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份德隆旗下股票股價幾近崩盤、市場信用危機集中爆發以來,持續有上百篇文章予以報道,但“五一”過后,從媒體上能見到的關于德隆的消息,基本上僅有其上市公司不時發布的公告了。各種傳言在企業界及金融界不脛而走,而其核心大都緊扣對德隆的“拯救”。
據獲得“授權”主持德隆系統性重組的人——德隆國際董事局執行主席向宏說,德隆高層正兵分兩路,一路以唐萬里為首,主推監管層默許的重組方案,另一路則由他主持。
A計劃:以四個地方政府為平臺的重組
A計劃代指唐萬里在監管層的默許下所展開的德隆自救計劃。
在監管部門的案頭上,已經放著一份德隆遞交的完整的德隆金融機構掌控圖(多少家,在哪個省份、控股權比例等),以及詳細的資產負債表。《中國企業家》了解的信息是,監管部門官員向德隆示意,以德隆融資規模比較大的四個金融機構作平臺(這四個金融機構恰好關聯到四個地方政府),把N個機構重組,清理債務。據說,這套方案監管部門沒有公開講,也沒有發文件,只是德隆和地方政府暗中依此開始行動。具體是哪四家,難以肯定。但是德隆的大本營新疆,想來應該在其中。德隆在這里不僅擁有產業龍頭新疆德隆(其下有新疆屯河、沈陽合金兩家上市公司及新疆屯河集團),而且還有金新信托、新疆金融租賃等德隆系知名的金融機構。
新疆政府是在德隆爆發信用危機后反應最迅速、援手伸得最快的。據有關媒體報道,4月15日,新疆工商聯副秘書長陳新生和辦公室副主任李根海即以個人名義寫了一份“關于動用政府信用解決德隆公司資金困難問題的建議”,上書至自治區領導。新疆法院后來也派出人力到全國各地去保全德隆下屬公司的資產,只是人們難以獲知成功幾何。與此同時,全國工商聯也將所屬組織單位-德隆集團的此次事件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遞交了正式文件,并作了當面匯報。工商聯主席黃孟復稱,“工商聯呼吁有關部門保護好德隆的生產企業,輿論界應該對德隆做全面分析......使它的生產企業繼續經營下去,積極發揮作用。”
一切并非有條不紊。5月15日和18日,屯河集團和新疆德隆分別持有的新疆屯河的12205.87萬股、5924.02萬股被新疆高院和廣東高院“重復”凍結,這反映了銀行(中國銀行新疆分行、深發展鹽田支行)對追償權的爭奪。
向宏對A計劃能否順暢進行表示了擔憂:到了下面后,債權債務關系極其復雜,又跨越幾個省,怎么協調?雖說各個地方政府各自命令去保全地方政府資產,盡量減少自己損失,但等訴訟一起來后,我告你,你告他,他告我,最后這場官司就可能無休止地打下去了。
B計劃:整體重組
向宏描述的重組方案:把整個德隆打包,家族的股權縮小,新增300億的投資,其中國企、外資各一半,德隆從一個民營企業變成一個混合所有制,國有占30%,外資占30%,民營30%,德隆管理層占10%的現代企業。“新增300億資本金后,德隆的負債率將從現在的60% 降到10%左右。要國有企業進來只是要它的體制因素,為了將來能將短期資金轉為長期資金,而不是要它掏多少錢,更多的錢找外資出。”有業內人士認為,沒有一家投資人會對德隆所有的資產全部感興趣。然而向宏的看法卻截然相反:“德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打碎了賣還是整體賣?我堅決捍衛整體賣!”
問到該方案的實際進展,向宏則變得語焉不詳。他表示現在的情況非常微妙,如果目前這套重組走不通,他就將擇機向監管部門、向國務院有關領導上報這套方案,“如果德隆重組成功,這是世界并購史上的案子!”向的意思是,倒不在于其金額有多大,而在于其巨大的想像力,在于游走在官、商兩界、國有資本和國際資本兩端的技巧。
德隆的一二三
一個神話:打造金融帝國,創造金融產品,賣給各種需要的投資者;
兩翼并舉:產業與金融共進;
三個死穴:產業鏈粗糙,不可能產生預期的效果;滲透商業銀行,套取現金;挪用貸款收購股權;
最后結果:高風險的融資安排以及粗糙的產業鏈整合,經不起銀行體系發布風險提示所帶來的最后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