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保守的財務政策、放低姿態,是中國經濟體真正高度市場化之前,中國民營企業的立身法寶
繼德隆之后,知名民營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消息近期接連傳出?!拔蚁朐诮窈髱讉€月中還會有一批民營企業陸陸續續倒下去”,西安海星科技投資集團董事長榮海說。他的觀點得到了萬盟投資的董事長王巍的贊同,在被《環球企業家》問及有沒有可能出現德隆一樣突然血崩的大型民企,王表示:“任何時候都有可能?!?/p>
此番宏觀調控暴露了中國經濟體的困境,它由兩個特征組成:仍由政府主導的投融資體制,以及知名民營企業的弱不禁風的體質。
但這并不能影響到宏觀調控本身的必要性。拋開某些利益集團的觀點,我們不妨站在整個經濟體面前反過來假設:如果任由去年的瘋狂持續,到今天會出現什么?
事實上,此番宏觀調控針對性很強,而非全面緊縮。重點解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規模過大,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行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建設嚴重,資源消耗過高,以及由此所引發的侵占土地嚴重、貸款投放過多、部分上游產品價格明顯上漲等問題,這都被認為是關乎下階段經濟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投資過熱早被認為是結構而非數量問題,單純按照數量問題處理,采用加息等全面緊縮手段,將整體投資增幅壓下去,可能導致經濟全面下滑。由此,用行政手段實現宏觀調控,也就成為沒有選擇的選擇。
在尺度把握上,此番宏觀調控比1993年宏觀調控要更為圓熟。比如近期先有胡錦濤主席到上??疾?,強調采取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和及時性,然后又有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到江浙了解情況,要求銀行避免“一刀切”,必須落實“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精神。這樣既掃除了外界擔心宏觀調控會半途而廢的疑慮,同時又明確表達了會因應實際作出適當調整的信息。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海外輿論普遍認為此番宏觀調控,實現軟著陸的勝算較高。
當然從本質上,此番宏觀調控與1993年也并無不同:靠行政手段層層傳遞意志,有力則有力了,但難以實施如此精妙的意圖。所謂下級官員“寧枉毋縱”,“一刀切”下出現冤死鬼的情形,一定是存在的。雖然現在主調已變成“有保有壓”,也很難指望這一點會很快獲得改觀。
在國有銀行及國有企業的改革真正到位,投融資體制真正高度市場化之前,宏觀調控或者簡言之,信貸尺度的突然變化,將是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的特征之一。抱怨和指責毫無益處,生存法寶就是執行保守的財務政策。
信貸尺度終究傷害不到真正高效益的企業。事實上近期傳出陷入財務困境的數家知名民營企業,此前就多是效益不佳,或擴張過度者。
民營企業家們抓住歷史機遇大發展的意愿完全值得尊重,但它必須與保守的財務政策之間求得平衡。
民營企業的真正崛起,只是近4年間的事情。在此之前,雖然已經出現了一批在市場上富有活力的民營企業,甚至在個別地區,民營經濟已經占到GDP的比重超過60%。但直到近年國退民進潮流的開始,更多的民營企業才獲得躍上前臺的機會:劉永好、陶建幸等一批企業家成為了全國人大代表,或許正是民營企業主流化的表征。
而民營企業試圖提升自身分量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在國退民進中重型化與多元化。在此風潮之下,一批企業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向鋼鐵、汽車等重工業轉型——鄂爾多斯集團進入硅鐵產業、新疆廣匯投資液化天然氣、劉永行的東方希望集團斥巨資突入鋁業——這些領域也正是受到宏觀調控影響最直接的行業。
在宏觀調控過程中,中央也一再重申民營經濟地位不可動搖。但“容易調控”的的確是民營企業——這與對民營經濟地位的宏大認識無關。
“從這個角度來說,民營企業還是非主流的。對于民營企業們而言,未來的重組,雖然方法上都要根據自己的狀況進行,但心態上,一定不能自我感覺太好,要認識到自己仍邊緣化,放低姿態。不要對自己失去判斷?!蓖跷√寡?,一年前他跟眾多民營企業家打交道時,他們對“放低姿態”的建議并不以為然,但今天再見面時,很多人已經對他的想法表示認同。
在德隆、鐵本事件后,有哪些需要時時自我提醒的呢?
——自身的機遇與國家產業政策、投資戰略是否相符?在大煉鋼鐵熱中,唐山的民營企業將目光瞄準于鋼鐵、鐵合金等低水平、高污染的的項目,一旦國家政策收緊,違規的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首當其沖被叫停。
——“民營企業一定要低估自己的能力,負債比例不要超過銀行底線”。面對高利潤的機會和相對缺乏約束的企業治理結構,民營企業對投資機會的把握容易超出能力,“時刻看緊自己的錢袋,適度擴張而不是盲目擴張”。由于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不暢,更多的民營企業依賴銀行的短期貸款,甚至過度借貸,一旦銀行“只收不貸“,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將暴露無疑。
——慎參與金融。在德隆事件后,民營企業產融結合的發展路徑正在經歷考驗。復星、東方都已淡出金融業。事實上,產融結合并非一無是處,但是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手中握有金融杠桿,的確容易放大自我,并最終為此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