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主要的互聯網公司能在2004年保持縱向業務可靠的收入增長,那它們在今后幾年就應該很穩定
無線短信給專業互聯網公司帶來了福氣。雖然中國3大專業互聯網公司(新浪、搜狐和網易)的收入和利潤在過去8個季度里大幅度上升,但這主要是靠意料之外的短信增長(主要是SMS)。合計起來,短信在2003年第四季度總收入中占有了60%,并成為主要的利潤。要注意的是,這3家公司的平均營業毛利是45%,而2002年第四季度的平均營業毛利為28%。
無線短信還會繼續帶來福氣嗎?移動運營商是否會就不利于門戶網站的條件重新進行談判,SMS發展的前景如何?我們認為,近期過于依賴SMS收入可能是福,也是禍。雖然我們不能忽視這種潛在的風險,但這種狀況最終對互聯網公司絕對有利;移動運營商希望通過為門戶網站提供足夠的激勵,為內容的開發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目前,移動提供商似乎認為它們仍可以繼續維持使它們和門戶網站雙贏的局面。另外,從SMS向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新一代短信的過渡,可能會給主要的公司帶來混亂和機遇。
居領先地位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這么高的營業毛利能否長期維持下去?我們的基本看法是,互聯網公司應當可以維持很高的營業毛利,因為:1) 本身的毛利很高(第四季度平均超過69%);2) 營業支出相對較低。盡管如此,短信收入方面任何不利的波動都會影響到營業毛利,營業支出也需要增加(尤其是研究與開發和銷售與營銷方面的支出)。
接下來還會有什么福氣?中國互聯網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新的市場看來以井噴式的速度發展——由于出現仿效者,因此最初創新者的競爭優勢似乎以同樣的速度消失。經營網絡短信的騰迅和經營在線游戲的盛大網絡近期的發展勢頭證明,新的公司可以制訂新的競爭游戲規則,而老的公司必須迅速適應。這些公司往往像踢足球的七歲兒童一樣,在球場跑著去追一個球。這就很難獲得可持續的相對競爭優勢和產生有后勁的現金流。
相比之下,美國主要的互聯網公司(eBay、雅虎、亞馬遜、Google和微軟)已經在各自的競爭領域里遙遙領先,盡管它們有不同的側重點,但它們相互之間的競爭在不斷加劇。
這種分化在中國還沒有出現。盡管如此,我們認為2003年第四季度新浪在絕對收入和收入增長率方面開始脫穎而出(新浪的收入為3800萬美元,搜狐為2500萬美元,網易為2000萬美元;新浪的收入增長率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97%——基數也很大,而搜狐和網易分別為133%和78%。Yahoo選擇新浪為在線交易業務的合作伙伴,就說明新浪在市場上的相對地位。
我們強調新浪、搜狐、網易、Tom Online和Chinadotcom達到目前的地位所走的戰略途徑。最初,所有這些公司都是門戶網站,但為了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生存下來,各公司走了不同的路以顯示自己的特色并使自己的收入來源多元化。網易開始進軍在線游戲,新浪和搜狐也都隨后跟進。新浪進軍SMS,并于2003年1月收購廣州訊龍MeMeStar(中國的一個移動增值服務提供商)。Tom Online利用自己原有的多元化、覆蓋多種媒體的資產優勢。Chinadotcom則試圖把自己變為企業軟件/外包公司。
在我們看來,如果主要的互聯網公司能在2004年保持短信、廣告、游戲和其他新項目可靠的收入增長,那它們在今后幾年就應該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