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質博物館是世界上久負盛名的地學博物館,也是中國人自己創辦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身是1916年創建的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標本陳列室,長期致力于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和宣傳國土資源國情,是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中國地質博物館以歷史悠久、典藏量大、珍品率高、科研成果豐碩稱雄于亞洲同類博物館。館藏標本20萬件,具有較高科研和陳列價值,一批關于原始鳥類的科研成果在世界古生物界引起轟動。
歷經3年多大規模修繕改造,2004年7月14日,中國地質博物館于建館88周年之際重新開放,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陳列和一流的服務跨入世界先進博物館行列。經過改造升級的地球廳、礦物巖石廳、寶石廳、史前生物廳、國土資源廳和兩個臨時展廳,不僅展出的標本豐富精美,還針對青少年的特點,采用了大量的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信息技術等互動手段,寓教于樂,使觀眾可以通過親身參與、親手操作,輕松步入精彩紛呈的地球科學殿堂。
每天開放時間:9:00-16:30
門票價格:成人30元/人,學生、軍人、老年人半價(15元/人),殘疾人、離休人員、學齡前兒童(需家長帶領)免費參觀
通信地址:北京西城區西四(100034)
聯系電話:010—66557858
網址:www.gmc.org.cn
乘車路線: 22、38、47、68、101、102、103、105、109、124、409、603、709、726、806、808、812、814、823、826、846、850路公共汽車西四站下

相關鏈接:
鎮館之寶——水晶王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門前,擺放著一塊巨大的水晶晶體,這就是蜚聲海內外的“水晶王”。
“水晶王”是1958年江蘇省東海縣房山鄉柘塘村的農民們在砂礦中挖出來的,重達3.5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單晶晶體。東海縣縣委把照片送到了黨中央,毛澤東主席聽說后,非常高興地說:“這些寶藏一旦開發出來,我們的國家會更強大,人民會更富裕。”毛主席和周總理批示將“水晶王”送到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展覽。
水晶的英文名稱為Rock-crystal,其含義為“潔白的冰”。實際上,水晶是一種透明度高、晶形完好的石英晶體,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是一種重要的寶石級礦物,多用于制作首飾和工藝品,也可用于制作光學儀器或玻璃等。從1958年至今,“水晶王”一直是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勝枚舉,重新布置的展廳向觀眾展示了許多過去秘不示人的精品,如世界上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鴨嘴龍化石“巨型山東龍”,以收藏量大、珍品多聞名于世的“中華龍鳥”等原始鳥類系列化石,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古人類化石云南元謀人牙齒化石,巨型螢石與方解石完美結合的晶簇等,都是國寶級的珍品。
中國地質博物館正以全新的姿態恭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當您經過這里,一定要觀賞這塊名震天下的“水晶王”,而中國地質博物館精美的陳列展覽,將會帶您一步步走進奧妙無窮的地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