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記者慕名來到揚子江畔的馬鞍山市,驅車到洪濱絲畫手工藝術有限公司采訪了“洪濱絲畫”發明人、公司董事長袁洪濱先生。
記者參觀了“洪濱絲畫”藝術展覽館。展廳在第二層樓上,整潔明亮,色彩繽紛,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展品陳列整齊。前廳展出20多件發明專利證書、榮譽證書、獲獎證書、獎杯以及名人題詞等。后面幾個展廳陳列千幅絲畫作品,有動物、靜物、人物、山水、風景、花卉、油畫、國畫、攝影,還有世界著名油畫等。這些絲畫作品從小巧精美的禮品到氣勢磅礴的廳堂壁掛,從美妙絕倫的風景名勝到流傳長久的名家手筆,都是那樣的淋漓盡致,顯出獨特品位和誘人的藝術魅力,達到神奇的境界。袁洪濱先生介紹,這些絲棉畫是通過嫻熟多變的手法,將棉花用手拉出如發絲的各色絲縷,經過捻、粘、拉、扭、修、剪、理等工序,再根據畫面圖案設計,將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等,在各色絨布上做成畫。這種畫工藝講究。絲棉材料經過特殊高溫、高壓染成40多種色彩,且永不褪色。不用任何粘膠液,憑手工摩擦產生靜電和自然附著力,用細膩多變的藝術手法,將世間萬物表現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面對一件件證書獎杯,面對一幅幅絲畫作品,記者瞠目結舌,真不知自己此時此刻置身人間還是仙境,藝術的魅力太大了!真不相信面前這位中年人就是神奇絲畫的發明人,難怪一些國際友人稱他是“偉大的人”、“奇人”。一位名人題詞稱洪濱絲畫為東方一絕,這是國人的謙虛,其實應為世界一絕。
袁洪濱1958年出生在江蘇南通市,高中畢業下放到農村“接受再教育”。1978年回城,在馬鞍山市紡織廠當保全工。一天,他無意中看到車間里飄飛的棉花絮絲落在一位女工的上衣上,巧妙地組成一幅圖案。洪濱在學校熱愛美術,有藝術天賦,這抽象的圖案使他勾引出豐富的想象力,如果把絲棉與美術結合起來,創作絲棉畫美術作品,不就可以像蕪湖鐵畫那樣稱絕于世了嗎!于是,他利用工余時間開始了絲棉畫的創作,第一幅作品《雙貓圖》問世,這是中國乃至世界絲畫史上第一幅作品。1983年,袁洪濱的發明被評為“鋼城十大新聞”,在首屆全國青年小發明競賽中,被團中央、國家輕工業部授予“全國青年小發明競賽”一等獎。1985年,袁洪濱想把絲棉畫推向市場,成為中國的寶貴財富。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利用防空洞做廠房,辦起了全國第一家絲畫廠。正當絲畫市場走俏時,他苦心培養的一些技術骨干離廠另開爐灶,致使不到兩年的絲畫廠倒閉。
袁洪濱好傷心啊,他曾在車間里嚎哭!這時候,有些老板上門要買他的絲畫專利,他拒絕了。他借了幾千元,自費去高校進修美術專業。1990年,絲畫廠在市賓館里開業了,掛牌子時間不長,因不善經營,小廠又垮掉了。這時候,不但是廠垮,妻子因受不了折騰又不能夠理解也離他而去,真是屋漏又遭連陰雨。袁洪濱處境如此困難,他揩干眼淚,咬緊牙挺著。如今人們只看到袁洪濱先生的輝煌,誰能知道絲棉畫的發明問世,凝聚著他多少心血、汗水和淚水!人們稱他是奇人,因為他對絲畫藝術的追求如癡如迷。他有驚人的毅力和決心。在市政府領導的關心下,他與市勞動局、雨山鄉政府合作,1993年到農村把洪濱絲畫廠的牌子又重新掛出來。這時候,妻子對丈夫的事業追求不理解,又長期得不到丈夫的關愛,便分手離去,他成了單身漢,把鋪蓋搬進小廠辦公室,吃住在荒野的郊區農村,為絲畫事業豁了出去。

他苦心研究絲畫藝術,打造“洪濱絲畫”品牌。洪濱絲畫做為靜態的表現藝術,具有獨具匠心的構圖,出神入化的處理,耐人尋味的寓意和象征,使人們感受到浪漫、夢幻、溫馨、和諧的氣氛。工藝之講究,畫風之自然,立體之強,都充分表現了繼中華民族傳統手工刺繡、漆畫、剪紙、根雕等之后又一新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古絲綢文化的精髓和傳統手工藝術的延伸和發展。作品先后榮獲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發明金獎、中央六部委頒發的科技成果金獎、中國工藝美術創新藝術金獎、中國輕工博覽會金冠獎、中國深圳百家工藝精品展最佳制作獎和特別優秀獎、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第三、第四、第五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評選”金獎、2003年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第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獎金獎。1989年,被外交部指定為國家黨政代表團和外交部駐外機構使用禮品。1997年,中央電視臺拍攝專題紀錄片《袁洪濱和他的絲棉畫》,1998年榮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2001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與上海東方電視臺聯合制作專題系列片《中國奇人袁洪濱》;2002年,中央電視臺四套國際頻道制作播放《華夏文明絲棉畫》;同年,安徽衛視“安徽人”欄目制作專題片《袁洪濱與洪濱絲畫》。

袁洪濱先生還介紹說,1999年4月,中國北京申奧代表團、中國奧委會主席伍紹祖,在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遞交申請書時,將洪濱絲畫《薩馬蘭奇肖像》轉交給薩馬蘭奇本人,薩馬蘭奇非常高興的接受了這幅珍貴的藝術品,并表示將送往奧林匹克博物館珍藏。薩馬蘭奇親筆寫信給袁洪濱先生,表示誠摯的謝意。一家國際咨詢公司總裁羅伯遜先生,在昆明世博會上看到“洪濱絲畫”,對記者說:“真是不可思議!比頭發絲細幾十倍的棉花纖維絲,在沒有粘膠劑的情況下,怎能制成一幅幅如此精美的圖畫?”他連夜飛往上海,找到了中國基尼斯總裁王以卓先生。1999年5月25日,王以卓陪羅伯遜先生專程到馬鞍山會見袁洪濱,用不熟的中國話說:“你真偉大!真了不起!非常高興見到你這位朋友!”他表示愿幫助把中國“洪濱絲畫”向世界各國推薦,讓全世界的人認識中國的藝術,他還買了近萬元的絲畫作品。2004年,中央電視臺四套春節晚會上,“洪濱絲畫”《百猴圖》作為晚會場景,呈現給全世界的觀眾欣賞。《百猴圖》長10米,高1.5米,為巨幅絲棉畫作品。為制作這幅巨作,袁洪濱先生到四川峨眉山寫生,體驗生活。帶著20多名技術骨干,大家根據峨眉山猴群的生活習性,從創作、設計到制作,歷時6個月完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手工絲棉畫。2002年12月,在上海正大廣場舉辦了“東方一絕——中國洪濱絲畫藝術展”。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自鵬、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主任李紅光專程從北京赴上海參加開幕式,對絲畫高度評價:“洪濱的創新將在中華工藝美術史上留下重要位置。”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安徽省紀委書記楊多良來馬鞍山觀看了“洪濱絲畫”,與洪濱先生親切交談。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題詞:“洪濱絲畫,東方一絕”。原中國奧委會主席伍紹祖題詞:“洪濱絲畫,獨樹一幟”。近年來,“洪濱絲畫”還赴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文化藝術交流活動。
“洪濱絲畫”走過了艱難的昨天,走到陽光燦爛的今天。洪濱絲畫公司從一個小手工作坊發展成今天初具規模的民營企業。去年,公司加大改革力度,吸引高級人才參加管理,建立科學合理的設計、生產、營銷體系。產量也較前期翻了一番,國內外客商紛紛上門訂貨下單,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勢。
袁洪濱先生說,他們正不斷研究探索提高絲畫作品的藝術水平。他們與中國工藝美術總公司科研藝術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不斷交流。在創作、生產部門采用了電腦制版、打樣,技術人員已選項開發真空熱裱項目。同時建立了國際域名的頂級互聯網站,注冊了網絡實名“洪濱絲畫”。不久的將來,“洪濱絲畫”將在世界各地為中國人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