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6日下午,文學界11位學者、專家聚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四樓會議室,進行“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的評選,經過認真討論、評選,已過百歲的文學泰斗巴金先生獲得本年度的“文學先生”稱號,而《我們仨》一書的作者楊絳女士則摘得該年度“文學女士”的桂冠。
為了推動中國文學事業的發展,擴大優秀作家的影響力,塑造作家的個性形象,開掘文學的新聞資源,加強文學與媒體的合作,自2002年起,中華文學選刊雜志社、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南方都市報》、南方文壇雜志社、新浪網等五家媒體聯合舉辦“中華文學人物”評選活動。經過認真評選,王蒙、張潔分別摘得2002年度“文學先生”和“文學女士”的桂冠。首屆“年度中華文學人物”的評選,在文壇、讀者、媒體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評選活動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全國一百余家媒體的參與和支持。因著他們的參與,評選活動人氣更旺,影響更大,投票代表把目光聚焦在這一年度在各方面表現活躍的作家,將他們推向媒體前臺,為活動作了很好的前期宣傳。本次活動評選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03年11月開始啟動,全國一百余家媒體參與,選出年度文學人物候選名單,共推薦出每個單項的前五名作為候選人;第二階段從2003年12月5日開始,首先在新浪網公布候選名單,由讀者進行網絡投票,截至2003年12月31日,得出網絡評選結果。2004年1月6日,由張炯、劉玉山、雷達、白燁、王干、孟繁華、賀紹俊、張燕玲、謝有順、陳志強、侯小強等11位著名學者及文學評論家聚在一起,結合網絡結果投票選出每個項目唯一的年度文學人物。
除了巴金和楊絳,獲得“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稱號的還有:“最具活力的作家”韓東、“進步最快的作家”麥家、“人氣最旺的作家”賈平凹、“最具潛質的青年作家”邵麗、“最富爭議的作家”余秋雨、“最有影視緣的作家”劉震云、“最被看好的網絡作家”慕容雪村。
據評委會介紹,在整個評選活動中,他們都注重媒體關注度和專家權威性的結合,注重文學性與大眾性的結合,注重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力爭將當年度最為引人注目的作家推薦給讀者和社會,以贏得更大的關注。獲得這些稱號的作家紛紛表示,他們既感到意外,又覺得興奮,以這種方式對他們的文學成就做出別出心裁的肯定,使他們再一次看到,真正的文學還是有出路的。文學躲在象牙塔里自得其樂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它正在以各種方式走向讀者和社會,走向文學自身。
這次活動的五家主辦單位中,既有專業的文學研究機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又有專業的文學雜志(《南方文壇》和《中華文學選刊》),還有目前在中國影響巨大的傳統媒體(《南方都市報》)和網絡媒體(新浪網),這樣的組合,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和權威性。它再次表明,在一個媒體時代,文學已經不是一個孤立的精神現象,它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經過越來越多的文化人士的努力,文學和媒體實現良性互動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
“年度中華文學人物”評選活動將每年舉辦一次。2004年的“文學先生”和“文學女士”會花落誰家呢?讀者將拭目以待。
附錄一:
“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獲得者名單
1. 文學先生:巴金
2. 文學女士:楊絳
3. 最具活力的作家:韓東
4. 進步最大的作家:麥家
5. 人氣最旺的作家:賈平凹
6. 最具潛質的青年作家:邵麗
7. 最有影視緣的作家:劉震云
8. 最富爭議的作家:余秋雨
9. 最被看好的網絡作家:慕容雪村
附錄二:
“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當選評語
“文學先生”巴金:巴金是一個偉大而豐富的文學巨匠。他的文學生涯跨越了兩個世紀,近80年的文學創作道路是他追求真理、探索人生的艱難歷程,也是20世紀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他的小說《激流三部曲》、《寒夜》等已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的經典。晚年,他的《隨想錄》等著作語言返璞歸真,思想沉潛深宏,尤其是他頑強的求真意識、不懈的人文追索,成了幾代知識者艱難前行的精神滋養。無論是他浩瀚的文學著述,還是他奇跡般的生命意志,都成了這個時代難以超越的豐碑。
“文學女士”楊絳:一個不平凡的人,在2003年度出版了一本平凡的書,見證了一段悲愴而溫暖的旅程。《我們仨》里那個中國著名的家庭,經楊絳女士樸實、節制的描述,成了我們時代一個意味深長的象征。那種細節中的真情、真情中的人性,既讓人心向往之,又讓閱讀者潸然淚下。這個得了漢語精髓,入了人生化境的文學名宿,正以她博大的堅韌和涵養,喚醒越來越多粗糙的靈魂。
“最具活力的作家”韓東:韓東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詩歌《大雁塔》成名于文壇,其后多年詩歌和小說的“雙修”,使他充滿持久的活力。他的文學成就在文壇內外奠定了堅實的地位。2003年他出版的長篇小說《扎根》,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講述了特殊歷史時期發生的故事。其語言風格平實而考究,故事細節精致而逼真。小說不僅表達了韓東寫作觀念的變化和發展,同時表達了他駕馭長篇小說的杰出能力。他的創作堅實、穩健、從容和純粹,擴大了文學在民間的影響力。
“進步最快的作家”麥家:從2002年的長篇小說《解密》,再到2003年的《在刀尖上行走》、《暗算》,麥家在不斷強化自己智性而靈異的寫作,創造了一個異于常人的奇幻的小說世界。在他的小說中,人物奇特堅執,擇善而生;故事詭秘好看,峰回路轉;敘事智慧而真切,細節生動而富有詩性。正是他令人驚訝的進步,不懈的敘事探索,以及他孤寂的先鋒氣質,使他在中國新生代作家群中脫穎而出。
“人氣最旺的作家”賈平凹:賈平凹一直是當代文學界的傳奇之一。很少有一個作家,能像他這樣長時間地被眾多讀者所熱愛和關注;即便對他頗有非議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個通才作家的卓越才華。他對當代生活變遷的細致觀察,對知識分子精神狀態的生動描摹,以及他對漢語小說的獨特貢獻,使他的創作總是令人充滿期待。2003年雖非他的創作豐收年,但他的影響,還是通過他一系列的中短篇小說和散文隨筆在繼續擴大。他的人氣,是他文學才華的生動體現,也是讀者對他的最好回報。
“最具潛質的青年作家”邵麗:邵麗的寫作起步并不是很早,但她以一種跳躍的方式在文學之路上快步前進。寫于2003年的《我的生活質量》顯示出她深厚的生活底蘊和豐富的文學才情,她對平民出身的官員成長道路的描述打破了流行的官場小說模式,以悲憫的人性,博大的胸懷來對待人性成長中的苦難和卑微,寫出了一個古老農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必然遭遇的宿命,使現實主義的寫作傳統重煥光彩。
“最有影視緣的作家”劉震云:以一部《手機》在歲末年初征服了眾多的觀眾,但他在影視藝術上的才華早已被嗅覺靈敏的導演們所發現,近幾年的數部國產影片的成功都刻有他的印痕。作家加入影視創作并取得成功不是什么新聞,劉震云并非以喪失文學立場而屈從于影視來獲得成功,他在語言上的機智和對生活內在邏輯的洞悉,給陷入形式風的國產電影帶來了一種從內容到結構上突圍的可能性。從《一地雞毛》到《故鄉·天下·黃花》到《手機》,其內在的文學品質是相通的。劉震云把這種文學品質帶入電影,這不僅是對自己寫作的挑戰,對中國電影來說也可以說是一種哺育。
“最富爭議的作家”余秋雨:余秋雨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成為中國文化界的明星。他的《文化苦旅》開創了文化散文的風范,一直名列文學暢銷書的榜首。余秋雨的散文對普及歷史、文化、文學的常識有著一般傳媒所不可企及的功能,美文的韻味,學識的抒情化,在同類作家中當屬翹楚。在2003年,這位文壇的風云人物因不堪種種非議,開始了漫長的訴訟苦旅,官司有勝有負,爭議也從文章本身擴展到人的議論,文學家們在法律面前頓時失去了昔日的瀟灑和風采。他若能及早放棄訴訟的俗套,或許能再現《文化苦旅》的輝煌。
“最被看好的網絡作家”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讓慕容雪村一夜成名。他的小說體現了網絡文學的基本特質:肆意、憂傷、凌亂、有著交流的快感;在性和愛情的問題上執著而徘徊、迷茫而堅定,體現的是一代人的精神狀態,為此在中文網絡世界里有著為數眾多的支持者。
但慕容雪村的意義并不僅在于他描述的到位,在他身上,同樣有著強烈的思考與批判精神。這些復雜的精神碎片膠合著他的生活狀態,讓70年代人的前景撲朔迷離而又曙光在望。
附錄三:
“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評選委員會
主 任:張炯、劉玉山
秘書長:白 燁、王 干
委員:張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劉玉山(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
白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王干(《中華文學選刊》主編)
雷達(中國作家協會研究部主任)
孟繁華(文學博士,著名評論家)
賀紹俊(《小說選刊》總編輯)
謝有順(青年評論家)
張燕玲(《南方文壇》主編)
陳志強(《文學報》負責人)
侯小強(新浪網文化部總監)
媒體聯絡:腳印(《中華文學選刊》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