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蜘蛛俠2]的票房神話和人性深度
導演:山姆·雷米
主演:托比·馬奎爾、克斯汀·鄧斯特、阿爾弗萊德·莫利納
類型:動作/科幻/驚悚
級別:PG-13(暴力鏡頭)
發行:索尼
映期:2004年6月30日
片長:127分鐘
評分:★★★★☆
前言
這是一個罕見的現象:除了穩坐票房冠軍,每次[蜘蛛俠]電影面世,總是會得到影評界的齊唱贊歌。[蜘蛛俠2]迄今得到的影評人好感度高達95%,不僅是今年至今得到最高評價的商業片,甚至超過了不少藝術片。從來雞蛋里挑骨頭的影評人們,都毫不吝嗇地為[蜘蛛俠2]大送滿分。平心而論,影片不能說不好,故事、節奏、特技、動作、表演、攝影,都非常精致到位,同時也沒有大多數好萊塢電影煽情過火的毛病,風度含蓄。
然而,[蜘蛛俠2]并非是能讓我們多年之后仍然念念不忘的獨特風格之作,這樣說也許失之偏頗,但美國人中了[蜘蛛俠]的邪是毫無疑問的,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解釋[蜘蛛俠2]取得的巨大成功。

導語
盡管精益求精的動作場面給觀眾帶來了奇爽無比的感官享受,但[蜘蛛俠2]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不是動作或特效。本片并非僅擁有空洞虛浮的動作外殼,我們關心的或者說編導想要我們關心的,是跨入另一人生階段的年輕人在生活中真實的困惑。編導致力于對角色內心的探索,盡管比起[綠巨人]中李安的綿密幽深尚有差距,但由于對深度的注重和制作的精良,[蜘蛛俠2]一舉成為今年暑期最佳電影。
[蜘蛛俠2]絕對令人意外,兩個小時片長的大多數時間里,年輕的彼得·帕克都在反復照同一面鏡子:穿著蜘蛛俠服的他,只是一個蒼白疲乏、充滿矛盾的少年。我絕對沒有心理準備,打算在一部萬眾期待的動作大片里面傾聽編導對于英雄的闡述;我也難以想象在第一集里飛檐走壁的蜘蛛俠,面對生活的岔路會如此彷徨無助,苦苦尋找實現完滿和幸福的出口。當那個小個子在紐約高樓的天際劃出優美的弧線時,也許每個觀眾都開始意識到,成為超級英雄,并非一種裝飾自己生活的榮耀,而是一種照亮他人心靈的責任。
相隔三年,彼得·帕克再也不是當初因獲得超能力興奮不已的意氣少年:他時時在飛檐走壁的瞬間發現自己的特異能力突然消失;因過著普通人和超級英雄的雙重生活而疲憊不堪,而他今生最愛的瑪麗·珍在遲遲等不到他的承諾后,終于要嫁給別人;昔日最好的朋友哈利始終不忘報殺父之仇,而另外一個因為試驗失敗而陷入瘋狂中的科學家正在給這個城市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主題一:普通人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超人]系列開始,人們就習慣了看到超級英雄在最危急的一刻,猶如天外飛仙一般出現,每每成功地拯救蕓蕓眾生。[蜘蛛俠2]對此有著非常清醒的解釋:每個人都需要英雄,其實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最深夢境中的愿望能夠獲得幫助而得到實現。人類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在這個鋼筋混凝土分割了的都市里面,來得尤其強烈,每當災難來臨,我們總是下意識地盼望永遠有強壯的超人為我們擋在前面。

但是,或許沒有人意識到過,藏在各種面具后面拯救世界的英雄,也是我們的一員,可有人關心他們的喜怒哀樂?英雄是如何生活在高大與渺小的雙重世界當中?他們的心靈可有不為人知的負荷?以往大多數超級英雄電影雖然也表現了主角的心態,但都不過是宏大動作場面的點綴和陪襯,像[蜘蛛俠2]這樣純粹以彼得·帕克的心理困惑來支撐起整個故事構架的并不多見。影片開頭就展現了彼得亂成一團糟的生活:因為疲憊而一次次地耽誤大學功課,已經不復往日那個聰明優秀的學生;居住在下等公寓樓,即使用蜘蛛俠飛天大法送披薩外賣,還是因為丟了比薩店的活而付不起房租;他也沒有時間去看已經在百老匯走紅的瑪麗·珍的新劇,眼睜睜看著自己最愛的人和別人走在一起。
在貫穿全片的彼得的生活和心理細節當中,我們從來沒有和一個“超級英雄”如此接近過,或者說,他從來沒有和我們這些普通人如此相同過。編導把敏感的觸角伸入了彼得的內心,很多人都在探究彼得為什么會常常在突然間失去超能力,影片并未給出明確答案,但除了青春期生理變化帶來的困難,能力的消失更多來自于信心的喪失和對于自我身份的懷疑。[蜘蛛俠2]不吝向觀眾展現彼得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煩惱,然而終極的意義顯然不僅僅在此,梅阿姨的一番話醍醐灌頂(雖然可能有點老調煽情),當蜘蛛俠面對鏡子的時候,他不是要看到那個矛盾的普通少年,也不是要尋找高大的英雄,他看到的應該只是一個擁有堅定信念,為別人帶來希望和夢想的勇敢普通人。這才是[蜘蛛俠2]真正要傳達給每個觀眾的核心信息。

主題二:愛情
彼得和瑪麗·珍的愛情是[蜘蛛俠2]主線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實際上這就是彼得心理成熟和面對自我的過程。他們之間的試探、小心翼翼的接近在含蓄的處理下,讓人體會到一絲惆悵來,這在暑期大片的愛情戲里是鮮見的,也讓影片整體更為精致。不少細節都讓觀眾喟嘆:夜色里,百老匯劇院門口那個離去后空落的石階,彼得在望著瑪麗時那對閃亮的眼睛,瑪麗難以割舍的留戀表情,如果沒有那些動作場面,[蜘蛛俠2]又可以是浪漫的愛情電影,而明亮干凈但不失飽滿的色調,也使得這段苦戀愈發動人。
主題三:選擇
[蜘蛛俠2]其實一直是關于選擇的:選擇平靜而滿足地過普通人的日子,還是選擇站出來做那個寄托了很多人希望的英雄;選擇嫁給不愛的人而從此美滿幸福,還是選擇和愛的人并肩戰斗;選擇被仇恨和個人的私欲蒙蔽了雙眼而甘心成為“科學怪人”,還是選擇為了更多的人盡釋前嫌;選擇守住苦心研究帶來的科學成就,還是就此毀滅由于事故已經給城市帶來毀滅性災難的畢生結晶。電影里面的每個人物,都在矛盾重重心事不斷的過程中,邁出他們人生的重要一步。而“蜘蛛俠”彼得·帕克在本片中的故事,就是一次次大小不同的選擇結果,最終指向他人生最重要的決定。這個時候,鏡子里的英雄,是一個堅定的平凡人。
不提動作場面似乎是不恰當的,畢竟這是[蜘蛛俠2]最原始的賣點。各種特技和動作的鏡頭有多么驚天地泣鬼神談不上,難得的是和情節的和諧交融,無一絲空洞炫耀之感。而眾多演員的出色發揮再次為影片加分,除了驚鴻一瞥的脫衣鏡頭讓人感嘆托比·馬奎爾的確花了不少力氣健身之外,他略帶羞澀拘謹的表演很得片中“矛盾中的蜘蛛俠”的真味。克斯汀·鄧斯特一如既往的甜美,而扮演亮點角色“章魚博士”的阿爾弗萊德·莫利納演技依然老辣。
[后記]票房神話的背后
無論哪年,只要有[蜘蛛俠]電影上映,美國當年的票房冠軍就非彼莫屬,不管是史詩、動作還是魔幻電影,都要為避開“蜘蛛俠”頭痛不已。統計票房收入對于[蜘蛛俠]系列而言,早已成了例行公事,大家要做的,不過是不要數錯了令人咂舌的數字后面的那些個零。今年夏天蜘蛛趕在獨立日周末駕到,前一個月眾人還在感嘆[史萊克2]創造的單日票房紀錄,無所不能的蜘蛛俠在上映第一周就輕松超越了這一紀錄。耗費兩年心血的[哈里·波特3]上映5周以來,才剛剛突破2億美元大關,而[蜘蛛俠2]在6天內,就狂收了1億8000萬美元,光是周末,就有1億1580萬的收入,而排在票房前十位的其余9部影片在這個周末加起來也不過有9000萬左右的票房。也就是說,在這個周末進入影院的美國觀眾,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把錢付給了神勇的蜘蛛俠,有什么電影曾經這樣的神奇?
分析[蜘蛛俠]的票房神話,絕對沒有其余的電影可以做參照物,你說是因為漫畫暢銷,人物家喻戶曉,但其它漫畫改編電影卻從未有如此票房佳績;談到原著的影響力,[指環王]和[哈里·波特]絕對擁有更多的支持者,但也不見票房高漲若此;說是美國人鐘愛超級英雄,但[超人]和[蝙蝠俠]系列從未如此登峰造極,也許只能解釋為在“911”之后美國人對于英雄的渴望空前高漲,另就如上文所說,“蜘蛛俠”前所未有的平凡,激起了所有觀眾的強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