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補藥的人參是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中醫認為人參性溫、味甘微苦,具有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除煩等作用,可廣泛用于氣血兩虛、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久病體虛、驚悸失眠等癥。實驗研究證明人參還有下列作用:
1.具有調節大腦皮層的活動功能和抗疲勞的作用。
2.能解除酒精、水合氯醛、巴比妥及氯丙嗪的毒性,可防止因長期服安眠藥等藥物而產生的毒副作用。
3.人參可對中樞神經系統起雙向調節作用,對過度興奮的神經具有安定作用,適用于長期失眠的患者,同時對抑郁癥的患者也有較好的療效。
4.人參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能延長癌癥患者的生命。
5.能顯著提高人的機體免疫功能,對易發生感冒的患者或易發生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6.動物實驗表明,人參能提高動物在各種環境中的適應能力。服用過人參的動物更能適應嚴寒、高溫、射線、細菌、病毒等的干擾和侵襲。
7.人參可雙向調節血壓,能使人的血壓趨于正常。某些品種的人參(如野山參)還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如臨床常用的“獨參湯”、“參附湯”就是專門用來搶救心衰患者的。
8.人參還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功能,可以促進消化、增進吸收,同時對肝臟、腎臟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那么如何選購人參呢?
人參的種類很多,從產地上可分為產于我國東北的吉林參、產于朝鮮的高麗參(也叫“朝鮮參”、“別直參”)、產于日本的東洋參和產于美洲與歐洲的西洋參。吉林參及高麗參適用于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長、夜尿較多、舌質淡、脈虛弱等陽虛體弱者;西洋參藥性緩和,其補益的特點為涼補,適用于身體乏力、手足心熱、兩顴發紅、口干而不思飲、大便干結、小便赤黃、午后盜汗、舌紅絳、脈細數等陰虛型體質者;東洋參與吉林參相似,性溫,可補陽,多用于陽氣不足的虛寒癥患者。按照種植方式的不同,人參又可分為野生人參、園參和移山參。野生人參就叫做野山參。完全由人工栽培的人參叫園參;把野山參移植于園林,或將園參移植于山野生長的人參叫做移山參。野山參的補益功效比人工載培的人參大,但其價格較為昂貴,不適合普通百姓廣泛進補。而園參和移山參則是廣受群眾青睞的進補主品。按加工制作方法的不同,人參又可分為紅參、生曬參和糖參等。紅參是由園參經過蒸熟再曬干或烘干而制成。用此法加工過的人參呈紅色,故叫紅參。市場上的成品紅參有:紅參、石柱參(屬邊條參的一種)等。紅參藥性溫熱,具有溫陽補氣的作用,主要用于氣虛及陽虛患者。而內熱較重、口干咽燥、大便干結等陰虛火旺癥狀的患者不適合進補紅參;生曬參是取洗凈的鮮參,除去支根曬干,用硫磺熏過而成。市售的成品生曬參有:原枝參、光枝參、白干參、種面參、皮尾參等。生曬參藥性偏熱,具有補氣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咽干、口燥,神疲力乏,呼吸氣短、聲低語懶,脈細無力等陰虛諸癥。糖參是將鮮人參經沸水浸燙后,浸于糖汁中,然后取出曬干的。糖參的主要成品有:糖參、白參等。糖參的作用與生曬參類似,藥性平和,健脾益肺,但其價格比生曬參低一些。
了解了不同品種人參的不同作用,我們就可以按需選用了。
那么如何進補人參呢?
常用進補人參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煎湯服用:將整支人參或切成薄片的人參洗凈后放入容器中,加入清水,水稍高于人參。先浸泡20分鐘,然后蓋上蓋子,用火煎熬1小時左右即可。待參汁變溫后飲用。這樣的藥汁有效成分濃度高,因而補益作用較強、起效較快。適用于大病過后、邪氣已去、虛癥嚴重的患者。但是這種方法比較浪費藥材,因此用此種方法進補時不宜選用質量好、價格昂貴的人參。
2.隔水蒸服:將人參切成片或小段,放入瓷碗中,加入大半碗清水,然后蓋上蓋子,將瓷碗放入加好冷水的鍋內。在鍋下用文火隔水蒸煮1小時左右即可(注意不要把水燒干)。待溫后,飲碗中參汁。用此法一般可將人參反復蒸煮3—5次,直至藥汁極淡時為止。用此法進補時可在蒸煮參湯時加入一些自己喜好的其他補品,比如紅棗、黑棗、桂圓、冰糖、枸杞、百合等。
3.切片泡茶:將人參切成薄片,每次取3克左右(約5—10片),放入杯中(在冬季最好使用保溫杯),然后沖入沸水,加蓋半小時左右即可。代茶飲服。可用此法反復沖泡,直至參茶無味,最后還可嚼服參渣。這種服法簡便易行,又不會浪費藥材,適合一般人長期服用。
4.切片含服:將人參切成薄片,每次取1—2片放入口中含服,至參片味淡或無味后,把參片嚼服咽下。這種服法比切片泡茶法還方便,也適用于需要進補強身的一般健康人。
5.研粉吞服:將人參研成粉后用開水沖服,每次沖服3克,每日服3次。或將人參粉裝入空心膠囊,每次服2粒,每日服3次。此法多用于比較名貴的人參,如野山參。這樣可以充分利用人參,而不使其有絲毫的浪費。
此外,進補人參的方法還有把人參浸酒服用(對酒精過敏者不宜使用)、把人參和菜肴或糕點一起制成食補品食用等(如人參烏骨雞、人參糖、人參糕等)。
多年來人們在臨床實踐中以人參為主創組了很多經典的方劑,廣為流傳和應用。這些經典方劑有:
1.生脈飲:此方由人參、麥冬、五味子三味中藥組成。其功能為補氣生津、養陰益心,可用于有乏力氣短、口渴多汗、咽干唇燥等氣陰兩虛癥者。近年來研究認為,生脈飲能增加冠脈血流、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機體微循環。
2.四君子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這四味藥都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把它們配合使用能大大增強補益的功效。四君子湯是多數補氣方劑的基礎,用本方加減可以調理和治療多種氣虛癥。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本方劑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力、調節內分泌、促進紅細胞生成、加速血液循環。
3.八珍湯:本方由“四君子湯”中的四味藥加上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共八味藥組成。而后四味藥即是著名的傳統補血方“四物湯”的組成藥物。八珍湯能益氣補血。氣血兩虛的患者,服用本方最為合適。臨床上此方常用于有各種心臟疾病、貧血、月經不調、產后體虛以及久病體虛癥者。
4.歸脾湯:此方由人參、白術、茯苓、黃芪、桂圓肉、酸棗仁、當歸、遠志組成。歸脾湯補氣養血、健脾安神,適用于由心脾兩虛、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多夢、心悸易驚、記憶力下降、神疲乏力、面色萎黃、胃口不佳等癥。本方可用于治療貧血、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癥、心動過速、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癥等病癥。
5.參附湯:此方由人參和附子組成,能夠益氣、溫陽、救逆,主治陽虛形寒、四肢發冷、面色蒼白、氣短腳腫、易出冷汗等病癥。可用于心力衰竭、休克、婦女崩漏及手術后的輔助治療和調養。
6.人參蛤蚧散:由人參、蛤蚧、杏仁、甘草、茯苓、貝母、桑白皮、知母等八味藥組成,具有補氣、定喘、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因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疾病引起的久咳久喘,伴有氣短、乏力、浮腫等癥。需要注意的是,本方僅能在上述疾病的緩解期使用,不宜在這些疾病發作的時候服用。
人參是體弱氣虛者和老年人的進補佳品,但是人參也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可隨意大量進補。如果盲目地進補人參,不但不會有好處,反而可能帶來各種不良反應,如過度興奮、血壓升高、全身起皮疹、腹脹腹瀉、食欲減退、胸悶不適、煩躁失眠等癥狀。中醫認為,人參長于補虛,宜用于各種虛癥。所以凡有肺氣壅滯、胸悶憋氣、表邪未解等癥及一切熱癥、實癥者都應忌服人參。即使是適合進補人參的虛癥患者和老年人,也不要過量服用人參。一般以每日服用3—9克為宜。且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進補人參時應補一補看一看,先宜少補多看摸著石頭過河,逐漸找到自己進補人參的具體方法。
過量服用人參而出現慢性中毒癥狀者,應立即停用。癥狀一般可在停藥后一個星期左右自行消失。中毒癥狀較重者可用甘草、糖水或蘿卜湯代茶飲用,使中毒癥狀消解。
進補人參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