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內,一個娛樂性話題戲劇性地演變為全國關注的公共話題,當然有其必然性。
11月6日,深圳市委副書記李意珍通過北京某報就《時差七小時》事件向公眾公開道歉,但外界并沒有因為李意珍的“深刻歉意”而給予諒解。
恰恰相反,《時差七小時》事件因為其本身具有娛樂和新聞的雙重價值,傳播甚廣,更因為媒體的窮追不合揭出高級領導干部家屬經商,巨額財產來源等敏感問題,公眾的討論還沒有停止的跡象。
尤其是廣東地方媒體《南方都市報》披露李意珍女兒坐擁數百萬資產之后,媒體普遍認為,這不是一句道歉就能解決的問題。
高層領導關注
在李意珍公開表態之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曾走訪中共深圳市紀委和組織部,但得到的答復都是“負責和媒體接洽的領導開會去了,不在家”。
11月9日下午,記者再次前往深圳市紀委,到后被告知,負責接待媒體的領導不在,不知道此事。這個回答和電話采訪中共廣東省紀委時得到的回答類似。記者幾番解釋之后,才獲準進入。
在深圳市紀委負責媒體接洽的宣傳教育室,朱海鳴處長客氣地接待了記者,但聞知記者采訪內容,他笑容一收,連連搖頭擺手:“紀委不知道這件事情。這個事情不好說。”
此前,深圳市紀委另一位官員剛剛“私下里”和記者聊起:“這么大個事情,誰不知道呀。今天上午,我們又都在網上看到了李書記對媒體的講話。但是誰都不說、不討論,都裝作不知道。雖然有《黨內監督條例》,我們對同級領導可以進行監督,但實際上沒辦法監督,除非省里、中央下來查?!?/p>
在《時差七小時》公映前后,深圳本地報紙曾在幾天內打出60多個版面為該片宣傳造勢,深圳報業集團和深圳廣電集團、深圳市教育局、團市委還聯袂主辦了盛大的深圳首映式。
令人疑惑的是,與前期深圳各媒體對《時差七小時》非同尋常的熱度相比,自網絡及北京媒體對“妞妞事件”發出質疑并引起公眾關注之后,深圳媒體卻對此表示了緘默,對事件發展未給予任何報道。
“看到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深圳,我們感到痛心。”一位在深圳已經奮斗了近20年的學生家長說。
11月5日,《南方都市報》關于妞妞事件的一組報道刊登出來之后,一位曾接受過記者采訪的中學老師特意打來電話:“看到報道老師們,都很震驚,此前只是知道妞妞的父親是高官,沒想到她和她母親名下還有這么多資產,學生們都很單純,在這之前我們盡管對市里的一些做法有意見,但也不想對學生多說。現在,學生都在拿著報紙議論。影響太壞了?!?/p>
11月9日,《瞭望東方周刊》致電中紀委新聞處負責人,該負責人稱,對此事還不很清楚,但從另一個官員處得知,“領導很關注此事”,“產生這么大影響,能不關注嗎?”
“妞妞事件”的演變路徑
“妞妞事件”最初始于網絡。 10月26日,國內著名網絡BBS貓眼看人、天涯虛擬社區論壇上的一個帖子引發了網友的關注:一位自稱是家長的網友,原文貼出了孩子所在學校發的“就近期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給家長的一封信”。 信中稱,深圳市五個部委聯合下文要求全市中學生以20元的票價觀看電影《時差七小時》這位家長爆出電影女主角妞妞(李倩妮)的父親是深圳市委副書記。
一時間,“妞妞事件”成為各大論壇討論的熱點。10月29日、31日,香港鳳凰衛視、中央電視臺先后采訪報道了此事。 在這一階段,“妞妞事件”有兩大特點,其一,公眾關注的焦點停留在妞妞為什么能成為女主角上,深圳市相關部門對影片的推介是否和她父親的官職有關,妞妞不菲的留學費用從何而來等等;其二,“白紙黑字”的紙質媒體還沒有報道。
事態在11月2日有了明顯的變化。
北京某報介入了對妞妞事件的報道,而且以網站論壇所難以具備的嚴謹,報道出妞妞本人就是《時差七小時》的出資方——深圳市夢想隧道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絕對控股股東,并查出她在關聯的三家公司中共有769萬元的資產,這些公司中也有她母親的身影。
共青團中央主管的《中國青年報》,11月2日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評論《妞妞事件:窗戶紙一定要捅破》:“不管怎么樣,這層窗戶紙一定要捅破。如果怕犯眾怒而采取‘鴕鳥’之姿,終究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評論作者、某校副教授肖余恨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大家心里都有數,突破口是從推介電影開始的,然后引爆網絡輿論,傳統媒體很快跟進。
他說,媒體對官員向來是非常敬重的,明知道有事,明知有問題,以前也不會點出名字來,只是某副書記或某市領導,但是現在,這個雪球越滾越大。
如他所言,自《中國青年報》“發難”后,《北京青年報》《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等媒體介入了對妞妞所持股份的調查,并導致她母親賴某出面澄清,但是這些媒體都沒有點出妞妞父親的名字。
11月6日,妞妞的父親,深圳市委副書記李意珍主動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李意珍”三個字也第一次和“妞妞事件”一起出現在紙媒上,此后媒體評論也不再為官者諱,而專訪則導致媒體更為嚴厲的譴責,認為道歉不真誠,并進而追問巨額財產的來源。
李意珍是否違紀
“我在去年9月分管意識形態工作后,對在這個領域如何貫徹中紀委的有關規定,沒有及時學習,對具體規定不了解,因此,沒有讓家屬、子女實行回避制度,客觀上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這個教訓很深刻?!?/p>
李意珍在道歉信中所說的中央紀委的“有關規定”,最早出自2000年1月13日召開的中央紀委第四次全體會議中尉健行所做的工作報告。
報告要求,“省(部)、地(廳)級領導干部的配偶、子女,不準在該領導干部管轄的業務范圍內個人從事可能與公共利益發生沖突的經商辦企業活動。”按照行政級別,深圳市委副書記當屬正廳級,正屬于約束范圍之內。
在2001年3月,為了貫徹四次全會精神,中央紀委發出《關于省、地兩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個人經商辦企業的具體規定(試行)》的通知。
通知規定“五個不準”,其中第五個“不準”是“不準從事其他可能與公共利益發生沖突的經商辦企業活動。已經從事上述經商辦企業活動的,或者領導干部的配偶、子女退出所從事的經商辦企業活動,或者領導干部本人辭去現任職務或給予組織處理?!?/p>
《通知》還說,“規定發布后,再從事上述活動的,對領導干部本人以違紀論處?!贝艘幎ê髞碛植糠州d入“紀律處分條例”。
“中央紀委全會精神,各個省市均要傳達,并一直傳達到最基層,紀律處分條例的頒布按理說也是全黨的大事,高級干部都應該了解?!币晃辉诩o委系統從事案件和法規工作的官員介紹,“可能是領導比較忙,沒有注意?”
《瞭望東方周刊》從參與此規定征求意見工作的官員處了解,當時之所以出臺這個規定,就是因為一些高干子女打著父母的旗號去經商辦企業,影響很壞。
“比如,他要一塊地,人家怎么可能會找他爸爸:‘你兒子要這塊地,是不是你的意思?’現在一些官員子女不喜歡從政,因為反腐敗力度越來越大,風險極高,而經商卻沒有這些問題?!?/p>
他說,就這個案子,如果僅僅是深圳市五部門推薦看一個電影,也不至于會處理誰,問題是涉及家屬經商,也涉及那幾百萬。就目前已經公開的材料看,違紀當屬無疑。
如今,深圳市委的調查和處理意見,為此事畫出了句號。
中央重視高干子弟經商問題
一位反腐敗研究專家介紹,在2000年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之前,中央領導多次到地方調研,當時的領導對官員家屬經商辦企業的問題極為頭疼,到地方調研也是帶著這些任務,有時甚至直接找一些高級干部本人來談。
2001年6月,時任中紀委書記的尉健行專門到各地調研,在寧夏調研的任務就是了解四次全會中關于領導家屬經商規定的落實情況。
他在寧夏說,“有的領導干部不理解中央這項規定的政治意義,還有的不如實申報配偶、子女的從業情況,有的強調對子女違反規定經商辦企業的問題自己管不了。應當看到,中央作出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規定,其著眼點是對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監督,也是對領導干部的保護和愛護?!?/p>
尉健行向地方官員轉述江澤民同志的話,“江澤民同志多次告誡全黨,作為黨的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和高級干部,應當把優良的思想品德和為黨為人民奮斗的人生經驗留給子女,應該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豐富知識的人,而不應當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職權為子女謀取不正當利益?!?/p>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中紀委特約研究員邵道生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指出,毫無疑問,深圳這件事情和中央對高級干部提出的要求相距很遠,辜負了中央領導同志的期待。
邵也提出兩個問題:第一,一些高干子女,到國外留學,一邊讀書,一邊經商,這錢是哪來的?第二,這個事情很明顯,經商的范圍又是父親管轄的內容,深圳地方媒體為什么沉默?
高干子弟經商是“危險行為”
此次事件之所以引起巨大的反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涉及高級干部子女。妞妞的家庭處于“半官半商”架構。李意珍主管全市的宣傳教育工作,他的妻女注冊經營的公司正好涉及影視投資、留學等非公務中介、外語培訓教育等業務。
肖余恨認為,高干子女經商后果是非常危險的。已經被判處死刑的河北前國稅局長李真曾說:“我看到個別高干子女吃、抽、穿、用極為豪奢,時間一長,就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他們這些錢是依靠父母的權力和影響,開公司、做生意謀取的暴利,我既羨慕,又不平?!卑凑绽钫娴恼f法,他走入腐敗之路和這些現象有關系。
制度反腐專家鐘巖曾針對類似現象評論說,“中國國民自古重視官員的言行,官員往往是社會的表率,如果做壞的表率,社會將會非常危險。市場經濟建設也將蒙受損失?!?/p>
致力于反腐敗問題研究的中國科學院一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過勇博士,將此問題定為“利益沖突”,涉及利益沖突,就需要更為嚴格的法制建設來解決。利益沖突是一個新的動向。”
“比如,刑法的修改,反腐敗法的制定,認真啟動財產申報制度,個人信用制度。而靠黨紀是不夠的,媒體的作用也很大,如果沒有媒體的介入,恐怕這個事情就不會被揭露出來?!?/p>
過勇曾多次去深圳調研,他認為,這件事情不代表深圳整體,深圳反腐制度建設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從深圳市委的調查和處理意見看,如何使規定、制度更嚴密、更明晰,使干部不至于片面理解,不至于出現認識誤區,應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