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總理愛人民”,這是1976年周總理逝世后廣大人民對這位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政治家和敬愛的領導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歌頌。周總理有寬廣的胸懷,他胸中裝著廣大人民;他對新中國的年輕一代的成長,更時常掛在心中。我從1953年到1963年擔任《中國青年》雜志總編輯,從周總理關注這個雜志就可以感受到他對青年的熱愛。
(一)
1953年10月,《中國青年》雜志刊載一篇譯文,題為《抽煙的害處》。文章著重敘述尼古丁對人體的嚴重危害,說“只要用十五分之一滴的尼古丁注入狗的血管中,狗就會死亡。一個人抽一支煙就幾乎有千分之一克的尼古丁侵入人的身體。這個數(shù)量相當于能使人致命的分量的五十分到四十分之一。”在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國內(nèi)外都傳說斯大林生前吸煙太多,以致得了不治之癥,于是有些人開始不吸煙或少吸煙。《中國青年》雜志刊出這篇文章后,由于這個雜志發(fā)行量大,讀者又不限于青年,抽煙的害處便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震動,以至香煙的銷售量大為減少。四川省一個專區(qū)的煙酒專賣公司在一個季度沒有完成銷售計劃,便埋怨《中國青年》雜志。不少青年寫信問編輯部,既然吸煙有那么大的害處,為什么政府還允許農(nóng)民種植煙葉?煙廠生產(chǎn)香煙?商店出售香煙?這些情況總理得知后,在一次會上,他說,在青年中提倡禁煙是完全應該的;但吸煙在中國以至全世界,有長期的歷史,有廣泛的群眾性,因此,政府不能下令一律禁止種煙賣煙和吸煙。他還指出,《中國青年》雜志登的那篇文章,在某些論述上把尼古丁的害處夸大了。文章說,一個人吸入多少尼古丁就會死亡,但要知道,抽煙的人不是一次就把那么多的尼古丁吸入體內(nèi)的。另外,還有個國家稅收問題。我們編輯人員聽到總理的講話后,認識到,宣傳一個事物,不論是贊成或反對,都要注意科學性,對事物要進行恰如其分的分析。當然,總理是不贊成吸煙的,他自己就從不吸煙。
(二)
1957年10月初,周總理辦公室打電話來,說有一篇文章,是周總理接見美國青年代表團的談話記錄。總理囑交《中國青年》雜志刊登。我們聽了很高興,急忙派人把文章取來,還附有兩幅照片。文章和照片都刊載在1957年《中國青年》雜志第20期上。現(xiàn)在我翻閱那期雜志,從一幅照片看出,周總理坐在美國青年中間,面帶笑容,手打著拍子,與青年一起歡快地歌唱。另一幅照片是周總理俯身在一個樂器(類似“吉他”)上簽名,兩旁站著一些美國青年在注視著。總理同美國青年的談話,口氣親切,立場鮮明。他一開始就說:“中國人民很歡迎美國朋友來中國訪問。我們兩國人民在過去很長時期內(nèi)彼此往來得很多。最近這個時期中斷了。這次你們一來就來了41位,你們作了打開兩國人民來往的先鋒。因此,我代表中國人民非常歡迎你們,同時,中國政府也歡迎你們這種友好的訪問……”一個美國青年問:“我們兩國之間更加密切的關系,對各自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何影響?”周總理說:“如果中美兩國友好起來,毫無疑問,對兩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都會有好處。……任何一個國家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完全閉關自給,總是要互相需求,首先是貿(mào)易的來往,技術的合作。這對我們中美兩國,也不例外。當然這種友好來往,經(jīng)濟來往,也是要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這正是亞非會議29個國家所通過的原則。”一個美國青年提出:“美國國務院曾多次說過,在中國發(fā)生過種種暴行,被清除的人以百萬計,這就作為不承認中國的理由之一。他們又說,在西藏發(fā)生了什么事。你是否愿意評論一下?”總理答道:“一個革命的國家,當她初建成以后,總有一些反對新政權(quán)最嚴重的反革命分子,國家要消除一些,鎮(zhèn)壓一些,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在美國和法國的歷史中,也有過這樣的事。總之,這是我們的內(nèi)政……至于說到在西藏發(fā)生的什么事情,那是完全沒有根據(jù)的。相反地,倒是美國有一部分人通過西藏的幾個壞分子,進行西藏‘獨立’的活動……這就是世界上常說的在別的國家進行的顛覆活動。這是一種敵視中國人民的行動。”周總理接見美國青年代表團,并同他們進行親切坦誠的談話,美國青年代表團很感動,團長說:“我代表大家感謝總理給予我們來華以后的一個特殊的光榮。”
(三)
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模范共青團員、五好戰(zhàn)士、解放軍原沈陽部隊工程兵某部運輸連班長雷鋒,于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他的模范事跡在沈陽人民和青少年中傳誦著。1963年2月初,首都幾家報紙先后刊載了雷鋒的部分日記。共青團中央于2月15日發(fā)出廣泛開展“學習雷鋒”活動的通知。《中國青年》雜志社編輯部決定出學習雷鋒專輯。為此,寫信給毛主席、周總理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請為雷鋒題詞。信是在2月中旬發(fā)出的。編輯部首先收到周總理的題詞,詞句是:“雷鋒同志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之后,編輯部又收到毛主席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毛主席題詞的消息很快傳開了,許多報刊要求刊登毛主席題詞的手跡。有的報紙還要請其他中央領導同志題詞。中央決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都為雷鋒題詞。周總理聽說毛主席題了詞,叫秘書打電話給《中國青年》雜志社,詢問毛主席題詞的內(nèi)容。我們向總理作了報告。于是總理作了第二次題詞,詞句是:“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chǎn)階級斗志。”周總理題的這幾句話,顯然是經(jīng)過思考的。因為毛主席的題詞是“向雷鋒同志學習”。學習什么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周總理指明了學習的方向。
(四)
1963年10月18日晚,《中國青年》雜志社為紀念創(chuàng)刊40周年(創(chuàng)刊日期為1923年10月20日),在團中央禮堂舉行晚會,并在禮堂的一個會議室里,舉辦一個展覽,陳列有關《中國青年》雜志歷史文物和當前狀況的種種資料、圖表、歷年出版的雜志以及一些讀者的反映等。我們夙知周總理關懷青年,也關心團的報刊工作,特發(fā)柬請總理前來參加紀念會。晚上八點鐘左右,總理來了,我們事先已知道總理要來,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克實、劉西元同志在禮堂門口等候,我也在場。總理來后先到展覽室參觀,他在室內(nèi)邊走邊看邊問邊講,我在他身旁作解說。雜志社不少同志聚集在一邊,親睹總理的風采,親聆總理的教誨。當他翻閱陳列著的《中國青年》雜志1960年第21期(內(nèi)容多是介紹“毛選”第四卷)時,批評說,文章太長了,和《紅旗》雜志差不多,青年看不完,我們老頭子看也覺得多了。幫助青年讀“毛選”,最好一個問題講一段,一年把四卷講完,最好用札記的形式。文章多了,當時學起來也許有些心得,但是往往看不細,理解不深,過后還是忘了,短些的文章好。總理看到一個青年手抄的《中國青年》雷鋒專輯(按:這個青年當時買不到那期專輯,向別人借來一冊,親自抄錄有關雷鋒的文章。過了一段時間,他把手抄本寄給《中國青年》雜志社),很有感慨地說:“這證明你們刊物的發(fā)行份數(shù)需要增加。”又說:“你們還要把青年中這類動人的材料經(jīng)常向我們反映,向各方面宣傳。”總理繞著展覽室參觀了一遍,就站在一張長桌子旁,面向大家,對《中國青年》的方針和內(nèi)容作了重要講話。他首先說,黨和政府考慮問題,要為全體人民著想,從剛生下來的小孩到老年人,都要想到。嬰兒要進嬰兒室、托兒所;稍長一些,要進小學;青年要學習、結(jié)婚、參加勞動;老年人要安度晚年,這些問題都要放在我們心里。拿青年來說,農(nóng)村青年占絕大多數(shù),城市中的知識青年,有的也要去農(nóng)村,這就要解決他們的精神食糧問題。總理指出,你們紀念《中國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40周年,應該考慮今后20年怎么辦?要有計劃,確定新的方針。現(xiàn)在刊物發(fā)行145萬份,百分之七八十在城市,只有很少部分在農(nóng)村,無論從發(fā)行情況和刊物內(nèi)容來看,都和農(nóng)村青年的需要不適應,應該根據(jù)新的情況加以改進。我看今后《中國青年》的方針應該是:面向農(nóng)村,兼顧城市。總理說,如果你們愿意和能夠擔負這個任務,我就要替你們?yōu)樵黾蛹垙埗鴬^斗。你們要我來,我就要解決這點問題。
1965年2月26日,周總理接見各中央局和部分省、市、自治區(qū)出席安置工作會議的代表,并聽取他們的匯報。他在插話中幾次提到《中國青年》雜志,叫雜志專門設一欄,講農(nóng)村青年的問題,每期至少要一半講農(nóng)村。內(nèi)容里面有政治、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知識、農(nóng)業(yè)技術知識、農(nóng)村通訊。要登些新的歌,要簡譜的;要有革命的歌曲,搞些漫畫,漫畫要畫得簡單些。當時參加會議的團中央書記處的一位同志說,這個刊物的轉(zhuǎn)變,還要一個過程,長期以來主要是給城市青年看的。團中央還有一個刊物,叫《農(nóng)村青年》,今后要加強領導。
周總理對《中國青年》雜志的關懷,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青年工作的重視,對廣大青年的重視。另外,我們親愛的鄧穎超同志,也同周總理一樣,關懷《中國青年》雜志。在這方面,原《中國青年》雜志的編委黎勤同志也寫了一篇文章,我就不重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