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想起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時,眼前首先浮現(xiàn)的總是煙霧繚繞的咖啡館,據(jù)說舍勒喜歡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搞他的哲學創(chuàng)作。這與戴著厚厚鏡片、令人肅然起敬的胡塞爾很不同。讀舍勒著作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的筆仿佛永遠跟不上他的思路。因而他的朋友加塞特會說,他是真正“狂熱的”哲學家。
我不知道,舍勒的代表作《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zhì)料的價值倫理學》(下簡稱《形式主義》)是不是在咖啡館里寫成的,或者有多少是在咖啡館里寫成的,但舍勒本人還是感覺到了他的這本書由于整體布局缺乏透明性而給讀者帶來了閱讀的不便。的確,閱讀這樣一本“大書”必須抱有極大的耐心和十分的小心,讀者必須在舍勒被思想野馬趕得過遠的地方懂得回過頭來。(當然,翻譯這樣的一本“大書”更需要小心,該書的漢譯者以其慣有的細致與耐心不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相當精準可讀的譯本,為漢語學界舍勒思想的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文獻基礎(chǔ);同時也為舍勒思想的漢譯提供了一套精當、可靠的譯名)。但不管如何,這都是一部值得耗費心力去讀的“大書”,整體布局透明性的缺乏絲毫沒有影響舍勒思路的清晰與邏輯的連貫,更無法掩蓋住他四溢的激情和滿紙的智慧。我始終相信:舍勒的思想對形成中的漢語哲學思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我常常在想,如果沒有與胡塞爾的會面與交談,舍勒的思想會如何發(fā)展。舍勒本人也從不隱瞞他對胡塞爾的敬意以及從他那里受到的影響,但是他同時聲言,他與胡塞爾從一開始就有著不可忽略的差異。
據(jù)曾做過胡塞爾私人助手,又是舍勒的仰慕者,甚至受舍勒影響而改宗的虔誠教徒埃迪·施泰因回憶,1887年-1901年胡塞爾在哈勒任講師,自1899年舍勒在鄰近的耶拿當講師之后,二人就定期會面并花大量時間在一起討論。因此舍勒在《形式主義》中與胡塞爾的關(guān)聯(lián)(或接受或爭執(zhí),當然更多的是爭執(zhí))是值得重視的,盡管舍勒總是在按照他自己獨有的軌跡發(fā)展現(xiàn)象學的方法。
一般認為,胡塞爾努力地將哲學當做嚴格的科學,在其現(xiàn)象學構(gòu)想中理論哲學總是居于第一性的地位;而舍勒有關(guān)質(zhì)料的價值倫理學的提出,則弘揚了實踐哲學的第一性地位。但這恐怕更多是個誤解,舍勒在《形式主義》中明確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為哲學的倫理學進行嚴格科學的和實證的奠基。舍勒的意圖在于為倫理學的學科奠基,而不是在具體生活的廣度中擴展它。因而,我們可以設(shè)想一門與適用在社會規(guī)范層面上的實踐倫理學相對的純粹的哲學倫理學或理論倫理學。盡管舍勒也構(gòu)想過一門引導人心秩序重新合意的現(xiàn)實可踐履的倫理學,但《形式主義》卻始終限制在與哲學倫理學本質(zhì)相關(guān)的基本問題的最基本起點上。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形式主義》同樣也是對理論哲學第一性地位的伸張。
舍勒在哲學倫理學建構(gòu)上的努力受到了很高的評價。西方很多學者將其與亞里士多德、康德相并列,稱其為倫理學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這應該是恰當?shù)摹H從《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zhì)料的價值倫理學》這一書名,我們便可以大致看出舍勒的主要思想意圖:他的目標是建構(gòu)一門質(zhì)料的價值倫理學。因此從一開始他就要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他的斗爭:一是與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的斗爭,一是與一般的質(zhì)料倫理學的斗爭。在舍勒看來,盡管康德的倫理學擁有著哲學倫理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最完善的東西”,同時是形式倫理學“最偉大和最深刻的代表”,但康德的形式主義倫理學卻是以謬誤性的前提為開端的。另一方面,舍勒用很大的篇幅以最詳盡的論證進一步批駁了已經(jīng)被康德摧毀的一般質(zhì)料倫理學(比如亞里士多德的“善業(yè)倫理學”和“客觀目的倫理學”)。因而舍勒認為他的質(zhì)料的價值倫理學是以康德對一般質(zhì)料倫理學形式的摧毀為前提的,所以它并不希望成為“反康德的”或回歸到康德之前,而是希望超出康德。
概而言之,舍勒并不反對康德要求倫理學具有確定性、先天性,關(guān)鍵在于他反對康德把先天性與形式相等同,而是認為存在著先天—質(zhì)料。舍勒把他自己的任務限定在回答“有沒有一門質(zhì)料的倫理學,它同時是先天的”這一問題。舍勒認為他構(gòu)建的質(zhì)料的價值倫理學便是這樣一門先天的質(zhì)料倫理學。價值既是質(zhì)料的,又是先天的,同時各價值樣式之間存在著先天的等級關(guān)系。它們通過倫常明察以及偏好(偏惡)而給予我們。因而,基于現(xiàn)象學方法之上的倫常明察(或價值直觀)對于舍勒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這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舍勒思想的出發(fā)點:“任何一種對某一對象的智性的如在把握,都以有關(guān)此對象的情感的價值體驗為前提。#8943;#8943;‘認之為有價’(Wertnehmung)始終先于‘認之為真’(Wahrnehmung)。”
當然,舍勒在為一門倫理學人格主義奠基的嘗試中,多方涉獵,與各門學科多有關(guān)聯(lián),因此有學者稱其為“現(xiàn)象學施魔”,所以,在有限的篇幅內(nèi),企圖作全面述及的嘗試注定是要失敗的,深入的探險恐怕還得有賴于讀者自己,就像媒介再怎么夸張桂林山水甲天下,也無法帶給你切身的感受,我想。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zhì)料的價值倫理學》,馬克斯·舍勒著,參見“本刊10月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