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一直希望改變中國足壇游戲規則的制造業大亨終于找到了一個絕佳機會,他會成為中國的伯尼·埃克萊斯通嗎?
慘不忍睹的中國足壇終于發生了大事。10月初,在國慶長假期間爆發的北京現代足球隊罷賽事件后不久,實德集團總裁、大連實德隊老板徐明在17日拋出包括《關于成立中國足球職業俱樂部聯盟有限公司的提案》在內的十三份文件,使問題迅速升級為要“拋開足協、另起爐灶”的一場“革命”。中國足協和以徐明的“實德系”以及張海的“健力寶系”為代表的俱樂部投資者之間隨即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博弈。
事態在數日之間迅速升級,瞬息萬變,儼然一場波譎云詭的戲劇。戲劇的第一主角徐明在數日之間每次接聽記者的電話,均告之“在開會”,然后徑直把電話遞給候立一旁的助手。山雨欲來,怕是此時所有中國足球圈中人心中所感的恰當寫照。
形勢遠未清晰,參加博弈的各方的利益計算在外界仍顯撲朔迷離,猜想“革命”如何收場就如觀看一場開放結局的電影:是像以前一樣,在足協的壓力之下息事寧人?還是談判破裂,聯賽崩盤?又或是雙方達成妥協,在現有的大框架之內進行改革?
多年來,中國職業足球聯賽一直經營狀況不佳,而足協作為聯賽的主管者也屢屢成為眾矢之的,而此次事件由于涉及俱樂部較多,且多實力強大——北京、上海、深圳和大連那些背景深厚的俱樂部都有份參與,因此完全不了了之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最后采取極端方式解決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今天的中國商業足球市場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沒有人想放棄這塊“蛋糕”。在看得見的將來,最為現實的還是達成某種妥協與平衡。
問題是達成什么樣的妥協與平衡。
作為中國職業聯賽中奪冠次數最多的球隊老板,徐明大概在6年前剛剛接觸足球的時候就已有所謀劃——他專赴英倫學習現代商業足球理論。此次提出組建中足聯公司的《中國足球職業俱樂部聯盟有限公司章程(草案)》,也以英國超級聯賽公司的運作模式為模板設計中國未來的職業足球聯賽。
1992年開賽以來,英超聯賽的總收入已翻了6番,20支超級俱樂部上賽季的總收入達到了12.46億英鎊,是歐洲和全世界最掙錢的足球聯賽。使這一聯賽獲得如此成功的運營機構,就是英超公司。它負責英超聯賽整體的經營和市場開發,經營所得全部利益由20支俱樂部均分。從體制上看,英超公司是獨立于英超20支俱樂部之外的,其運營費用由各俱樂部平均分攤,但公司不予任何一家俱樂部單獨行動的權利。與此同時,英國足總在英超公司中設有一個3-5人的顧問團,監督和協助英超公司的工作。
“均分”成本和利益,是英超最大的特色。而細讀徐明的中足聯公司草案,則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設計中的該公司職權和管轄范圍較英超公司擴大了許多,有人評論“如果這個機構能夠成立的話,完全就是另外一個足協的誕生”,與此同時,草案規定“在中國足球協會注冊并取得中超聯賽資格的足球俱樂部占股50%”,且“單個股東占股最高不超過10%,最低不低于1%”。顯然,各俱樂部的持股并不均等,而俱樂部之外的股東則是更大的懸念。
誰有可能控制中足聯公司?已經聲明“將積極配合、支持、幫助足協推動足球改革”的俱樂部投資者看上去仍將擁護足協的領導。但在當今中國足壇,最具實力和威望的自然是大連實德隊及其投資者徐明。
24年前,伯尼首次代表所有F1車隊去和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FISA)進行利益談判,1987年,他成為FISA的副主席,并設法使F1車隊協會同意由他個人的控股公司來管理他們的商業利益,2000年,伯尼使國際汽車聯合會(FIA)把F1賽事超過100年的商業權利獨家授予自己,走到這一步,伯尼花了20年。
20年后,徐明是否有可能成為中國的伯尼·埃克萊斯通?這個問題太具有誘惑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