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聯合航空35000退休員工希望破滅了。政府在這一天宣布不再保證這家破產的航空公司的貸款——實際上是確定如果UAL公司——聯合航空的母公司,要繼續開展業務,就要砍掉昂貴的養老金和退休醫療福利。這個數字令人震驚,UAL從現在到10月15日要付5億9800萬美元的養老金,到2008年底前要付41億美元,外加10億美元的退休醫療福利,顯然,這家狀況不佳的航空公司開始不能負擔了。如果聯合航空找到打破承諾的方式,它的競爭對手美洲航空、德爾塔航空和西北航空肯定會仿效。
轉移風險
為什么退休者如此受冷落呢?其一,美國人退休后活得更長了,于是花得就多了。其二可能最重要,全球經濟中,成立已久的美國公司要與國內外幾乎不用負擔這塊支出的年經的對手競爭,促使他們想卸下這塊包袱。
隨著各公司、各產業努力限制或取消退休支出,歷史性的轉變發生了。沒人投票,國會也從未討論過,沒有大動靜,我們已開始了退休體系的重組,無論是原先由政府出資還是雇主出資,重擔轉向個人——后者通常是糟糕的計劃者。
轉變的例子隨處可見,傳統養老金被稱為確定給付金式計劃,大公司的退休人員享受全面健康保險。專家認為上個十年,沒有大公司提供明確保證的養老金,即使微軟、沃爾瑪、西北航空也沒有。相反,公司更喜歡確定提撥式計劃。1977年享受提撥式計劃的有1460萬人,現在有6250萬,原因之一是工作流動性加大,他們的福利要隨自身走,但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的支出減少了:確定給支付金式的金額占薪水的5%到6%,而確定提拔式僅占3%。
有些公司承諾了上百萬的健康福利,即使是轉移一小部分負擔給個人或政府,也會對公司底線產生深遠影響。例如國會對醫療保險指定用藥,將為公司減輕上百萬的負擔,但另一方面,財政部要對這項2006年將實施的計劃付出高昂代價,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GDP的1%。
再見了,退休醫療
退休醫療比養老金更容易取消,也消失得更快,因為它不象養老金隨時間自然增長,它由當時的現金賬戶支付,因此,任何削減對公司賬本底線立竿見影。大概有一半的10年前提供退休醫療計劃的公司現在已經完全不提供了。沒有放棄的公司也要求前員工自己負擔更多。受沖擊最大的是65歲前退休,現在仍不符合醫療保險計劃年齡要求的。
不僅是境況不佳的公司,IBM90年代就與退休者就改變養老金計劃而對簿公堂,如今更是滿耳聽到憤怒的退休者關于醫療保險的說法。1999年IBM為每人每年退休醫療保險支出規定了7500美元的上限,盡管IBM肯定沒有財務緊張——去年它的銷售額為890億美元,賺了76億美元,但它認為醫療支出增長超過收益增長,它稱去年它的退休者醫療支出為33500萬美元。就業市場很嚴峻,IBM對外稱其工資不是最高,但會在退休后提供保障,但很多人感覺公司食言了。2003年IBM干脆宣布新雇員工退休后沒有健康保險了。
養老金風暴
公司加速削減福利的原因之一是物價急速上漲,過去2年養老金成本上升很快。2000年到2002年,養老金投資深受股市下跌之苦,持有的股票價值大大縮水,高達60%甚至更多。市場情況加上退休者越來越多,已導致公司出資的養老金兩年來都出資不足。標準普爾500強企業的85%都對確定給付式養老金出資不足,2003年不足率達到15%。
利率逐漸回升和上升的股市有助于解決出資不足,但專家擔心這會產生利用一方打擊一方的效果。公司被迫支付的上百億美元,讓高層很不悅,即使他們真正支付了,也不是用現金而是用股票、不動產和其它流動性更差的潛代資產。
對戰斗在全球激烈競爭中的公司言,自己負擔沉重的醫療保險和養老金,就象負重200磅參加40米短跑比賽,但擺脫它,又意味著讓工作了幾十年的員工毫無保障。最終,必須有人要為此買單,唯一的問題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