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潛在的銀行擠兌問題,最通常的管制措施是實行存款保險。這樣,即使銀行倒閉,已參加保險的存款人也能得到其存款,他們也就沒有動機去擠兌。然而,存款保險體制具有促使銀行體系承擔更大風險的誘因。結果,現存的金融市場管制通常會向資本充足率要求,即要求銀行的資本金能夠充分地承受由銀行信貸產生的風險,以防止由于存款保險制度產生逆向誘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近年來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管制方法。一種是“內部模型法”(IMA),尋求通過擴展巴塞爾框架來控制市場風險和信貸風險。另一種監管方法旨在提高金融管制的市場化并強調鼓勵銀行部uyh 的有效自律的,這種方法最典型的建議是“預先承諾法”(PCA)。這兩種方法都遵循相同的基本策略,即資本要求應該盡可能地反映被管制機構的內部結構和特定的業務活動,目的在于限制由管制要求產生的扭曲,同時將銀行風險最小化。
IMA的依據是1998年巴塞爾協議和1993年、1995年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的咨詢文件。1996年l月,國際清算銀行(BIS)采納了這個方法,現在它已成為修正后的巴塞爾協議中的一部分(BIS 1997)。類似的管制通過1993年把資本充足問題列入了歐盟立法范圍。它將許多風險管理和測度系統整合融入了現行的銀行管制體系,并且擴展了這些管制,使其包括了市場風險。不同類型的市場風險被列出,且不同的風險種類適用不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如果銀行的內部風險測度模型是根據BIS的要求來構建的,它還允許銀行使用這一模型來評估業務的風險。使用內部模型和歷史數據以及模擬的數據,銀行可以對每種市場風險下的投資組合出現的風險值進行統計和評估,其評估的結果稱為風險估價“VaR”(Value at Risk)。資本要求被定義為風險估價的一個乘數(multiple),根據風險測度系統的質量確定換算系數。這個程序消除了在標準方法下定義必要的固定資本充足率,但是,這種方法要求對使用的風險管理模型建立和檢驗以及來自管理者的專家意見進行非常復雜地選擇。最近來自BIS建議顯示,信貸風險的測度和管制似乎也可以應用IMA。這將有助于處理已知的由現行的風險權數和種類劃分所造成的扭曲。不過,在廣泛運用這些評估信貸風險的模型之前,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技術性問題,如對信貸風險的統計度量(Lopez&Saidenberg 1999)。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提出的PCA建議,是依靠銀行管理決策結果標準的預先承諾,而不是管制管理工具。與IMA相比較,PCA更偏向于更加有彈性,不僅允許銀行實施創新性的風險管理和測度模型,而且允許它們選擇自己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銀行預先對一定時間限度內的最大累積性交易損失進行承諾,并必須保持足夠的資本來沖銷這些損失。這種預估的最大損失數產生于銀行自身的內部模型,對預先承諾的違背是要受到事先定義的罰金制約的。
因此PCA遵循金融業的自律思想,試圖避免最初協議的粗糙和任意的風險權數這些不足。在這樣做的過程中,PCA避免由BIS發現的逆效應。它鼓勵制定能反映銀行活動真實風險的資本要求,并鼓勵發展新的有創新性的風險管理和測度方法并實施激勵相容管制制度。理論上,每個金融機構都會選擇使總成本最小化的資本要求。理想上來說,相對于特定的罰金,市場參與者與管理者一樣,只通過分析選擇的預見承諾,就能判斷出金融機構的風險。
這種新方法靈活地適應于金融機構活動的異質性、金融機構業務不斷增加的復雜性和金融市場的動態發展。許多美國銀行已經在PCA的基礎上做了大規模的實驗,似乎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最優的PCA罰金的定義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沒有解決。現在需要管理者確定罰金的結構,使其充分保證銀行業的穩定性和透明度目標一致的預先承諾。
Calomiris(1997)提出了發行“次級債券方案”。它是一個把市場化和激勵相結合的金融管制解決方案。該方案要求銀行發行與它們資產有固定比例關系的次級債券,但由管理者規定這種債券應付的利息上限。因為它們在經營不好的時期是最后才給予支付的,次級債券的持有人承受了債券發行機構經營不好的風險,然而由于利率是固定的,他們經營狀況在好的時期卻沒有享受到額外的回報,因此,他們會盡最大努力去監督債券發行機構的經營工作。如果個個金融機構不能說服潛在的投資者購買其次級債券,就很難達到要求發行的定額;因此,債務比率和利率上限一起有效地限制了銀行投資組合的全面風險。這樣,傳統的監管機構的職能在一定程度上轉;移到專業的評級機構身上。這個建議與最近的BIS 1999年征詢意見稿中建議的方向是相同的。然而,次級債券比率和利率上限的正確決定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摘自《經濟學前沿問題》一書第一章第四節,略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參見“本刊7月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