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取證,美國“9· 11”事件調查委員會于6月16日發布了初步調查報告。這份依據政府官員證詞和大量文件撰寫的報告指出,雖然“9·11”襲擊規模史無前例,但與其最初方案相比,只能算是一個“縮水”版本。
秘聞一:“基地”組織曾計劃劫持10架而不是4架飛機,襲擊的目標除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的五角大樓外,還包括核電站、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總部以及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的高層建筑。
報告說,這一襲擊事件的主謀、已經被捕的“基地”組織高層頭目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曾策劃派遣26人劫持10架飛機,分別飛往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五角大樓、白宮或國會、中央情報局(CIA)和聯邦調查局(FBI)總部、幾處核電站、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一些高層建筑。他自己親自駕駛其中1架飛機,先殺光所有男性乘客,然后降落到一個美國機場,發表一份政治聲明,譴責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的政策,然后釋放所有婦女兒童。
但是,這一計劃卻遭到了本·拉登的否決。這名“基地”組織最高頭目最終批準了一個大幅“縮水”但更為“現實”的計劃,因此最后只劫持了4架飛機,實際參與劫機的人數也只有19名。為了執行這一計劃,“基地”組織從1999年起就開始了有關培訓和準備工作,共花費了40萬至50萬美元,其中在美國的花費是27萬美元。
秘聞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最高領導人奧馬爾曾反對襲擊美國。
報告說,“9·11”陰謀遠談不上天衣無縫。這個計劃從最初起就在“基地”組織內部引發了爭論。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第一、究竟該襲擊白宮還是國會。第二、該不該襲擊美國。一些人認為應該聽從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的意見,奧馬爾本人是反對襲擊美國的;另一些人則擔心遭到美國的軍事報復,但本·拉登最終壓制了這些反對意見并下令實施襲擊。
秘聞三:拉登曾計劃在2000年沙龍參觀巴勒斯坦圣殿山隧道后,或在2001年5月12日美國“科爾”號軍艦被炸7個月紀念日,或在六七月間沙龍訪問白宮之時發動襲擊。
按照報告披露的信息,“基地”在2001年9月11日發動襲擊完全出于偶然,因為在最初的計劃中,拉登本來是想在2000年沙龍參觀巴勒斯坦圣殿山隧道之后發起攻擊的。但后來由于劫機人員訓練不成熟才一拖再拖。2001年5月12日是美國軍艦“科爾”號在紅海被炸7個月紀念日,一個月后,沙龍可能訪問白宮,這兩個時間都是發動襲擊的好機會,因此拉登后來又選擇了在這兩個時間實施襲擊,但同樣由于劫機者尚未做好準備而放棄了,一直到9月11日前3周,才把實施襲擊的時間定下來。為此,在購買2001年8月25日至31日的機票之前,19名劫機犯花了幾天的時間尋找航班,并最終選擇了他們熟悉的波音757、767,其中6名劫機犯還在那年夏天初作為乘客實施了偵查飛行。
秘聞四:拉登曾向薩達姆尋求幫助,但遭到了薩達姆的拒絕,報告說,“基地”組織的訓練營地分布范圍廣泛,接受培訓的恐怖分子被鼓勵“創造性地使用實施大規模殺戮的辦法”。本·拉登曾向薩達姆以及蘇丹、伊朗、阿富汗等國家的領導人尋求幫助,但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薩達姆與“基地”組織有合作關系。這一論斷與布什政府一貫的口徑顯然有矛盾之處。布什政府長期以來一直聲稱前薩達姆政權與“基地”組織有瓜葛,并以此作為伊拉克戰爭的一個借口。就在6月14日,美國副總統切尼還斷言,薩達姆與“基地”組織有著“長期關系”。
秘聞五:“基地”組織曾計劃對美國人、猶太人實施原子、化學和生物武器襲擊。報告說,“基地”曾計劃奪取一個導彈發射裝置,然后強迫俄羅斯科學家向美國發射一枚核導彈,對伊朗的猶太人居住區實施芥子氣或氰化物攻擊,以及在目標大樓的空調系統中施放毒氣等。“基地”組織一直很想使用傳統的爆炸裝置向襲擊目標散播放射性物質或者“臟彈”;他們也考慮過利用普通的化學物質發動化學攻擊,比如襲擊當地的一個化工廠或者運輸化學物品的輪船等;他們甚至還想到使用炭疽熱。
秘聞六:“基地”組織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各方捐助,而不是商業投資或拉登本人的財產。
以前外界一直認為拉登用于恐怖活動的經費主要來自拉登家族的巨額財產,但據“9·11”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披露,拉登的確在蘇丹擁有一些投資和其他財產,但“絕大多數的規模并不大,或者無利可圖”;拉登“從來沒有得到過一筆3億美元的遺產”,不過從1970年到1994年左右,他每年都會收到大約100萬美元的現金。
調查委員會發現,沙特是“基地”獲得捐款的主要來源地,但還沒有找到沙特政府或政府里的高官曾資助過拉登的證據。“基地”得錢容易,用錢也快,其中很大一筆錢都落到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手里,估計每年都在1000萬到2000萬美元之間;而用于實施恐怖活動、支付恐怖分子薪水和維持恐怖訓練營正常運轉的經費大概在每年3000萬美元左右。
秘聞七:“基地”組織曾計劃劫機撞擊美國在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目標。調查報告還披露說,“基地”組織最初計劃襲擊的目標并不僅局限于美國本土,他們還計劃在1999年劫持多架商業飛機,撞向在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美國目標。“但是到了2000年4月份或5月份的時候,拉登決定取消劫機計劃中的東南亞部分,因為他認為在地球兩面同步實施劫機及墜機行動難度過大。”
秘聞八:切尼曾下令空軍攔截被劫持飛機,但等命令到達空軍手中,為時已晚。調查委員會證實,在2001年9月11日,第一架被劫持飛機沖向世界貿易中心大樓之后,美國副總統切尼就下令美國空軍出動戰斗機攔截其他被劫持的飛機,但是由于美國空軍的備戰極為松懈,指揮人員也沒有接受過類似的訓練,因此等命令下到空軍手中時,為時已晚。委員會認為,如果不是有這些問題,至少可以攔截住沖向五角大樓的那架被劫持班機。
秘聞九:“基地”組織正全力策劃襲擊美國并造成巨大傷亡。
16日和17日,獨立調查委員會就“9·11”恐怖襲擊策劃過程和美國聯邦航空局以及防空部隊對襲擊事件的最初反應進行了最后一輪聽證。
“我們將談及‘基地’組織的發展和他們如何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期間演變為一個行動更迅速、危害更大、影響更廣、結構更分散的組織,”獨立調查委員會民主黨委員蒂莫西。勒默爾說,“我們將調查當初是否有可能改變任何一架(被劫持)客機的航向,以及政府最高層人士如何作出決定。”
報告警告說,“基地”組織仍然準備向美國本土發動大規模的生物、化學或“臟彈”襲擊:“‘基地’組織等極端組織可能將繼續利用媒體(泄露)的國家安全信息和公開渠道發布的技術信息,例如混合炸藥技術和電子領域的發展等。”
布什不認同獨立調查結果堅持薩達姆和“基地”有關
盡管“9·11”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認為,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和“基地”組織之間沒有“合作關系”,美國總統布什17日依然堅持薩達姆和“基地”組織有關。布什是在出席當天在白宮召開的內閣會議時做出這番表態的,并稱政府從來沒有說過“9·11”襲擊是薩達姆和“基地”合作的結果。布什說:“我們確實說過薩達姆和‘基地’有過多次接觸,比如,伊拉克情報機構曾經和拉登會過面。”布什說薩達姆之所以是對美國的威脅,是因為他不但和“基地”組織有關,而且他還和其他恐怖組織有關。
背景資料:“基地”組織發家史及現狀
拉登是在阿富汗抗蘇戰爭中崛起的。最初他只是利用自己的財富幫助抗蘇武裝人員進入阿富汗,和為他們建立訓練營及采購武器和供給。上世紀80年代后期,蘇聯撤出阿富汗以后,拉登便創建了“基地”組織,企圖以此為基礎建立一支全球阿拉伯軍隊。1989年,蘇丹政府邀請拉登前往該國。1991年,拉登到達蘇丹后,為蘇丹政府提供了大量財物,資助他們在南部與該國分裂勢力作戰。作為回報,蘇丹政府允許他建立商業企業及支持恐怖主義的組織。 在蘇丹,拉登加強了“基地”的組織建設,建立了成員花名冊和嚴密的“委員會”體系:由拉登心腹組成的顧問委員會和政治委員會負責頒布法令,授權發起行動;軍事委員會負責提供目標,管理訓練營,支持行動和為行動出謀劃策;財政委員會負責為訓練營、建筑房產、生活開銷、外出撥付行動經費;外購委員會負責采購武器、炸藥和技術裝備;安全委員會負責身體保護、情報搜集和反間諜活動;新聞委員會負責對外宣傳。最高決策權歸拉登。從1992年起,“基地”組織開始把襲擊重點轉向美國在世界各國的目標,先后涉嫌制造過美國軍艦“科爾”號爆炸事件、沙特胡拜爾爆炸事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