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田伯平先生的書法,除了給人以端莊飄逸、俊美瀟灑之美感外,字里行間還透著一種浩然正氣。這位早在1970年代末就嶄露頭角于書壇的書法藝術家,從來沒有因鮮花和掌聲而沉醉,更沒有為金錢所束縛。20多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是正心正筆,做人依然本分,墨跡依然清新,在書法界的影響依然沉穩厚重,充滿魅力。
1957年8月,田伯平出生于河北省白洋淀湖畔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7歲時就隨外祖父田普亭先生學習國畫與書法,10多歲時便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楷體。后又學習了王羲之、趙孟,唐伯虎等名家行書,書法藝術日臻完善。1978年在北京市舉辦的書法比賽中,田伯平以一幅“鴻皓游天”筆力遒勁的行書折桂摘金。次年9月,他調入北京廣播電視局工作,任《北京廣播電視報》美術編輯。從此他更加潛心于書法藝術的學習與研究,在鞏固行書的基礎上,復由行入草,對黃庭堅、張旭、懷素諸家草書皆悉心鉆研,認真臨摹。由入帖到出帖,邊學習,邊創作,逐步形成了飄逸雋秀、天然醇雅的藝術風格。《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日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以及北京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分別以“中華兒女多奇志”、“墨海弄潮”、“飄逸俊秀顯神韻”、“中國味”、“蘊涵儒雅,獨醉書藝”等為題進行報道。已屆不惑之年的田伯平,現在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安陽書畫院畫師、中國工藝美術設計展示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社研究員、中國文藝人才研究會會員、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美術家協會理事、華夏文化藝術海外聯合會副會長。

田伯平在書法創作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但他不追求功名利祿,總是用他善良、寬厚、樸實和豁達的秉性。對待社會,愛國愛民。早在1989年,為喚起人民的愛心,救助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他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首次個人書法展覽。展后把全部作品捐獻給宋慶齡基金會。為表彰他的義舉,政府有關部門為他頒發了由鄧小平、康克清簽名的榮譽證書。第十一屆亞運會即將在北京召開的時候,田伯平用1年的時間,精心創作了40余幅作品。他當時干的是記者兼美編的行當,工作很忙,又有家事拖累,所有的捐獻作品都是利用每天深夜研習和創作的。其中的一幅80米長卷全是用蠅頭正楷所書,那是耗費了他3個月的心血。他表示:捐獻作品不是為了圖名利,而是要展示自己用一顆愛國之心讓亞運會之光燃燒得更加燦爛。他的這一行動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贊譽,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任重為他題寫了“揮毫潑墨,陶冶情操”,劉瀾濤先生題寫了“精益求精,繁榮祖國傳統文化”,楊靜仁先生為他題寫了“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原中國書協主席啟功先生寫了“中華兒女多奇志”,歐陽中石先生寫下了“天開云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以示祝賀。

近年來,他應國際書畫名家的邀請,出訪過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和香港等地。在國際交往中他注重的是民族氣節,每到一地都要為祖國贏得榮譽。1997年在日本紀念日中建交25周年活動中,田伯平應邀赴日在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舉辦了個人書法藝術展。赴日之前,他對自己的作品反復錘煉,就如何用筆墨表現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氣節上大做文章。此次展覽他帶去了60余幅作品,書體涉及篆、隸、真、行、草、魏碑,內容上多采用中國著名的詩、詞、賦及膾炙人口的名句。在風格上,大氣磅礴,豪放雄健,極有深厚度。日本著名書法篆刻泰斗小林斗安先生參觀后感慨地說:“我看過許多書法展覽,這是我見到的真正來自中國的書法,字里行間都蘊藏著勃勃向上的中國精神”。

在與國際友人的交往中,田伯平始終堅持做一個文明使者,從他的言行和筆墨間傳遞著中華文明的美德。曾有一年,日本制衣株式會社井上太一先生來華洽談貿易,在電視中看到了田伯平為記錄片題寫的“中國武夷行”,五個蒼勁有力、豪放灑脫的大字,深深吸引了他。井上太一先生酷愛中國書法,提出要見見這位作者,經電視臺的同志引見,他們兩人在中國長城相識,為表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田伯平用行書為井上太一先生題寫了一幅回文聯:“皓月長城時城長月皓,白云富士下士富云白。”這位老先生感激不已,連忙掏出一沓人民幣表示感謝,田伯平婉言謝絕了他的好意。
田伯平主張書法創作既不能因循守舊,又不能追求時髦,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以曲高和眾讓內行和外行都認同為妙道。田伯平的書法,是在師古法人的基礎上,注入自我鮮明個性。在這條道路上他獲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基調昂奮豪邁,但又絕不衿才使氣,從而避免了過分外在的表現形式,這恰如平靜的地表下蘊藏著滾燙的熔巖。他的作品還極具男子漢的陽剛之氣,所奏出的是黃鐘大呂之音,從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任何矯飾的成分而純系發自內心的詠嘆。然而面對自己那獨具特色的書風墨趣,爽朗健談的田伯平卻從不敢自言其成。他毫不諱言他對書法藝術的酷愛,但他更深深地理解情發筆端,勁運心底,寄浩氣于筆墨之中。目前,田伯平又開始在書畫藝術的深度上做不懈的努力,正埋首于《書法美學概論》、《田伯平行書字帖》、《中國書法家作品集》三部書集的創作。我們期待著他有更多更好的佳作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