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營銷概念泛濫的時代。
個性化營銷、整合營銷、體驗營銷、數據庫營銷、文化營銷……不計其數的嶄新理念向我們走來。每一個新的理念,都代表著一種新的營銷體系和操作方法,預示著營銷新的發展方向。
本期雜志中,我們要向讀者介紹兩種新的營銷理念:體育營銷和感動營銷。
談體育營銷,大家首先就會想到可口可樂、三星這樣的大公司,只看專題名字就把讀者嚇跑了一大半。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一個觀念:體育營銷不僅僅是大企業的專利,只要找好契合點、時機得當,中小企業同樣可以以體育為營銷手段賺他個盆滿缽滿。
先講一個故事,晉江有位鞋商,和其他晉江企業一樣,一直走的都是生產經營的道路,默默無聞地埋沒在晉江陳埭鎮近3000家鞋廠之中。1999年,這位老板不愿意再沉默下去,他要建立自己產品的品牌號召力。多方比較后,他選擇把自己的產品和體育拴在一起,花80萬元人民幣請了一位當紅的運動員做代言人,全年總共花了500萬左右的廣告費。結果,第一年銷售額從幾千萬變成了3個億,坐上了國內運動鞋品牌銷量的第一把交椅,并且延續至今。
這個老板是丁志忠,品牌是安踏,請的運動員是孔令輝。
當然,這只是體育營銷中一種方式——找體育明星代言,在本期專題中還詳細介紹了借勢、贊助等其他的方式。
我們應該看到,借助體育最大的好處在于能讓品牌的知名度獲得迅速提升,但這并不是品牌的全部。要讓消費者認同一個品牌的獨特價值,還必須在內涵上下工夫,一個成功的品牌要經過多年的市場考驗。
本期的“特別策劃”給讀者介紹了另一個新的理念:感動營銷。因為隨著消費形態的逐漸變化,消費者和以前相比大不相同。在理性消費時代,消費者重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性能和價格,判斷的標準是好或壞;在感性消費時代,消費者重視品牌、設計及實用性,判斷的標準是喜歡或不喜歡。如今,社會已進入感動消費時代,消費者重視滿足感和喜悅,判斷的標準是滿意或不滿意。
誰能為顧客創造出能夠感覺到的“經驗價值”,誰能成功地創造顧客感動,誰就是未來激烈市場競爭下的勝出者。
多數人因為看見了才相信,只有少數人因為相信而看得見,我們雜志的讀者應該屬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