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黨中央于21世紀初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著眼做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吉林省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把握機遇、轉變觀念、謀化發展,已成為2700萬吉林人民的迫切心聲。本刊記者方平等同志近日在吉林省采訪中,既接觸了一批站在“二次創業”指揮位置上的決策者,也接觸了戰斗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一線的人民群眾,組織了一批給人以振奮的稿件,本刊從這期起將陸續刊出。
一、資源型城市定位的主要依據
所謂資源型城市,是指因資源開發而興起,資源型產業占主導或支配地位的城市。白山市因資源而建,多年來,依托豐富的資源,經濟社會實現了長足發展,資源型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1、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的潛力巨大。白山市現有很多資源是其它地區所不具備、為我們所獨有的,具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2、產業接續階段性失調,新資源亟待勘探開發。長期以來由于偏頗一時于開采建設,忽視了勘探開發,導致產業階段性接續失調。這在煤炭產業發展方面體現得尤為突出,后續煤炭資源預測儲量可觀,只是勘探開發沒有跟上。
3、“原”字號初級產品多,產業鏈條有待于拉長。我市資源型產業處于產業鏈的前端,“原”字號產品多、產品檔次低、產業鏈條短、效益流失嚴重。煤炭近50%作為原料輸出,中草藥材轉化率僅10%,木材轉化率也不高。盡快改變這種落后狀況,就必須加大后續資源勘探開發的力度,實施資源精深加工,不斷拉長產業鏈條。
4、保護開發矛盾突出,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市還沒有擺脫粗放型增長方式,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一些傳統產業相對工藝落后,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經濟發展越來越面臨著資源、市場和環境的壓力。
二、白山資源型城市發展的目標任務。
我們規劃實施總投資870億元的300個大項目,到2010年全市實現GDP220億元、財政收入12億元,把白山初步建成中國白山國際礦泉城、中國綠色食品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北藥生產基地和東北重要能源基地,使白山成為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示范基地。
——中國國際礦泉城。依托豐富的礦泉水資源,扶持做大農夫山泉、娃哈哈、泉陽泉等骨干企業,重點實施農夫山泉30萬噸、農夫果園飲料、泉陽泉40萬噸礦泉水擴建等一批項目建設。到2007年、2010年,全市礦泉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150萬噸、200萬噸。
——中國綠色食品城。順應21世紀“天然、營養、無公害”的消費趨勢,立足我市綠色資源,重點發展以礦泉水為主的綠色飲品,以山野菜、食用菌為主的山珍食品和以人參、西洋參、林蛙油為主的綠色保健品三大產業板塊。到2010年,全市長白山生態食品生產能力達到260萬噸,實現增加值14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到7%。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發展長白山生態旅游,搞好旅游產品開發和宣傳推介,加快松江河旅游經濟開發區、露水河國家級森林公園、鴨綠江及松花江流域旅游開發帶、長白山西坡及南坡等景區、景點、景觀規劃和旅游資源開發,加緊長白山機場、長春——白山——松江河調整公路前期工作,以旅游業塑造白山城市新形象,使白山旅游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到2010年,旅游收入達到22.2億元。
——東北重要能源基地。加大靖撫煤田、長白煤田等后續煤田勘探開發力度,到2010年,全市原煤產量由現在的600萬噸發展到800萬噸。加快60萬千瓦“渾電”五期工程建設,以松江河發電廠51萬千瓦梯級電站和50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和一批小水電站為重點,加快水電建設步伐。到2010年,全市火力裝機達到125萬千瓦,水電裝機達到131萬千瓦,能源工業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10%,還要配合國家加緊核電站前期工作,力爭把白山建成東北重要能源基地。
——中國北藥基地。依托豐富的藥材資源,打響“天然、純正、獨特”的長白山品牌,建設園參野化、北芪等8大地道名貴中藥材保護基地,發展人參、西洋參、紅景天等8大人工中藥材生產基地。扶持長白山集團等10戶重點企業,加大藥品品種開發,培育知名品牌,振興白山藥業。到2010年,全行業增加值達到12億元。
三、正確把握和處理事關全局的六個關系
第一、正確處理全面發展和重點的關系。從白山實際看,經濟欠發達是我們最基本的市情,這就決定了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加快發展。我們要始終把發展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堅定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發展思路,突出工業的主導地位,以工業的振興帶動白山全面發展;始終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實現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
第二,正確處理資源型產業和非資源型產業的關系。加快白山發展,必須首先要立足于資源,打好資源這張牌,把資源變成資本。把資源型產業做大作強,實現由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轉化,盡快建設成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示范基地。同時,非資源型產業也不可忽視,汽車配套、塑料化工、紡織服裝等都具備了一定基礎,市場前景看好,也要兼顧發展。
第三,正確處理抓重點項目和全民創業的關系。抓重點項目,就是抓新的增長點,抓規模、抓效益、抓財源、抓后勁;抓全民創業,就是激發人民群眾致富創業的欲望和熱情。我們在牢牢抓住、加快推進牽動全局的大項目的同時,大力推動全民創業,弘揚創業文化,激活創業主體,引導群眾走上創業致富之路。消除一切妨礙民營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弊端、政策規定和不合時宜的做法,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組改制。
第四,正確處理市場引導與政府引導的關系。市場引導是主體,經濟運行、經濟活動主要靠市場機制來調節,同時,還要正確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全力支持和服務企業上項目,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經濟不必要的干預,提高辦事效率。以貫徹《行政許可法》為契機,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對各種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清理??捎墒袌鲎园l調節的,由市場調節。切實把政府經濟職能真正轉到制定規劃和政策,宏觀調控,搞好服務,營造投資、創業和發展的良好環境上來,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第五,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以人為本的關系。一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以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標準。二是讓群眾從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受益。三是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第六,正確處理當前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我們要徹底摒棄短期行為思維,樹立可持續發展思維,用全新的眼光審視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強化經濟效益、社會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效益意識,強化節約資源、保護生態和資源循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經濟建設中充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