊話,他們很自然地回答,說紅軍不殺俘虜。他們都知道,上次還得過紅軍給的三塊白洋。紅軍優待俘虜兵、嚴格執行政策,在白軍中產生了很強的感召力。
筆者請他講述一下活捉張輝瓚的經過。李水清說:那是1930年9月,紅軍第一方面軍從長沙回到江西,10月初打開吉安后,引起敵人的驚恐,他們調動了十萬人向蘇區龍崗一帶進攻。可我們早有準備,敵人先頭部隊一靠近,紅軍如同神兵天降,干凈利索地殲滅敵軍一個旅,活捉了張輝瓚。當時我在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當巡視員,參加了對敵軍俘虜的審問。正在審問中,朱德同志騎著大騾子走了過來。俘虜們見他戴著一頂大草帽,穿著破舊的衣服,很瞧不起的樣子,可朱德同志一席話,把他們給吸引住了。俘虜群中除張輝瓚一人低頭不語外,其余都抬起頭來張望。朱德同志認識張輝瓚,他一眼看出,不緊不慢地說:“這不是老張嗎?”當了紅軍俘虜,偏偏又趕上朱德司令,張輝瓚十分狼狽,他抬起頭來,張口結舌,愣在那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俘虜們一個個都看呆了。
講完釋放俘虜和活捉張輝瓚的故事,老紅軍李水清又深情地回憶了強渡大渡河的情景。他說,那時他在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隊任分隊長。1935年5月下旬的一個下午,軍團政治部主任朱瑞向他交待任務,說紅一團在楊得志團長的指揮下,殲滅敵人兩個連,繳獲到一只渡船,已經控制了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渡口,正作渡河前的戰斗準備。要他帶宣傳隊到那里協助作政治動員,并參加他們的戰斗。李水清帶宣傳隊到了擔任突擊任務的紅一團二連,給參加戰斗的每人發一條印有“祝君早安”的白毛巾,一只搪瓷碗,就與熊尚林連長一起去察看渡場。到那一看,安順場周圍貼滿“活捉朱、毛”的標語。他們看了十分氣憤。說到這里,李水清微笑著說:“敵人錯看了紅軍將士,他們妄想讓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當年石達開帶領的農民起義軍在這里被全殲。可是,鐵的事實粉碎了敵人狂妄的判斷。”
“十七勇士”過河,請的民間經驗豐富的老艄公,一只船上,除了武器彈藥,還分了工。有人拿水瓢,有人帶棉花,準備萬一船被打漏時往外舀水或堵漏。船上還有一名年輕勇敢的重機槍射手李得才,大家信心百倍。在我各種炮火掩護下,終于勝利完成了強渡大渡河的光榮任務。
這位老紅軍再次展現人生輝煌的是:1949年和1950年,他曾率領六十七軍一九九師在開國大典以及國慶閱兵中,兩次走過天安門,受到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檢閱,有著“首都師”的美譽。抗美援朝時期,在朝鮮東線,又有著粉碎侵朝美軍范佛里特發動的所謂“秋季攻勢”首戰告捷的光輝一頁。
1951年6月,六十七軍入朝作戰時,李水清已任六十七軍副軍長。在各級干部大會上,李水清宣誓似的告誡大家:“朝鮮是國際戰場,我們一定要打出軍威,打出國威,為祖國增光!”
同年秋季,六十七軍在金城阻擊戰中首戰告捷,粉碎了美軍范佛里特發動的“秋季攻勢”,三天殲敵17000人,創造了朝鮮戰場日殲敵最高紀錄。志司、兵團均發電嘉獎,《人民日報》一版報道了這一重大勝利。
1953年,為狠狠打擊侵略者,中朝軍隊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夏季反擊戰。該軍的主攻方向是位于金城東南的轎巖山,總攻開始之前,李水清在前線指揮所靜靜地聽偵察員對美軍陣地的地形、地貌、工事構筑、兵力部署、火力配備位置以及指揮部和炮兵陣地所在位置極其準確的匯報后,按照預定方案,在7月13日2時,出其不意的對敵發起總攻擊。一聲令下,1000余門大炮、多管火箭炮同時開火,各路先鋒部隊向守敵的防御正面猛烈沖擊。一時間,炮聲隆隆,火光熊熊。這時,一九九師五九五團一連年僅19歲的安徽籍戰士李家發,抱著炸藥包奮不顧身地炸開敵人設置的第一道鐵絲網,隨即直撲第二道,炸開突破口。當部隊沖向敵人據守的山頂時,突然被大小地堡里猛烈的機槍火力阻止。李家發動作敏捷,他帶著兩顆炸藥手榴彈,巧妙地躲過敵人火力,躍向敵人地堡,敵人的機槍啞了。當部隊一次又一次躍起沖鋒時,又遭到敵中間大地堡的攔阻。戰士們幾次從兩側爆破,都倒在半路。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隨著上空一聲“沖啊”的呼喊,敵人的機槍戛然而止。年輕的戰士李家發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開辟了前進的道路。14日10時許,一九九師全部占領轎巖山,將紅旗插上頂峰。六十七軍參加的夏季反擊戰役,共殲敵12.3萬人,收復朝鮮國土238平方公里,拉平了金城以南的戰線。李水清代表軍首長鼓勵一九九師,他說:“真不愧是‘首都師’。同志們打得好!向你們祝賀!”當他得知五九五團一連出現黃繼光式的英雄李家發,尤其聽說英雄舍身前身上已七處負傷,他禁不住心潮翻騰,十分激動地對指揮所的同志們說:“這是安徽父老的光榮,是祖國的驕傲!”然后,他凝視著轎巖山頂峰上飄揚的紅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戰后,李家發被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李水清特意將這位家在安徽省南陵縣延虎村的英雄戰士李家發的英雄事跡寫進自己的陣中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