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日立仍在復興的半途,但本刊記者在日立3天的參觀采訪,仍不由得對一個企業所能蘊藏的技術及制造實力,時時感慨。
7月21日上午。
東京郊區國分寺,日立中央研究所。
中央研究所是日立制作所研究開發本部直屬的6個研究所之一,之所以稱為“中央”,是因為其離東京最近。不過這也構成了它事實上的優勢——離東京近,便于招募最好的研究人員。研究所共有超過700名工作人員,其中580名研究人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通訊、大型集成電路及生命科學。
“生年不滿百,當懷千歲憂”,創始人小平浪平于多年前手書的日立研究精神至今仍懸掛在會客室里。而中央研究所的確不負所托,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成為日立諸多重要事業的起源——
1954年,原子反應堆研究開發;1956年,試制晶體管;1958年,電子顯微鏡,模擬計算機;1966年,開發日本國內第一臺大型計算機;1978年,世界第一個固體攝像素子開發;1980年,64kb隨時存儲開發;1982年,超級計算機;1993年,DNA高速測序技術。
記者參觀的研究室樸素自然,研究人員的工作位置因地制宜地散落在各種實驗設備中間。最大的空間是會議區,座位居然是兩張木頭條凳。會議區的一側掛著一面黑板,上面滿是雜亂的板書的痕跡。
近年來中央研究所的突出成就體現在超大容量芯片、指靜脈認證、多語種自動翻譯機等諸多方面,另一間研究室里,則擺放著研究所最新的轟動成果:立體投影儀。無疑這是一項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的技術。雖然尚未成熟,但游戲開發商及建筑商已紛紛表達濃厚的興趣。可以想見,這將是日立又一項重要事業的發韌。
研究所占地近30萬平米,從前是一片森林——這一點基本上未被改變。據說這是小平浪平的先見,他指示不必砍樹。現在擁有27000多株樹木的研究所已成為該地區的景點,春秋兩季對附近居民開放。
7月21日下午。
東京郊區龜有,日立都市開發系統集團“解決方案試驗室”
日立的樓宇管理業務建有兩個控制中心,一個在西部的大阪,另一個就在這里。它簽約了17萬臺電梯,通過控制中心的電腦屏幕,可以看到其中任一電梯的運行情況,包括停靠樓層及人進人出。它通過電話線傳輸數據。
有350所建筑成為綜合性樓宇管理服務的客戶。不僅僅是電梯,包括空調、電氣設備、給排水系統等等樓宇設施,均提供365天24小時監控,并對停電、漏氣等突發事件提供解決方案。
這里還建有一幢IT樣板公寓。進入公寓時的安全認證系統采用了中央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手指靜脈認證。它比已廣泛應用的指紋認證更不易偽造,更重要的,它解決了指紋認證不衛生的缺陷。
在公寓入口拿出主人的IC卡一照,屏幕即會顯示“有過訪客”,同時出現了客人的臉。或者“有宅急便”,然后你可屏幕操作取出。IC卡認證使得不必家家都有儲物箱,但卻可共享便利。
樣板房以電腦或電視為中心,可操作各種家電,包括電動窗簾。由于房間外壁安裝了攝像頭,你可以看到孩子在庭院玩耍的情形,提防意外的發生。如果打算出門,你可提前“叫電梯”。
在離家之后你同樣可以做到這一切,這時候的操作界面變成了手機。你可以遠程鎖門。如果是一位單身女性,你至少會樂意應用其中的一項:進房間之前把燈打開。
當然,日立樓宇系統集團并非無節制地醉心于引導未來生活方式,他們對既有產品做非頂尖科技改進同樣充滿熱忱。在這里記者見到了“新式電梯”,其改進主要有三處:一是開紐比關紐大1.5倍,以減少誤按;二是與梯壁的縫隙比以前更小;三是馬達變得更小,而且置于電梯上而不是底層,這樣避免受潮或進水而產生故障。
7月22日上午。
日立市,日立電力集團日立事業所。
日立電力集團占據著日本1/3的發電設備市場,其海岸工廠生產的產品從2.5萬千瓦煤氣渦輪機直至60萬千瓦蒸汽渦輪機。其負責人介紹說,它還為中國的東方渦輪機廠及提供關鍵部件。
據說渦輪機片的精度達到5微米。工廠里貼著典型的日本式標語:“我們都是專業人員,專業人員不允許失敗。”
日立市是日立的發源地,其前身是當地一家礦山企業的電機修理車間。1910年,創始人小平浪平發明了日本第一臺5馬力電動馬達,后來走上創業道路。1956年,日立復原了當時作為電機修理車間的“創業小屋”。據說,第一臺作切削用的5馬力電動馬達,直到8年前才從生產一線上撤下來。
7月22日下午。
茨城縣,日立汽車部件系統集團。
雖了解日立曾被形容為“生產一切”,但日立生產汽車部件還是出乎記者意料。事實上,汽車部件系統是日立盈利最好的部門之一。他們發揮自己電子制造商的出身優勢,將汽車部件產品聚焦于剎車系統、信息系統及控制引擎系統。
他們有兩款自己改裝的“概念車”,供來訪者試乘。其中第一款是安裝了雷達系統的汽車,可以識別車道線,并自動行駛在車道線之間。手動駕駛的情形下,如果偏出車道線,它會發出警報。識別前車自然就更為容易,它可為你自動保持設定的車距。現在這一雷達系統還無法在彎道過大的情況下工作,但它已能完全適應日本的高速公路。
第二款“概念車”保持前輪的引擎控制,卻將后輪改為馬達控制,改機械傳輸為電動傳輸。這樣,它通過試乘場地上人造的冰雪路面時十分平穩。另外它還具備車體輕及節省燃料的優點。
7月22日下午。
茨城縣,日立建機集團土浦工廠。
這里生產大型及超大型挖掘機。他們播放宣傳片的屏幕竟也奇大,解說是中文的——這沒什么奇怪,日立建機集團海外業務比高達65%,其中中國占到三成。他們對宏觀調控的敏感似乎猶勝于國內媒體,認為從去年8月以來,因為貸款收緊,中國的生意就沒那么好做了。
日立建機集團在海外擁有7間工廠,位于中國合肥的是最大的一間。但技術含量較高的油壓泵引擎,仍需從日本進口。挖掘機的生產成本中,人工成本一般只占到20%,小批量大型機可占到35%左右。土浦工廠負責人直言,與合肥工廠相比,在日本的工廠總成本更低。
對挖掘機這樣的設備,技術仍是致勝因素。日立建機集團已開始研發無人操作的挖掘機,并著手準備土壤凈化技術等再生資源事業。
7月23日。
松下市,日立鐵路系統笠戶事務所。
直到今天,新干線機車仍為日立最象征性的產品。
全日本新干線共5條,總計2400公里左右。其機車有3家廠商能生產,但能完整地提供包括鐵路電氣系統、驅動系統、信息控制系統在內的新干線綜合系統,卻僅日立一家。
笠戶事務所承擔車體的生產。它擁有世界上唯一的車體氣密疲勞試驗裝置。新干線機車采用鋁合金車廂,也是從這里開始,它適應輕量化的要求并可回收利用。
今年通車的九州新干線885系特急電車,30節車體均在此生產。為東京西武鐵道提供的機車,內裝修剛剛完成,此刻正停留在廠區鐵路上,等待客戶的驗收。
不久前它還拿到了中國市場的第一單:重慶市的騎跨式單軌,它提供88節車體中的8節,其余的80節,為其在中國國內的合作伙伴提供。而重要的部件,仍將從日立方面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