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5日,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右)與來訪的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在伊斯蘭堡的總統府舉行會談前握手,巴總理賈邁利(中)在旁注視。瓦杰帕伊是在出席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南盟)首腦會議期間提出會晤穆沙拉夫的。
盡管世界上許多熱點地區形勢仍令人擔憂,但一向不大平靜的南亞地區卻出現了可喜的現象。據報道,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冤家對頭從2月16日到18日,雙方就雙邊關系等共同關心的問題舉行了為期3天的會談。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年多來的首次對話。會談結束后,巴基斯坦外交秘書霍哈爾和印度外交秘書沙尚克都對會談表示滿意。國際社會也對此給予了積極評價。
報道說,此次對話雙方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兩國都強調戰爭不是解決糾紛的好辦法;兩國專家們確定了未來會談的時間、地點、內容、級別、會期等,并對未來的談判評估做了比較細致的安排;雙方商定不搞一攬子談判,有關克什米爾問題與經濟和貿易合作問題分別談,也就是說避免在雙方長久爭議的問題上過分糾纏,影響談判進程。
據巴基斯坦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印巴雙方這次在許多問題上都達成了共識,兩國有望在2月底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就兩國間8個關鍵且敏感問題進行談判,其中包括克什米爾問題、在核領域建立相互信任措施問題、打擊恐怖主義和打擊毒品問題、經貿合作問題以及河流糾紛問題等;另外,巴基斯坦還提出了商討降低兩國常規戰爭和核戰爭危險協議的建議。
報道說,根據印巴代表在會談中確定的恢復和談的時間表,雙方首先將在今年5月至6月間舉行外秘級會談,隨后在8月舉行外長會談。
水到渠成的會晤
印巴此次會晤前,有不少人對兩國關系改善之快表示懷疑。但觀察家認為,雙方關系的改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水到渠成的會晤。因為自去年4月以來,印巴領導人一直在努力推動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為對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去年,兩國不僅恢復了公路交通和大使級外交關系,兩國軍隊還于11月25日午夜開始在克什米爾地區實現了實際控制線的停火。今年1月,印巴兩國又恢復了商業航空聯系,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和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利用出席第12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首腦會議之機舉行了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宣布說,兩國將在今年2月就雙邊關系中的所有重大問題舉行全面對話。顯然,此次對話是根據兩國領導人安排進行的。

內外因素促使印巴相互靠近
關于印巴雙方改善關系,媒體有眾多報道,認為主要原因是國際大氣候和兩國國內局勢的變化。國際上,經濟全球化以驚人的速度在迅速發展,區域經濟合作方興未艾,歐盟、東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在經濟合作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展。而印度和巴基斯坦所在的南亞因內部分歧尤其是印巴分歧嚴重,不僅自由貿易區遲遲建立不起來,過去達成的一些協議也難以落實,南亞地區合作幾乎陷于停頓狀態,印度與南亞地區的貿易額只占其全球貿易額的2%。而內部分歧導致的合作停頓無疑更加劇了南亞地區的貧困,該地區人民要求改變現狀、要求和平與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另外,美國從其全球戰略考慮,特別是美國不愿看到因印巴緊張關系導致南亞地區動蕩而影響甚至打亂其全球反恐戰略部署,美國施加的巨大壓力也是促使印巴兩國迅速接近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就兩國局勢而言,雙方也都需要盡快改善關系。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上臺后采取了一系列行動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今年1月1日,穆沙拉夫還在國民議會和省議會贏得了一系列重要的信任票,使他可以合法地繼續擔任總統直到2007年。巴基斯坦議會也修改了憲法,賦予他解散議會和解除總理職務的權力,使他成為巴基斯坦歷史上權力最大的領導人。輿論指出,隨著政權的日趨鞏固,穆沙拉夫自然希望在外交上也有所成就,而與印度改善關系是最容易看得見的成果。2003年11月,他主動提出在克什米爾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隨即得到印度的響應。
此外,巴基斯坦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高,貧困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0%。國內極端組織活動猖獗,僅去年底就發生了兩次針對他的暗殺行動。穆沙拉夫清醒地意識到,他真正的挑戰是來自國內而非國外,當然首先是國內極端組織猖獗和經濟低迷。在這種情況下,巴基斯坦還要把大量財力用于國防,隨時準備與印度開戰,不僅國力難以承擔,搞不好還會危機到他的政權。而且穆沙拉夫也看到,近幾年來印度經濟發展很快,軍事力量也越來越強,如果不抓緊有利時機與印度媾和,給自己創造一個和平的周邊環境,再過幾年巴基斯坦就會更加處于弱勢地位。
印度雖然經濟發展比較快,但印度經濟發展并不平衡,國內也有眾多問題,近年來一直在努力吸引外資以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而龐大的軍費開支和動蕩的南亞局勢是與其奮斗目標背道而馳的。巴基斯坦《黎明報》發表評論說,巴基斯坦在1998年成功地進行了核試驗,追趕上了已經擁有核武器的印度。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政府都為越來越龐大的軍費開支而頭疼。巴基斯坦每年要償還約40億美元的外債,而軍費卻高達27億美元,幾乎要占國家預算(約150億美元)的20%。印度媒體也曾報道說,印度的軍費預算增加很快,1996-1997年軍費只有68.6億美元,到2000-2001年已經漲到136.2億美元,幾乎翻了一番,印度軍方仍在積極要求增加軍費預算。

徹底解決問題仍需時日
印巴雙方順應時代要求重新回到了談判桌前,并制定了今后改善關系的時間表,印巴兩國的輿論都認為,從目前情況看發展順利,但報道同時也指出,局勢的發展是好的,但不應抱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到目前為止,雙方的和談立場仍然存在著很大分歧,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路線圖”。雖說雙方不斷互遞橄欖枝,但離真正走向和平尚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兩國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雙方幾十年都沒有解決的一切問題,特別是克什米爾問題,這是一個極為敏感而復雜的歷史難題,絕非幾次會談甚至憑良好愿望就能解決的。有報道說,就在印巴雙邊會談舉行的當天,印控克什米爾夏季首府斯利納加再次發生暴力沖突,造成至少兩人死亡。
分析人士也指出,印巴關系的最大癥結還是克什米爾問題。圍繞這一問題,雙方在過去數十年間紛爭不斷。長期以來兩國并沒有放棄改善關系的努力,并為此進行了諸多嘗試,但大多由于在克什米爾等關鍵問題上僵持不下,兩國關系一直沒有出現實質性好轉。在過去的5年中,兩國關系曾幾次從和解的波峰跌入敵對的谷底。1989年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爆發的暴力沖突使兩國處于緊張狀態,到1999年曾一度升溫,印度總理瓦杰帕伊乘大巴越過邊境到拉合爾與時任巴總理的謝里夫會面,雙方還簽署了促進友好的“拉合爾宣言”,然而墨跡未干,雙方在卡吉爾地區的武裝沖突就使和平努力付之東流。2001年,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瓦杰帕伊舉行了兩國阿格拉峰會,但并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到了年底,隨著印度議會受襲事件的發生,雙方竟在邊境地區陳兵百萬,幾乎導致印巴第4次戰爭的爆發。
對于印巴兩國采取行動積極改善關系,國際社會表示高度評價,并希望印巴雙方能夠保持兩國關系發展的良好勢頭,通過對話解決雙方的各種分歧,進一步推動兩國關系的全面發展,這不僅對印巴雙方以及其他南亞國家有利,對于亞洲乃至整個世界來說都是有益的。盡管徹底解決問題還需時日,但只要從大局出發,擱置分歧,求同存異,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