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侯詠/攝影:姚小峰/音樂:蘇聰
主演:章子怡陳沖姜文陸毅劉燁
今年3月,好像有一場[茉莉花開]的觀片會,我沒趕上,也沒資格:觀片會要求觀眾均為女性。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后,也覺得應該有更多的女人去看看這部電影。過來人可以深味,未經世事者更是一出警醒。
獻給母親
影片跨度近半個世紀,但并沒帶出史詩格局,世事變遷,風物流轉,而人心依然固執。蘇童的原小說[婦女生活]陰郁得很,沒有陽光,摸哪兒,好像都會帶著一股濕氣。而侯詠的這部新片,卻明媚得很,即使夜景,依然透著份亮麗。可以這么說,本片無關地域和時代,只是一闕關于女性的詠嘆調。片頭打出“獻給母親”,已表明影片不會捉狹女性內心的明明暗暗,而是要有一番歌嘆的。
一個女人做著明星夢,希望更多的人愛她,可誰也沒有真正地愛上她,她也沒有愛上別人。在她為人母后,她知道生活的殷實和男人的規矩才是最重要的。可她的女兒和外孫女,仍然一意孤行,看似自主,實則無力地組建著女性式的困局。她們是她們情感的主人,更是她們情感的奴隸。只是影片基調那份明亮,直至結尾阿花的笑容,分明是在強調生命的意義全在延續,女性最大的職責就在這里,她們不僅僅是可愛了,其性別本身就是一份光榮,就值得去禮贊。所以影片的高潮是阿花在雨中分娩的場景,外婆死了,父母在她幼年時就雙雙自盡了,她沒有朋友。她一個人在馬路邊上,連傘也扔掉了。她坐了下來,伴隨著密集得幾乎沒有縫隙的雨聲,她在叫喊,甚至可以理解為對另一具生命的奮力呼喚。我們看見一個小小的頭顱探了出來,下一個場景,陽光出奇的明亮。這就是女性最后的光明,也是她們惟一的光明。影片的中心臺詞是“每個女人都會懷孕的”。茉、莉、花都有身處產房的場景。茉是欲做流產,她跑了出來,她是對生命進行挽留。莉被查出不能生育,她幾乎要憤怒了,這是對生命的渴求。而花最為從容和安定,她一面正視男性的背叛,一面等著孩子的降臨。就這樣一代接一代,正是她們,無限擴展著生命的全部意義。這樣一想,[茉莉花開]這名字取得極恰當,不像《婦女生活》那般冷硬,而是洋溢著暖意和希望。
三個,或者更多的女人
影片分為三段式,是一個比一個好,也是一個比一個陽光。第一段,是翠綠的,暗示著女性的覺醒。第二段,則是紅艷艷的,女性在這里震蕩,并最終被湮滅掉。第三段,就藍汪汪了,那是天空的顏色,女性最終獲得生命的根本。茉、莉、花三代人,她們命運在重疊,都是愛上了不該愛的男人,莉稍稍有些變化,她不能生育,使她作為女人不夠完整,并最終導致她的精神裂變。花最為孤絕,也最為燦爛。但真正的主人公其實是茉,影片一開始是她少女般,刻意訓練后的標準笑容。她經過一場所謂的情變后,變得比男人更有擔當力,并始終保持著生命的底色。既勘破世事,又存些懷想。見到女婿,就喊小高,小高是30年代的電影明星高占非,見到孫女婿,她仍然這樣叫他。但就是這樣的兩個女婿,雖然迎合了她少女時期的夢想,可她仍然不看好這兩個女婿。事實也證明她的判斷是精確的。茉對少女時光的拾遺,不僅是那幅明星畫冊,更深刻的還是她的一聲聲“小高”。或迎或拒,都傳達出“有夢的女人最美”這一優雅意境,所以無論歲月如何在她身上留下痕跡,她始終風韻十足。陳沖的表演相當精彩,隱忍,輕漂的刻薄,懶懶的風騷,女性的天真和練達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的結合,并有著相當清晰的層次。按我一個朋友的話說,陳沖的表演,使這部影片有了一種極親切的人味。
三個故事看下來,既讓我們看到女性在情事上宿命般的挫敗,也讓我們看到她們對最初夢境自覺或不自覺的堅守。三個女人實為一個女人,這個女人會主動對一個男人好,會傷心,會認命后發出燦笑,更重要的,她們都會把孩子生下來,沒有的話,也會領養一個。也就是說,她們會像“花”一樣,不計得失,不顧因果地盡情開放。我想,很多女人都是這樣。她們會無比堅決地在花季之時,錯失掉生命的光華。但她們自我療傷的能力同樣很強,并能以一種更綿延的燦爛去面對人世。
結語:距侯詠上一部[天出血],10多年后的侯詠這次顯然更為老到。只是覺得影調過于優美和干凈,倘若有些做舊的痕跡,會更好。也許侯詠眼中的女性,就是這么明麗亮眼。全明星陣容,也算各司其職。只是節奏上偏緊,尤其是第二段故事,莉的心理變動最為復雜,但影片展現的不是那么清晰。陸毅飾演的鄒杰,表演平面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對他自盡更深層的內因,也沒有細致的刻劃。他對妻子的愛懼交加,理應是層層遞進的,但影片的處理還是有些突兀。僅僅是妻子精神失控后對自己的亂倫指責,僅僅是那種又愛又怨的眼神,似乎單薄了一點。但影片整體基調流暢、明快。尤其對原作意境的延展,一個本來沉郁的故事竟然也能這般明亮,非常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