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伴隨著人們從小到大的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即將迎來50華誕。
1954年,新中國成立了第一家地圖出版社,1987年,地圖出版社改名為中國地圖出版社,成為我國惟一的中央級專門地圖出版機構,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普通地圖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自然地圖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農業地圖集》、《中國歷史地圖集》、《非洲地圖集》、《中國自然地圖集》等作品榮獲國家和部委級優秀科技圖書獎及優秀地圖作品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地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地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地圖。在編制涉及標準國界線、行政管轄權等體現國家意志的法定地圖方面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中國地圖出版社作為國家級地圖專門出版機構,多年來一直以嚴謹務實的工作和規范嚴格的管理,在關乎出版方向、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等重大原則性問題上,很好地維護了國家的形象和利益,自覺地維護了作為中央級大社的聲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地圖出版社還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幾十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業務聯系和合作出版及資料交換關系,網絡化與國際化程度日益加大。
50年來,中國地圖出版社累計出版各類地圖教材及專業書刊近900種,發行量超過30億冊(幅),占全國地圖總發行量的90%。全國中小學的歷史、地理和社會等學科的教材、教師參考書、地圖冊、教學掛圖、填充圖冊的編制出版任務也由中國地圖出版社承擔,并形成了實用參考地圖為龍頭,教材與教學地圖為主干,期刊雜志、測繪圖書、教輔、電子地圖和特種地圖等業務協調發展的系列產品格局。
近幾年,社領導班子提出了“團結、務實、誠信、創新”的新社風和“用地圖找中圖”的新口號,得到全社職工的普遍認可、支持和擁護,逐漸形成了全社職工的自覺行動。并形成了能議事、想干事、共謀事、敢決策的堅強領導集體。白泊社長認為,中國地圖出版社所取得的成績,源于社風的明顯好轉,人氣上升了,風氣變正了,士氣高了,心氣提了,才能使全社各項工作目標得以完全實現。在經濟發展達到預定目標的情況下,大力改善了工作環境和條件,職工待遇也有了較大幅度提高,進一步提高了全社上下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新思路帶來新出路,新理念帶來新氣象,去年,中國地圖出版社提出的“堅持向市場和管理要效益”的目標完全實現,各項經濟指標比上一年度同步增長了10%。
教材是中國地圖出版社的一大強項,該社專門召開了“教材發展戰略研究會”,把“努力保持地理、歷史傳統優勢,積極開拓品德、信息技術、生物等學科新教材”業務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柱,目前,600多種教材的重跋修訂及大修編工作已出色完成,計劃內外選題600余種和新編教材217種,合計排樣發版1600多套,在全國各出版社名列前茅。該社還將通過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選題策劃論證委員會,加強對地圖、圖書品種選題的策劃、論證和審核,繼續嚴格執行“三校一審”制度,加強對地圖產品內容的審讀把關,絕不允許“問題地圖”的出現,并通過實施地圖分類管理辦法,進一步優化出版物結構,大力實施精品戰略,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精”的產品比較優勢,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廣泛占領市場,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中國地圖出版社50年的歷程,風風雨雨,功勛卓著。在50年華誕即將到來之際,他們卻以居安思危、精益求精的理念,瞄準建設4A級出版社、進入新聞出版系統大社、名社行列的新目標,樹立全新的市場觀、競爭觀,通過進一步優化出版結構,實施精品戰略、人才戰略,建立開放式的新型用人機制、激勵機制,孜孜不懈地追求一個又一個事業新高點。
今年,中國地圖出版社正逢50華誕,他們對自己的奮斗目標非常明確,走上了一個良性、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相信這家我國最權威的地圖出版機構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一定能夠煥發出更加燦爛輝煌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