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華盛頓監獄里,有一個名叫庫丁的重刑犯,他游手好閑、嗜酒如命且毒癮極大,對一個服務生看不順眼,就一刀將其殺死了。結果,他被判終身監禁。
庫丁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只有兩歲。大兒子跟父親一樣,從小不務正業,學生時代就染上了很重的毒癮,全靠偷竊和綁架勒索為生,后來也因為殺人而鋃鐺入獄。小兒子卻大不一樣,他正直誠實、刻苦好學,大學畢業后在一家著名的大型企業里謀到了滿意的職位。他工作勤奮,成績顯著,多次受到公司的嘉獎和提拔,如今已經做了那家公司的總經理。他不僅事業有成,家庭生活也相當美滿,有一個賢惠善良的妻子和三個聰明可愛的孩子,一家人過著甜蜜幸福的生活。
在完全相同的成長環境里,為何兩個兒子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為了弄清個中緣由,一記者前去采訪。沒料到兄弟二人的答案竟然是完全相同的:“有這樣的父親,我還能有什么辦法?”
有這樣的父親,的確是一種不幸。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賴以生存的環境。但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改造環境,可以把劣勢轉化為優勢。同一塊土地,既長稻谷也長稗子,是成為稻谷還是成為稗子,關鍵還在于你自己。
當我們抱怨自己的學習或工作條件艱苦時,當我們因自身的不幸遭遇而詛咒命運之神時,有沒有想到艱苦對于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十分珍貴的養分?
這就像我們面對著一塊石頭,你若把它背在背上,它就會成為一種負擔;你若把它墊在腳下,它就會成為你進步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