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的小姑娘張思宇跳上桌子,向來來往往的同學大聲介紹自己:“我才是最棒的學生會副主席,請大家投我一票!”
正是午餐時間,北京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北大附中)的教學樓前人流熙攘。路過的學生放慢腳步,更多的只是好奇地看上兩眼。
瘦瘦的張思宇甩甩短發,努力把手中半人多高的競選展板舉得更高一點。白紙做底的展板幾乎被一幅卡通畫像占滿——阿童木揮舞著小拳頭,瞪大眼睛,一飛沖天。
即便是在有著10多年學生會競選歷史的北大附中,張思宇這種“張揚”的拉票方式也算空前。
站上桌子演講——這個讓張思宇得意的創意來自她的生物老師。張思宇說,從決定參加競選那天起,老師就成了她的“競選總顧問”;由三四個好朋友組成的“核心智囊團”則一直幫她出謀劃策,站臺打氣。
被老師定位為“高考拿高分,競賽得成績”的數理化尖子張思宇認為,“現在鍛煉這些能力沒有風險,將來工作了就很難有機會這樣嘗試了”。
在北大附中,2000多名初、高中學生由不同顏色的校服劃分得一目了然——紅色是一年級,綠色是二年級,藍色則是畢業班。
而由“紅營”、“綠營”、“藍營”組成的第11屆校學生會干部“選戰”在2004年秋天拉開了帷幕。
預熱
“這次競選共有80多個學生報名參選,面試后入圍參加競選演講的有60人,他們要競爭16個職位;參與投票的學生代表每班為10名,應有580人,估計最少也會有400人參投;按每位候選人演講3分鐘計算,競選演講進行完可能要3—4個小時。”即將卸任的北大附中學生會秘書長、高三學生文青,向《瞭望東方周刊》列出一串關鍵數字。
在北大附中學生會的組成架構中,秘書長一職由上屆學生會中的一名成員留任,正、副主席和7個部的正、副部長,要由全校學生大會公開選舉決定。
通過面試成為正式候選人的學生,將通過抽簽決定在競選大會上的演講順序。正部長一般有4—5人競爭,副部長3—4人競爭。候選人以高一、高二學生為主,初中也有部分學生參選。這屆學生會還首次增設了信息部,主管校園網站的維護和與國外學校的學生會交流。
文青認為這次選舉“比較隆重”。他還記得自己兩年前競選時,只有不到100人參加投票,競爭對手也只有兩名。
“選舉都是同學們自己張羅的,老師很少插手。”文青說,將近4小時的競選演講時間和占用周末搞“大選”,可能會影響前來投票的代表人數,但是他對整個選舉程序還是很有信心。
“有些學校的選舉雖然顯得很有效率,但是候選人都是經過初評后老師篩選的;我們校的選舉雖然有點亂、有點散,但是由學生自己操作,每個候選人都有當眾表達的機會。”他說。
做了10年學生會工作的學生處主任程致憲老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今年的選舉“出奇的熱鬧”,競選者和投票者人數都比去年翻了一番。“現在老師完全放手讓學生組織,只在必要時給予支持。”
在她的印象中,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次校園選舉,同學對校方指定一名學生當主席不滿,寫了“鋪天蓋地”的小字報“抗議”,導致后來重選。
在北大附中教學樓一樓,記者看到,大廳被10多塊五顏六色的競選展板占滿,學生們通過各種方式竭力表達著志在必得的渴望。
“學習倍棒,能力超強,人緣很好,體育巨猛。萬事俱備,只欠選票”,這是競選體育部部長;“用誠心、責任和無私服務于同學,我相信我可以”,這是競選學生會主席;競選生活部部長的女生,介紹起生活小常識——“巧剝栗子皮”和“食海鮮四忌”;還有競選不同職位的兩名候選人用一張展板“捆綁”競選的。
張思宇對自己的展板很滿意:“幫我畫阿童木的是全校漫畫畫得最棒的同學。”她指著海報上的左下角,“這里標明了我得過的數學、物理競賽獎,是為了吸引那些‘學習狂’;旁邊寫上我的愛好,花樣滑冰、彈鋼琴、游泳,是針對愛玩的同學。”展板左上角簽的三個名字,“他們是我的核心團隊。”
展板只是“選戰”的“武器”之一。程老師說,很多候選人都在私下努力,提升“人氣”。有的自己印制競選傳單,到各班散發;有的找往屆學生會前輩支招;有的聯絡好朋友,四處游說拉票;有個競選文藝部副部長的女孩,這兩天干脆站在教學樓里向大家派送康乃馨;還有一名競選信息部部長的學生,把筆記本電腦也帶來了,為競選大會提供技術支持。
開場 一個周日的早上8點半,北大附中新建的禮堂人聲喧嚷,第ll屆學生會選舉正式開場。 每個走進會場的人,都會拿到一份大會議程和一份競選名單。名單按照職務分類列出競選者的姓名、班級、性別,以及簡短的競選宣言等。 競選宣言有些是對自己的描述和評價:“為人正直,有很明確的是非觀”,“我是一個愛幻想的人”,“活潑開朗,口才好,是個可愛女生”;有些則具有相當實際的訴求:“將更多地為學校中的胖同學著想”,“讓食堂變得有條不紊,讓大家不用排長隊”;也有競選者高調承諾:“使這屆學生會成為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愿為輔弼,四海清一”。
300多名學生代表到齊后,禮堂空氣開始升溫。一些學生舉著大紙牌扯起橫幅,上書支持對象的名字在會場中跑來跑去,做最后的游說。
高二男生王鳴鏑拿著競選名單對記者說:“還不錯,男生女生基本平衡,男生還略占優勢。”他表示,原則上他會選熟悉的人。“不過還是要聽聽競選演說再決定,呵呵,選票拿在手里時是大哥,投出去就是小弟了!”
王鳴鏑所在班的10個學生代表今天來了9個,“當然不是每個同學都那么關心這次學生會換屆選舉,不過這畢竟是大家自己的事,還是要支持的。”
9點30分,大會開始。
“這和我們國家的重大政治活動的議程一樣嚴謹嚴肅。”北大附中校長康健舉起手中黃色的大會議程向學生進行選前動員,“學生會競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體驗和學習當家作主、民主參與的過程,也是通過競選和投票,學習如何做學校的主人,如何做國家的主人,如何行使好民主權利的一次機會,大家都要積極踴躍參與!”
10點整,60位候選人次第登場。
幾乎每位候選人都為自己的演講準備了精美的多媒體背景,有的是一段搞笑的FLASH,有的是闡明自己競選“綱領”或介紹個人成長經歷的幻燈片,交雜著音樂、漫畫、圖片和照片。
競選體育部副部長的兩名男生,一名向大家推出他的宏大計劃:搞自己的校園電子競技大賽;另一名則表示,要向校方交涉,限制體育組老師過多占用羽毛球、乒乓球的場地,給學生更多的活動空間。
文藝部的競選更像個小型演唱會。一個穿運動裝的女生用英文RAP引得臺下一片尖叫;一名男生中氣十足地用美聲唱起“桑塔露琪亞”;以前任文藝部副部長身份競選部長的田晶,則拋開演講稿,用自己即興填詞作曲的歌作為競選演講:“無論今天的結果是怎樣的,我依然要感謝坐在臺下的你,愿我們的夢都能實現。”
單口相聲、獨角戲、街舞、雙簧,種種戰術輪番上陣,臺下的選民也相當投入,掌聲笑聲不斷。 盡管競選演講還未過半,不少人的選票已經填好。劉園說,一般人都會選本班本年級的同學,因為更了解。不過她自己卻在文藝部副部長一欄里劃掉了最初填上的一個本班女生的名字,代之以那位唱“桑塔露琪亞”的男生。
“我跑票了。”她有點不好意思地解釋說,“男生嗓門大,更有號召力。”
對決
最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當然是學生會主席、副主席的競選,但因為周日其他競選環節時間延長,改在周一中午繼續進行。
4名學生會主席候選人中,來自高二(1)班的嚴天堯和肖然是大熱人選;而5名學生會副主席候選人中,張思宇的呼聲最高。
嚴天堯是年級學生會主席。他被一群男生簇擁著坐在會場前排,酷酷的樣子。黑白兩色的競選展板設計簡潔:“我相信我可以”,以示必勝決心。
肖然則是前任學生會副主席,圓圓的臉,顯得很平常。奇怪的是她是惟一沒有搞競選展板的。
嚴天堯首先上演講臺。一記響指,臺下的擁躉立刻齊聲大喊:“河馬虎工作室”——這是他的“大選”智囊團。
“學生會是完完全全的服務機構,無論是主席還是普通同學,我們的能力一樣,地位平等。”嚴天堯說,希望學生會成為同學的精神寄托,“北大附中坐落在中國高科技的核心中關村,理應是最棒的中學,我們一定能超越相隔一個十字路口的對手!”他最終點出了頗能撥動同學敏感神經的一所“友校”。
肖然最后一個上臺,娓娓道來,卻語出驚人:“我直到今天也沒有出一塊展板,是想用這種行動說明,學生會始終是一個為學生服務的機構,而不是用來沽名釣譽、搞形式主義、擺噱頭的跳板。其他競選主席的同學許諾搞這樣那樣的活動,但是是否有人真正關心同學們的生活呢?”
肖然背后的幻燈照片,不是設計唯美的漫畫,而是實景照片:食堂里排著長隊的同學,校園石凳上吃方便面的同學。“我們的午飯有沒有著落?食堂的飯菜能否滿足同學們的需要?”回答她的是臺下長達半分鐘的尖叫和掌聲。
“我們的課程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把統練(指全年級統一測驗)安排在課程較少的周四周五,而不是延長課時,讓我們在天半黑時騎著車往家趕?這樣的呼聲有沒有人向老師反映?這些關系同學學習生活的問題,誰來解決?這就需要一個完備、務實,真正代表學生利益的組織,我們需要的是實干家而不是演說家,需要的是切實改善學習生活環境,而不是寫在紙上畫在展板上的口號。”
肖然的聲音不高,臺下的掌聲、歡呼聲卻越來越熱烈,甚至有人敲起了桌子。
下午上課鈴已經響起,投票結束。會場里的人慢慢散去,只剩下幾個熱門候選人和他們的團隊留在顯得空曠的禮堂里。
監票、唱票、計票,所有的步驟都在按照程序進行。張思宇的票數很快就領先了,她的支持者們高興得又跳又叫。
嚴天堯的小團隊則等在第二排,每得一票就鼓掌歡呼,肖然和幾個女生遠遠地站著等著聽結果,漸漸肖然的票數壓了上來,一連10多張選票都是肖然的名字,嚴天堯的團隊沉默著,堅持著。
最終肖然以218票高票當選北大附中第ll屆學生會主席;嚴天堯只得到74票。張思宇的104票雖未過半,但已經遠遠勝出其他對手,被宣布為有效,當選為北大附中第11屆學生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