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證問題是眼下中美貿易的絆腳石,而知識產權糾紛很可能成為雙方長期沖突的焦點
“簽證簽證簽證,它已經讓我們的會員損失了好幾十億美元,它讓我們的客戶感到人格受辱……”,很難想象關德輝會占用整個記者招待會1/3的時間來激烈聲討美國駐華使館簽證處的傲慢與偏見,低效與拖沓。關可不是一個要討說法的普通中國商人,他是代表了800多家美國公司在華利益的中國美國商會主席Jim Gradoville,一個有中文名字的美國人。坐在他身邊聲援的還有古嘉迪(Tom Gougarty),上海美國商會的執行總監。
這是中國美國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第六版年度白皮書——《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布會現場。某種程度上,這本白皮書已經成為衡量美國企業對華態度和中國市場開放進程最重要的晴雨表。它的調查結論是各路利益集團游說影響中美兩國政府的重要依據。
除了簽證問題,白皮書中的大部分章節洋溢著樂觀的情緒。關德輝介紹說:“連續兩年的研究表明,我們的會員企業繼續看好中國市場,計劃擴大在華企業規模的公司數量是去年的兩倍,”他認為,“中國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是營造這種積極氣氛的主要因素。”
這版白皮書的主題是“轉變的一年”,當時的美國企業對中國兩代領導權力的順利交接難以放心,對中國政府在入世“蜜月期”過后繼續履行承諾的態度及履行進度的疑慮也在加深。
“除了保護知識產權以外,我們認為,中國已實質性地履行了它的世貿期限和具體義務,”新版報告宣告了懷疑論的終結。
上海美國商會執行總監古嘉迪指出,“中國的高層領導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履行,我們都注意到有關承諾履行及時到位。而目前美國公司關注的焦點是分銷權能否在2004年12月11日之后全面和公平地兌現。”
顯然,美國企業對中國入世帶來的好處保持樂觀。一項針對238家美國成員企業的調查發現,四分之三的企業聲稱其中國業務在贏利。稱“贏利非常好”的美國企業比例,已從2003年的10%增至今年的16%,而在回復調查的企業中,有42%表示它們在中國的利潤率要高于其全球業務的利潤率,此外有31%的企業稱兩者的利潤率相當。同時,計劃拓展在華業務和增加投資的企業數目比較上年增加了1倍。
問題在于美國公司在中國大發利市,但卻不能讓它的中國客戶順利去成美國。所以,難得一見地,兩商會如此一致地把炮口轉向美國政府。
白皮書尖銳批評了美國政府的簽證政策,稱這一政策造成美國公司每年數十億美元的業務損失。由于有關政策由華府制定,白皮書呼吁美國政府更好地平衡商業發展和安全需要,為駐華使館非移民簽證部門增加人員和經費,同時持續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安全評估標準,并增加簽證審批的透明度。
簽證問題畢竟跟美國目前特殊的安全情勢有關,不可能拖得太久。但雙方知識產權方面的爭端只會愈演愈烈。
中國美國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稱,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在惡化。美國商會四分之三的受訪會員企業認為他們受到侵權行為的損害。他們注意到,中國正越來越熱衷于制訂自己的產業技術標準。報告認為,目前,中國對侵犯知識產權者的懲罰措施尚不能達到WTO就與貿易相關知識產權問題所要求的有效威懾標準。
中美商會會長馬誠禮(Charles Martin)表示,實際上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根本沒有執法。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不久前作出承諾,政府將對猖獗的知識產權侵權活動采取嚴厲措施,其中包括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打擊行動和從嚴懲處侵權行為。馬誠禮表示,中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猖獗為那些不愿將高技術產品拱手讓予中國眾多造假者的美國公司設置了事實上的投資障礙。
白皮書還專門對比了北京和上海的商務環境。對已經被視為一個國際性都市的上海的評價顯然要好于北京。而“奧運會工程已被美國企業視為北京政府是否履行其透明度和公平性承諾的重要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