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凌簡歷
洪凌;中國著名畫家,云南白族人;
1955年生于北京;
1979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
1987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修班;
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
洪凌先生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即以其對風景畫的獨特思考、新穎表現引起了畫壇的關注,除了多次在國內美展上獲獎外,也受到西方藝術界的一致肯定,他的作品融合了西方風景畫和中國山水畫的創作思路,成為現代風景畫史上有轉折意義的文化現象,使觀眾從畫面上那些山野景物的藝術表現中能夠體驗到一種別具藝術魅力的繪畫之美。
就精神方面而言,洪凌的作品,體現了對渾厚平和的大自然的美好追求,對生活于嘈雜世界的人來說,那種恬淡平和的美學品格,返樸歸真的超脫意境,能夠使我們在品懷萬物的同時,靜思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人與自然的關系。
近年來,洪凌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畫展并獲獎。《暮色》、《初夏》、《秋草》、《山澗》等作品分別被北京市美協、中國美術館和日本中川美術館收藏。作為當代中國書畫界藝術成就與作品價值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近日,洪凌先生接受了本刊“名人理財”欄目的專訪:
消費與生活品位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一個人的消費狀態和過程,就是在不斷滿足他精神和物質上的需求。如何才能在消費中體現出一個人的生活的品位,我想,比較好的效果應該是在精神和物質臨界點上的一種消費狀態。比如說品酒,品味真正的好酒,能夠使人感覺到在竹林漫步的意境,這種感覺會隨著味覺的豐富轉換成精神層面的升華,達到心靈上的一種浸潤。
在物質和精神臨界的消費里,好的狀態應該是雙重性的,就像一件衣服也是如此,保暖只是一個基本層面。好的著裝會給你和別人同時帶來精神上的愉悅。這種效果就是物質和精神消費的臨界點。
有很多搞藝術的同行包括我在內,對于消費的出發點是很單純的,例如買房子,很多人的普遍購買動機是考慮地理位置、增值潛力等因素。而我在買房子的時候往往是被一種氛圍、一個布局或某個細節所打動和吸引,出發點很簡單,就是喜歡。單純簡單的消費觀念其實就是心靈快樂的主要源泉,其實快樂的本身也就是提高生活品位的重要標致。
消費與觀念
我認為,作為一個人,首先在生活中身心都要健康。對于錢,要弄明白它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我覺得“錢”在本質上的屬性是社會財富。你個人的錢是你掙來的,但并不意味著其中是你百分之百的勞動。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責任大多是在“照看”它(錢),如果你認為你是它們的完全主宰者,那么,如果“度”這個分寸掌握不好的話,一個人的意識和觀念反而會被金錢所支配。
我覺得,在消費領域中,比較好的一種形式就是將財富返還社會。當然,返還社會的同時自己也要受益,比如商業投資、辦廠等項目,這會讓更多的人有工作有飯吃。
購買書籍和藝術品也是對社會和自身都有益的消費形式。在國外,購買藝術品是免稅的。這種行為是一種高尚的表現,你在養活了藝術創作者的同時,也對這個社會的文化和藝術提升作出了貢獻,同時,自身的知識和境界也會得到相應的豐富和提高。
其實,一個人的消費習慣和方式,就是這個人文化和品位的綜合素質體現。在消費觀念上,我奉行的一個原則是:掌握好“度”,花錢受益不傷身。
消費與休閑
我的業余愛好喜歡收藏和旅游,我收藏的種類有名酒和木雕,十多年前我到黃山采風,在歷史文化名城徽州看到有一些明、清年間的木雕,由于人們認知上的原因,這種文化遺跡已經趨于破損和沒落,于是我開始收藏這些木雕。這種收藏在當時的徽州地區花不了多少錢,因為畫家和商家對藝術品理解的角度并不一樣,商家注重的是工藝和材質,畫家更偏重于藝術品的雕刻手法和創意,所以這種藝術品的經濟價值需要一定的過程才能體現出來。
在旅游方面,我喜歡和三五志趣相投的好友驅車游玩,因為我愛喝酒,所以朋友從來不用我去駕車。我們喜歡去那些文化積淀比較濃郁的地方,小橋流水、斷壁殘垣、感懷一番,別有一種情趣。因為我祖籍在南方,我也比較偏愛南方,這幾年,光是黃山我就去了20多次,那里的晴雪、落日、淡霧、微雨……詩畫一般的景致使我的心緒得到了凈化,也給我的藝術創作帶來了許多營養和靈感。
我在旅游當中,對于形式上的東西并不拘泥,和朋友們在一起名山大川也跑,小山坳里也去,豪華大酒店和農民的土窩窩里都住過,這種差異性不會令我不適應,因為這其中各有各自的樂趣。
消費是感性還是理性
我的消費狀態有時候是跳躍性的,但總體來說我花錢比較理性。比如說,在有些情況下我會超支買一些東西,但前提是我至少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有進項。每一次有了收入,我會拿出一部分來請朋友聚會、郊游,讓精神上放松痛快一下。
在超支消費的時候做到有把握,在有收入的情況下不吝嗇。總之,我會掌握好一個消費原則:對于生活必需開支之外的花銷要有節制,絕不讓自己在經濟上陷于被動的境地。
如果你只有一萬元,如何支配
這個問題我以前曾經想過,最早的時候我很窮,連雙鞋都買不起,那時候我正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如果當時有這筆錢,我會拿出全部資金買油畫布和顏料。后來我成家了,生活好一些了,那時候,我覺得能夠抽出一點時間畫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如果那時我有這筆錢,因為當時銀行利息很高,我會把錢存到銀行里吃利息,我就可以天天畫畫,樂哉逍遙!
剛才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已經猜出你的意圖了,如果我現在只有一萬元,你想知道我在投資、收藏、消費等方面的分配比例。實際上,我的答案很簡單,如果我現在只有一萬元,我會留著慢慢過生活,吃飯和生存是最要緊的,我的心態很平和,不會考慮去博一把的。
關于子女的消費
我們對于孩子的花銷控制的比較嚴,我兒子現在正在讀大學,他用的手機和電腦都是很早以前的東西。曾經有人問過我,假如今后你的孩子看好一個項目,而你卻不認同,在這種情況下,你會不會為孩子的項目做投資?我說,如果這個項目投資不是很大的話,我會出這個錢的,因為讓孩子在實際的過程中,體會和總結出真實的教訓和經驗,要比理論上的指導和判斷有用得多。
編者:
有人說文如其人,畫如其人,我想,正像洪先生所說的,在消費和理財的過程中,也正體現了一個人綜合品行與人生觀的縮影。在與洪先生的交談中,我感到他的觀點和人性正如他的作品一樣,恬淡從容中蘊涵著一種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