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中國西部毗鄰的中亞五國,即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面積4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500萬。由于其戰略地位重要及自然資源豐富,自1991年獨立后,爭相進入的各種勢力在這里展開激烈角逐,致使昔日閉塞并不為人注目的地區頻發恐怖事件,還招致美國派兵進駐,與原有的中亞地區盟主俄羅斯形成軍事對峙。中國與中亞國家山水相連,不能對此漠然視之,因為中亞是關系中國利益的地區之一。
中國在中亞的戰略利益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個中亞國家有長達30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還有多個跨境民族。中亞國家作為中國的鄰國,其形勢變化與中國的利益不無關系。
持這種看法的理由是:第一,安全方面。歷史證明,中國西部的安全與中亞地區息息相關。自1759年清朝統一新疆到1911年清朝覆滅,中國新疆曾發生過20余次大小動亂,其中絕大多數動亂與來自中亞的勢力有關。20世紀中國新疆發生的動亂與民族分裂事件也與主宰中亞的勢力有關。
從現實來看,中亞國家的安全形勢同樣對中國西部安全產生影響。中亞國家政局能否穩定,大國在中亞的角逐和由此可能帶來的地區動蕩,都會對中國的安全構成威脅。如果中亞地區發生動亂,中國西部也難于獨善其身。當年塔吉克斯坦內戰和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等恐怖勢力在中亞作亂,不僅影響經濟往來,中國西部也因此感受到戰爭的硝煙,不得不繃緊自己的箭弦。
另外,威脅中國安全的“東突”勢力與“基地”組織和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等恐怖組織勾結,把中亞作為分裂中國的前沿陣地和跳板,不止一次在中國新疆制造恐怖事件。中國欲解決包括“東突”在內的“三股惡勢力”問題,離開中亞國家的配合和幫助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軍隊進駐中亞,美國軍事基地已與中國新疆近在咫尺。這導致獨立后的中亞國家作為中國戰略大后方的地位悄然發生變化,中國西部面臨的傳統安全威脅在增加。
第二,經濟關系。經濟關系為當代國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經濟迅速發展的中國,還是獨立不久的中亞國家,都迫切需要開展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
從貿易情況來看,中亞五國2003年與中國的經貿額為40億美元,約占中國外貿總額的0.5%,比重不大。但是,中國從中亞國家進口的主要是國內短缺的原材料,從長遠來看,石油天然氣等進口將會大量增加,有利于解決中國原材料短缺的困難。中亞國家也從中國進口大量的日用消費品和其他產品,滿足本國國內需要。互補的經濟結構彌補了貿易額相對量少的不足。中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遇到資源不足的難題,自然資源豐富的中亞國家可以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從經濟技術合作來看,中國對中亞國家的投資對解決中亞國家資金不足有一定的作用,中國在中亞國家建立的合資企業,如在哈薩克斯坦的阿克糾賓斯克石油天然氣公司、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水表制造公司等,都為有關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受到好評。
亞歐第二大陸橋是中國通往歐洲和西亞的交通大動脈,中亞國家是其必經之路。欲使這條大動脈活起來,離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也難以實現。
中亞國家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有的國家石油收入頗豐。哈薩克斯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對外投資能力,而且該國鼓勵發展國外市場。中國西部大開發希望外國企業參與,中亞國家將會對此作出貢獻。
實現戰略利益幾點建議
中國與中亞國家建交10多年來已經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成為“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
與其他國家在中亞的目標不同,中國不謀求在中亞的軍事存在,或將中亞國家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中國在中亞追求的目標是明確的,即希望中亞地區穩定,希望中亞國家發展,希望與它們保持長期友好的關系并開展多方面合作,使中亞地區形成對中國安全與經濟發展有利的態勢。中國對中亞國家的方針政策集中體現在中央制定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安鄰、富鄰”政策上。
為實現中國的戰略目標,維護中國在中亞的利益,最主要的是把本國的事情做好,確保國家穩定和經濟發展。在此前提下,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堅定不移地執行中央制定的外交方針政策,鞏固和提升與中亞國家的友好關系,為已形成的“三好”關系充實更多的內容。這是應對中亞地區變化和保證中國利益的最佳選擇。
第二,要使上海合作組織充分發揮作用,使它成為維護中亞地區安全的有力工具。
2001年6月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的最重要職能之一就是維護地區安全。中亞四個國家和中、俄兩國為該組織的成員。隨著組織機構的健全和順利運作,該組織將在維護中亞地區安全和反恐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第三,進一步擴大經濟合作,這是鞏固良好國家關系的基礎。中國已經為中亞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中亞國家投資和援助10多億美元,最近又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9億美元優惠貸款,但與西方國家相比這是不夠的。中亞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本國經濟,希望與中國開展更加密切的經濟合作。中國應該并能夠對中亞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應將與中亞國家發展經濟合作提高到事關我國國家安全的高度來對待。
第四,除保證良好的國家關系外,還要發展民間合作,開展文化外交,增強互信,消除妨礙關系發展的誤解和疑慮。
第五,面對中亞群雄逐鹿,應該注意戰略策略,運用矛盾學說,抓住主要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反對破壞我國戰略利益實現的勢力。
第六,當前主要應防范來自中亞的非傳統安全因素對我國的滋擾,同時也要對傳統安全因素的威脅保持高度警惕,特別要防范國際反華勢力與“三股惡勢力”暗中勾結,破壞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關系,阻礙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