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持久的攻堅戰。守城者兵強馬壯,城池似乎固若金湯,而攻城者多是些草莽英雄,不僅裝備簡陋,還各自為戰。
攻城的聲勢不可謂不大,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城內眾人的心境,但明眼人都知道:就目前的局勢,攻城者根本無法取勝,因為他們不僅沒有掌握攻城的利器,也不知城池的薄弱環節在哪里。
但攻城者仍前赴后繼。
11月8日,一家營業面積1200平方米、藥品多達9000種的低價大藥房——芝林大藥房在南京開張。該藥房聲稱其藥品“平均價格低于市場價50%”,店門前的橫幅上,還打出“向虛高藥價開炮”的字樣。
一時間,幾度翻騰又幾度復歸平靜的南京藥品市場再起波瀾,消費者歡呼雀躍的多,觀望懷疑的少;同行橫眉冷對的多,心平氣和的少……
低價藥房火爆登場
湖南芝林大藥房零售連鎖有限公司在全國已開了27家芝林大藥房連鎖店,11月8日開業的南京芝林大藥房排號第28。
開業前三天,大藥房還有贈品及摸獎活動,加上其宣稱“平均價格低于市場價50%”的誘惑,引得南京市民趨之若鶩,銷售場面異常火爆。
8日上午,數千名老頭老太早早在藥房門口排起了500多米的隊伍。吉時一到,店門一開,排隊的人蜂擁而入,拎著籃子搶購藥品……當天,大藥房的成交單是 6000多份,客流量則超過2萬人次;9日,火爆場面繼續,成交近6000單,客流量依然超過2萬;10日火爆依舊……
類似的搶購場面在人們記憶中早已模糊,可偏偏在一家新開張的低價藥房又發生了。一位老者看著手中的藥品流淚了:“同樣的心腦血管藥,這里只要9毛錢,市場上卻要花4元多,我以前花了太多的冤枉錢。”
眾多購藥者認為,這家藥房的藥的確比市場上便宜。家住鼓樓的王大媽是來買復方丹參片的,她發現南京其他藥店的價格是這里的四五倍。“價格倒是挺便宜的,希望能夠一直這樣堅持下去。”旁邊的一位老大爺嘆了一口氣。
南京的“茶”不好喝
類似的低價或平價大藥房已經不止一次在南京掀起波瀾了。
第一家平價藥房在南京誕生,是 2003年初的事情。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先后又有多家平價藥房出現在南京。如今一些平價藥房因為經營狀況不如預期,紛紛調整經營面積,壓縮成本。還有一家曾發起藥價大戰的藥房,在經營一段時間后,受到了各路廠商的封殺,最后變成一家連鎖藥店,至于藥價,已經不能算平價了。
據了解,“請喝茶”現在已經成了藥品界行話,一般是藥品代理商或者廠家為了本地區藥品市場的所謂“穩定”,一旦發現有藥店“違規”銷售低價藥,就請藥店負責人喝茶談判,一旦談不攏,就以斷貨相威脅。
果然,芝林大藥房開業當天,南京店的負責人就被四家藥品代理商請去“喝了茶”,結果雙方不歡而散。當天上午10點至11點之間,有四五個人連續買走某種保健品,總量達9000盒,造成藥房一時“斷貨”。晚上又出現一個“神秘人”,一個小時買走140多盒“某某筋骨片”,如此大的藥量足夠一個人吃5-10年,而藥品的有效期只有2年。
近幾天,很多藥品的南京代理商紛紛給“芝林”發來所謂“協調零售價格”函,諸如“我公司x x x藥的核準市場零售價12.5元,因貴公司為平價藥房,我公司建議貴店的零售不低于10元,以利于我公司給貴公司以終端支持。”明令讓藥店提價。
更有甚者,4名不明身份的人到大藥房里滋事,打傷一位工作人員后逃之夭夭。為安全起見,大藥房已經安裝了緊急報警器,以便隨時與警方聯系。藥房負責人陳衛星連連感嘆:“南京的‘茶’可不好喝哦。”
尋求盟友
屢屢攻城,屢屢無法獲勝,于是芝林大藥房有關負責人想起了結盟。
“藥品市場的水池太大、太深,僅靠我們一桿棍子,攪不動啊!”芝林大藥房南京店的負責人陳衛星說,2003年芝林大藥房在貴陽開張的時候,曾經有50多名不明真相的人前來鬧事,但沒有動手打人,沒想到打人的事在南京發生了。
“我們肯定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南京市場很大,我們計劃要開10家連鎖店,夫子廟店月底就開張。”鐵了心的芝林已經準備在南京大干一場。
“但我們還是有點孤掌難鳴的感覺,如果各家藥房都和我們一樣,誰還敢來收購我們的藥?誰還敢來打我們的員工?”陳衛星說。
據了解,由于芝林是外來企業,目前南京的很多醫藥批發企業也在觀望中。11月10日上午,已經有兩家大藥房的負責人與陳衛星聯系,商討合作事宜,但能否形成一個“平價藥房聯盟”,不得而知。此前上海曾出現過類似的“平價藥房聯盟”,由于種種原因,已經不了了之。
關鍵是破藥價之“局”
藥價高企是一個“局”,有關部門、有關單位以及有關人員所形成的利益群體長期維持的一個“局”。
藥廠在某一地區,都會對藥品的零售價格有統一規定,以此來維護廠家的利益,也可以平衡批發商、零售商之間的利益,如果某家藥店以低價格銷售,就打破了這個平衡,也就可能遭到廠家抵制。
低價大藥房也會受到同行的非議。據了解,南京市場上藥店的利潤一般維持在15%左右,而“芝林”宣稱,他們的利潤只有8%,難免讓其他藥房不滿。
80%的藥品是靠大大小小的醫院銷售出去的,醫院90%左右的利潤也是靠藥品實現的。盡管芝林大藥房所銷售的藥品只有10%與醫院相同,也已經影響到醫院的利益,不會有哪家醫院把鮮花獻給它。
“我們主要直接從廠家進貨,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了采購成本。通過現金進貨,訂單包銷等形式,獲得了廠家的大力支持。通過大批量進貨,爭取更大的降價空間。”陳衛星說,“上述三個因素,使得我們的平均藥價低于市場價50%。”
記者見到了他們提供的一份南京市場調查報告表,近百種藥品,在各自的品名、規格和產地均一模一樣的情況下,南京某醫院藥房的總價為1429.3元,南京某藥房的總價940.8元,而他們的累計價格只有713.9元。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國家通過藥品招標、政府強制降價等各種方法降低藥價,但都收效甚微,平價藥房的進入,能夠把藥價降下來的可能性很小。
稍可欣慰的是,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前不久在南京透露,中國今后將用“四降一升”的改革思路來解決醫院收入補償結構問題,把“以藥養醫”改成“以醫補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