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產市場的灰色已開始褪去,所有人都在學習適應新規則的玩法
經歷了兩年猶豫與徘徊,中國地產業終于迎來徹底改變游戲規則的時刻。協議出讓土地這一特色制度正式成為歷史,空手圈錢、灰色拿地的日子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憑借公司資本力量,通過公開競價獲得土地,利用專業開發能力在競爭中取勝。
8月31日是生死大限。國土資源部、監察部要求,各地協議出讓土地中的歷史遺留問題必須在此日之前處理完畢,否則國家土地管理部門有權收回土地,納入國家土地儲備體系。
過去幾個月里,那些手握土地批文而沒有完成開發項目審批手續的“地主們”經歷了一場生死時速。8月31日之后,他們手中的土地批文將變成過期糧票。在北京,符合條件可以在8月31日前協議出讓的土地有1200塊,僅有280個項目會以協議出讓的方式獲準交易。
在很多人為將土地批文出手或無錢交納土地出讓金而徹夜難眠時,有遠見者仍能從容應對——在許多開發商急于通過各類手段出錢圈地時,潘石屹卻捏緊錢袋;現在,很多當年圈地的發展商不得不眼看手里的土地被政府收回。
“當別人都向前走的時候,我選擇向后退,”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潘坐在自己寬大的開放辦公室里,自信而悠閑地接待著數百個來去匆匆、行色神秘的“地蟲”。資金充足的潘石屹從容地以競價方式獲得了北京東城秀水街附近的一塊土地。接下來,他還要買,而且只買“合法、不用拆遷,沒有征地的土地。”
幾乎所有人都要學會適應新規則的玩法,包括那些業內大佬。他們首先要練習高超的財技,在銀行緊縮信貸的時候依然有充足的資金去買地開發,以免錯過依然旺盛的需求。
具有強大資金實力的地產巨頭希望趁此機會兼并中小開發商,而中小開發商則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有人撤離北京上海,將業務轉移到土地公開交易價格較低的二三線城市;甚至有地產商選擇了退出,轉投文化、家電、零售等其他行業;另一些開發商以聯盟、合并等形式捆綁在一起互相溫暖;積極進取者則在尋找更細致的生存之道:更準確的產品定位,短小快速的商業模式等。
如何在新規則下做地產,這將是下一階段房地產商探索的重點。比如如何吸引外資金融的支持,確定什么樣的擴張戰略,甚至包括競標土地的技巧與策略。
當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灰色慢慢褪去,在過去五年突飛猛進的增長中袖手旁觀的外資開發商、金融機構等,開始掀起前所未有的投資熱情。來自新加坡的凱德置地、吉寶置業,就是其中最為進取的外資公司。其他如摩根士丹利,也以參股的形式投資一線房地產項目開發。他們的難題是學會如何與眾多辦事低效的政府部門打交道——在很大程度上這是他們成功的關鍵——并使其產品符合本地化需求。
3000萬光棍
未來20年,中國和印度的年輕男子將會引發一場大規模的妻子爭奪戰。更嚴重的是,亞洲過多的光棍將會引發全球范圍內的政治安全問題。
也許有些聳人聽聞。這是美國楊伯翰大學的瓦萊麗·赫德森和英國肯特大學的安德烈亞·博爾教授在他們的新書《光棍:亞洲男性人口過剩的安全意義》一書中所預言的圖景。這本書中的觀點說,在亞洲國家,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的婦女緊缺,將直接導致那些不具備優勢結婚的男子聯合起來,通過暴力和犯罪的方式發泄不滿情緒,甚至有可能糾集為恐怖分子,嚴重威脅政治社會安全。
《光棍》一書預測,2020年中國將會有3000萬男人找不到妻子。兩位教授的分析盡可以在學理上被進一步討論,但是,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4歲以下兒童男女性別比率超過120:100,卻是令人憂慮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