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炎熱的北京安貞里鬧市,走進霍廣林先生的居所,迎接記者的是一大盤切成大塊的綠皮紅瓤西瓜,這位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書畫家,依然保持著當年在冀中平原當武委會主任、民兵隊長時的那份豪爽和熱情。讓記者感到暑氣頓消的除了這沁人心脾的冰鎮西瓜,還有霍先生畫室里那一幅幅生動傳神的書畫作品,畫中那一座座青山,一處處勝景,有蔽日濃蔭,有深澗溪流,有月下梅花,有山間走獸,觀賞間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全然忘卻了夏日難耐的暑熱。
雖說當今時代人們要在社會上立足,不靠經歷靠實力,甚至已經淡化了政治面貌。但是,記者采訪習慣于尋根溯源,所以話題還是從霍先生不平凡的童年和少年說起,于是記者知道了霍先生幼年時是怎樣埋下了熱愛書法繪畫的種子;11歲時父親是怎樣為抗日戰爭英勇獻身;16歲時他是怎樣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當上了民兵隊長、武委會主任;新中國成立后他是怎樣進京工作;“文革”中他又是怎樣遠走甘肅嘉峪關,參加到支援三線建設的行列中的。

1977年,中國當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霍廣林藝術人生的一個真正起點,時任嘉峪關市衛生局科長的霍廣林又重新撿拾起他的童年夢想,工作之余練起了書法。那年他已經44歲。1979年,霍廣林調回北京工作。天時地利,使霍廣林在書畫藝術學習上突飛猛進。他插班參加了“北京中國書畫研究社附屬業余學校”的系統學習,3年時間,他在書法老師吳未淳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從書法基礎入手,重點學習了王羲之作品,并利用業余時間大量臨摹碑帖。他僅《集王書圣教序》就臨了幾十遍,《蘭亭序》、《十七帖》、《多寶塔碑》、《孝經臺》、《曹全碑》他不知臨摹了多少次。正如他撰寫的座右銘所說:筆墨紙硯為友,碑帖書報當師。
1980年夏,霍廣林有幸拜見書法藝術大師啟功先生。啟功從運筆、臨帖、用墨,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書法藝術中蘊藏著的真諦,使他茅塞頓開,仿佛忽然開啟了書法藝術殿堂的大門。分別時,啟功先生揮毫為他寫下了賈島《尋隱者不遇》的名句,寄托了對他的殷切希望。在廣泛拜師學藝的基礎上,1984年開始,霍廣林積極倡導并參與組織了“書法講座”活動,至今已有18年之久,共200余場。活動中,他們以啟功、歐陽中石、沈鵬、李鐸、劉炳森等書法名家的教學錄像為范本,并請黃均、孫菊生、戴澤等著名書畫家到場授課,既培養了一大批書法骨干,也使自己受到教益。特別是1989年他鄭重地拜有“活板橋”之稱的當代著名書法家王一新先生為師后,在先生的教誨和影響下,霍廣林的書法藝術風格逐漸形成。他的書法“近學板橋,上追秦漢”,又吸取了甲骨文刻寫剛勁的特點,其氣勢剛柔相濟,法度嚴謹,既古樸自然,又不失瀟灑雋永。

在許多著名畫家的影響下,霍廣林又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參加了北京市老年大學國畫班,在朱運期、張國政以及后來在蔣德舜等老師的指導下學畫。他曾先后到過黃山、廬山、泰山、恒山、張家界以及北京的公園等地寫生創作,使他的畫藝日進。他的4尺豎軸代表作水墨“云海”,運用中國畫半潑半寫的技法,大膽構圖,充分發揮了水墨山水濃淡干濕的表現力,使飄動的云和挺拔的山松動靜結合,拉大了作品的立體空間,其空靈、豐美、賞心悅目,給人以無限想像。霍廣林長于畫白梅,代表作4尺橫幅“清香溢遠”的全景構圖為著名畫家陳大章所稱道。他將自己的一生人品追求和藝術感悟融進了畫中,使作品充滿了象征意義和啟迪。
1983年,霍廣林參加了“北京鼓樓書畫會”。1989年開始,他的書畫作品擺進了鐘鼓齋、北京畫店、榮寶齋、燕莎、一得閣等京城書畫市場,受到專家和書畫愛好者的好評。并應邀參加了北京——廣州書畫聯展、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書畫筆會、黃山頌國際書畫攝影大賽以及新加坡國際中國書畫博覽會等活動。1999年7月13日,在中國書畫研究院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紀念張大千誕辰100周年華人書畫名家精品展”上,他以一幅荷花“濃夏圖” 參展,并被收入畫展畫冊。同年7月23日,霍廣林被中國廬山文化交流中心聘任為研究員。2002年7月,他被文化部市場發展中心聘為“特聘書畫師”。

雖然已屆古稀之年,但霍廣林的書畫藝術仍然透著勃勃生機,正如著名書畫家黃均為他題寫的那樣:藝苑新葩,異軍突起。記者衷心祝愿他的藝術生命永遠年輕。
霍廣林藝術小傳
1933年,霍廣林生于河北省景縣,北京市實驗大學畢業。現任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聯絡部長、中國廬山文化交流中心研究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理事、北京鼓樓書畫研究會理事、北京東城區書畫協會副秘書長、北京中國書畫研究社副社長(研究員)、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海南中國名人館藝術顧問、《世界名人錄》特邀編委、文化部市場發展中心特聘書畫師。
霍廣林的書畫作品曾先后在北京、廣東、湖南、河北等省市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展出,并遠渡海外,先后在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參展,特別是在參加由國家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毛主席誕辰100周年書畫名家大型筆會”、“首屆全國人權書畫筆會”、“國際中國書畫博覽會”等活動中都獲得好評;他的作品被山東省泰安藝術博物館、王羲之紀念館、北京毛主席紀念堂、中國社會主義學院、香港石景宜、劉紫英伉儷文化藝術館收藏,還被北京市人大訪日代表團作為禮品饋贈日本友人;他的傳略和作品被編入《中國當代老年書畫藝術家大辭典》、《黃山頌國際書畫精品集》、榮寶齋《首屆環渤海美術書法大賽選集》、《世界藝術家名人錄》、《世界藝術家名錄》、紀念張大千誕辰100周年《華人書畫名家精品展作品集》等畫集或辭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