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位普通華人的離去,能讓美國社會如此震驚,令全球華人傷痛扼腕。11月9日,《南京大屠殺》作者、華裔作家張純如被發現死于自己車內。全美230多家報道了這一消息,主流報刊稱她是“頂尖歷史學家和人權斗士”,是“在美國成長的華裔青年模范”。36歲,正是一個女人最風華正茂的年齡。照片上的張純如看起來恬靜美麗,像位溫和的大學教師,穿梭在林蔭道圖書館之間。但她偏偏是個以追尋歷史真相為己任的“斗士”,直面日本右翼的威脅恐嚇,從不退縮。
警方證實張純如系飲彈自盡。但她的離去,對不愿接受噩耗的華人圈來說,依舊是一個謎。
曾經無憂無慮
1968年出生于新澤西州的Iris Chang是第二代華裔,在伊利諾伊大學城長大。父母給她取中文名“張純如”。純如,語出《論語》,寓意和諧美好。
家人都是醉心科研的學者,聰明伶俐的張純如亦順理成章地進大學讀計算機。但她最終沒有子承父業。
20歲那年,張純如放棄即將到手的學位,決定改走新聞之路。或許是受了報人祖父的影響,張純如天分高、文筆好,沒有延期就從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新聞系畢業。此后她曾就職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繼而開始了影響她一生的寫書生涯。 她曾悠游享受文字之美。丈夫道格拉斯說,妻子寫作的前6年,顯得無憂無慮。
1996年張純如出版了首部作品《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該書在華人圈深獲好評。
順利邁出第一步的張純如這時快樂幸運地幾乎令人妒忌:聰慧美麗、賢妻良母、事業有成……
張純如曾表示,早婚對她事業的幫助很大,“這樣我就將本來會花在約會等上面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我的寫作上。”1991年,23歲的張純如嫁給了同校的“大師兄”、大她9歲的工程師丈夫。
雖然種族不同,但道格拉斯被稱為是她“最好的朋友,經濟籌劃人,精神咨詢家,按摩師”。2002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克里斯托弗出生了,是個健康活潑的男孩。而在張純如的人生計劃中,她還想再要兩個孩子。
出事前,張純如正忙著要將退休的父母接來同住,忙著搜集下一部書的資料……但她忽然從看似幸福的生活中消失了,留下白發送黑發的傷心父母,留下悲痛欲絕的愛人。而2歲3個月大的克里斯托弗,還不知道媽媽已經永遠地離開。
她讓世界記住了南京 著手南京大屠殺調查,是張純如生命的轉折點。 她幼時曾聽祖父講過那段血腥歷史,后來跑去學校的圖書館,卻尋不著只言片語。1994年12月,在加州硅谷,張純如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展出的南京大屠殺照片。面對那些慘絕人寰的黑色影像,張純如震驚了。她無法表達心里強烈的悲憤:南京、1937,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說類書籍里,在屠殺發生后近60年,居然沒有一本提及這段本不應該被遺忘的歷史。
在此后的兩年多里,張純如奔走于世界各地,收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各種資料,包括大量從未公開的日記、信箋、報告。其中被譽為“中國的辛德勒”的《拉貝日記》,就是張純如在耶魯搜集資料時發現的。
1997年,《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大屠殺》發表。這是第一本用英語寫成的、關于南京大屠殺的著作。它在《紐約時報》暢銷書名單上列榜14周之久,是60年來首次有人用英文完整描述這項戰爭暴行,首次讓西方國家全面了解了日本犯下的罪行。《紐約時報》稱之“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國的沉默”。《紐約讀書人書評》稱贊它為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她在南京的朋友說,張純如的眼睛很真誠。是的,她的眼睛很純凈,但溫柔中透著一股剛強。
有人愛她,自然也有人恨她。圖書出版后,日本右翼叫囂“南京大屠殺虛構論”,并氣勢洶洶地威脅這個柔弱的女子。張純如挺直腰板,平靜地說:“忘記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她貌似弱女子,卻柔中帶剛,毫不畏懼。美國主席論家說:“由于張的這本書,她終結了對南京的第二次強暴。”
被遺忘的歷史重視,她讓世界記住了南京。
憂郁癥之困
證明張純如死于自殺的一個力證,是她生前經診斷罹患憂郁癥,住院5個月,當時她已經放棄了那些悠游于文字的輕松快樂。她被迫面對那些令她憤怒而絕望的過去。
在《南京大屠殺》一書的寫作過程中,張純如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發掉落”。而《南京大屠殺》出版之后,日本右翼激進分子的恐嚇信和電話,也讓她備受折磨。不知道有多少華人在此時給予過她幫助,只知道張純如不斷變換電話號碼,不敢打電話,不敢在家里接受采訪。關于她丈夫和兒子的信息,很多人是在她去世后才得知。
2003年,張純如出版了又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著作《美國的華人:一部敘述史》,再次引起廣泛關注。此書講述了華人150年的移民史,把美國華人所受的歧視公之于眾。
尋找真相,直至為真相獻身。有人說,張純如一個人替我們所有人完成了一項我們60年都未完成的責任,因此也承受了我們所有人內心的折磨和痛苦。而這種沉重,終于壓垮了獨自前行的張純如。
為了保護自己,張純如買了一把手槍,最后這把槍卻成了令她喪生的兇器。 “Iris Chang,摯愛的妻和母親,作家、歷史家,人權斗士。”道格拉斯計劃在墓碑上銘刻如上文字,并鑲嵌張純如照片,“以后克里斯托弗可以看到媽媽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