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可是你是否覺得這一陣子,好像自己鼻干、唇干、咽干、皮膚干,偶爾還會嗓子癢癢的,情不自禁地干咳幾聲。對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于是“滋陰潤燥”便成了金秋的
秋季為什么要潤燥
秋季氣候干燥,“潤燥養生粥”應成為養生主旋律。秋季盡量少吃油膩葷腥的食物,避免煙、酒、辛、熱傷肺之物。飲食應以滋陰、潤燥、養肺為主,多喝“潤燥養生粥”不失為金秋養生的重要舉措。
1.白蘿卜粥
適用于患有支氣管炎、高血壓、高脂血癥的人群。
原料:白蘿卜250克,粳米100克。
制作:白蘿卜洗凈,切成小丁。粳米淘洗干凈,加入白蘿卜一起煮成粥。或將白蘿卜搗成汁和粳米一起煮成粥。
用法:早、晚餐溫熱食用。
推薦理由:白蘿卜具有很好的利水通便功能,能夠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利大小便。蘿卜還有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的功能。我國民間素有“十月蘿卜小人參”之說,金秋季節,蘿卜自然成為人們除燥解熱之佳品。食用白蘿卜粥能消除由于多種原因所致的體內郁積的毒熱之氣,可收到神清氣爽的功效。
2.茯苓粥
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延緩衰老。
原料:白茯苓15克,粳米100克,味精、食鹽適量。
制作:白茯苓磨成細粉。粳米淘洗干凈,入鍋,加適量水,先煮成粥,待粥稠時,加入茯苓粉,拌勻,稍煮加入食鹽、味精即可。
用法:早晨空腹食或早晚分2次溫熱食用。
推薦理由:茯苓的黑色外皮叫做“茯苓皮”,皮下赤色部分叫“赤茯苓”,白色部分叫“白茯苓”,因產于云南的茯苓比較著名,故茯苓通常均稱 “云茯苓”。茯苓有益心脾、利水濕的功效,是清熱解毒、滋陰補血的良藥,藥性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
3.白木耳粥
適用于養陰潤肺,且有益胃生津、美容嫩膚功效。
原料:白木耳5克,大棗5枚,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作:白木耳浸泡半天,去雜質、蒂頭,撕成小片,入鍋,加水煮透。粳米淘洗,加入白木耳、大棗(如水不夠,再加適量水),共煮成粥。待粥稠時,加入冰糖,調勻,待冰糖溶化后即可。
用法:早、晚餐或作點心食用。
推薦理由:白木耳有多種藥理作用。白木耳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增強呼吸系統內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消除和改善支氣管粘膜充血、腫脹、肥厚等病理變化,促進支氣管粘膜上皮修復,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且有延緩衰老的功效。經常食用,可補肝腎、益脾胃。
4.苦瓜粥
有增進食欲和清熱、提神之功。
原料:苦瓜100克,粳米50克,冰糖100克,食鹽2克。
制作:苦瓜去瓤、洗凈,切成小丁。粳米淘洗干凈,入鍋,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燒開,而后放入苦瓜丁、冰糖、食鹽熬煮成粥。
用法:每日分2次食用。
推薦理由:有清心火、解熱明目之功效。可用于痢疾、目赤疼痛、煩熱中渴等癥狀。藥理研究證實,苦瓜含有類似胰島素物質,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此外,還發現苦瓜蛋白脂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5.芝麻粥
適用于肺燥咳嗽、皮膚干燥、發色枯黃。
原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制作:黑芝麻洗凈,炒熟研碎。粳米淘洗干凈,入鍋,加適量水,先煮成粥。待粥稠時,加入黑芝麻和白糖,拌勻,略煮即可。
用法:可作點心或晚餐食用。
推薦理由:芝麻含較多的油脂,還含有芝麻素、芝麻酚、卵磷脂、維生素E和礦物質等,有補肝腎、潤五臟,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民間將芝麻用于食療的不少,如常見的“芝麻糊”,常食可抗衰老。
6. 綠豆粥
適合于解熱毒、止煩渴、消水腫。
原料:綠豆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綠豆淘洗,入鍋,加適量水,煮至開花。粳米淘洗,加入綠豆鍋中,繼續熬煮成粥,待粥稠時,加入白糖,拌勻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食用,或作點心食用。
推薦理由:綠豆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對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有一定作用;還有活血化瘀、理氣散結、軟堅化痰的功效,適用于痤瘡患者,可治蕁麻疹等過敏反應疾病。
7. 豬肺粥
適用于養陰清火,有止咳作用。
原料:豬肺50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蔥、姜末、料酒、味精、食鹽各適量。
制作:豬肺洗凈,加適量水,放入料酒,煮至七成熟,撈出,切成丁。粳米淘洗干凈,與肺丁一起入鍋,并放料酒、食鹽煮粥。待粥稠時,放入蔥、姜末、味精等,拌勻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餐溫熱食用。
推薦理由:味甘、性微寒,功能補肺。祖國醫學認為:肺與秋令相應。故而在秋季多食豬肺,可以臟補臟。
8. 烏骨雞粥
適用于虛勞、消渴等癥。
原料:凈烏雞肉100克,粳米100克,蔥、姜末、胡椒粉、料酒、麻油、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作:鳥雞肉洗凈,切成小塊,用油、食鹽稍微煸炒。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加入煸炒過的鳥雞肉,共煮成粥。待粥稠時,放入蔥、姜末、味精、胡椒粉等,略煮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餐溫熱食用。
推薦理由:雞肉營養成分全面,歷來列為滋補佳品,尤其是烏骨雞,入藥更良。此粥有補肝腎、養陰退熱以及補中益氣的功效,對陰虛之五心煩熱、盜汗消瘦等效果更好。
9. 蚌肉粥
適用于清熱解毒、明目滋陰。
原料:蚌肉100克,粳米100克,蔥姜末、胡椒粉、料酒、麻油、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作:蚌肉洗凈,先用麻油及調料將蚌肉炒一下,煮熟。粳米淘洗干凈,煮成粥,加入炒熟的蚌肉,再繼續熬煮,待粥稠時,加入味精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餐溫熱食用。
推薦理由:蚌肉含鈣量較高,可當菜肴,可作藥用。蚌肉有清熱解毒、明目滋陰的作用,食之有益于治療高血壓、膽囊炎、尿路感染和糖尿病等癥。但蚌肉質硬性寒,不易消化,脾胃虛寒和便滑者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