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躋身國內金融巨首的李禮輝,就要在中國銀行上市前的不多時間里來一個沖刺
8月4日,中國銀行正式對外宣布,海南省副省長李禮輝即將接任其行長之職。對時年52歲的李而言,這一任命不僅令其獲得施展拳腳的極大空間,更意味他終于躋身周小川、劉明康等國內金融巨首之列。
眾所周知,李禮輝此番調任目的無他:依靠分設董事長與行長實現現代銀行治理的重要一步,并為操辦中的上市做好準備。李曾有在香港和新加坡數年工作經驗,精通英語,是這一職位的絕佳人選。
對于中國銀行來說,多少有些尷尬的是,幾乎在李禮輝從海南飛赴北京就職的同時,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2388.HK)發布公告:公司主管人力資源的丁燕生和主管計劃及財務的朱赤因涉嫌將銀行資金挪作個人用途而被停職。
中銀香港是中國銀行在3年前將數家內地銀行與該行的香港分支機構合并而成,近年來麻煩不斷:王雪冰、梁小庭、趙安歌、劉金寶等前高管連續東窗事發,已讓中銀香港乃至其身后的整個中國銀行業遭遇信任危機。即使此次中國銀行較以往扮演了更為主動的角色,所涉及的也并非新案件,但此時再度爆出腐敗丑聞,難免為其熱盼的海外上市增加了不確定性——安撫投資者,并在上市前將歷史問題妥善解決,正是李禮輝未來一段時間內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翻看李的簡歷,可謂一帆風順:1977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經濟系財政金融專業后,李禮輝歷任人民銀行福建分行辦公室副主任、工商銀行福建分行辦公室主任、副行長、工商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2002年9月被調往海南省任副省長,主管金融和旅游業。
最為難得的是,在此爬升過程中,李展現出極佳的適應能力與學習能力。他在1980年代初業余修習英文,曾于1992年被工商銀行派駐新加坡;1993年回國后,李禮輝主持了工商銀行在香港收購友聯銀行等行動,受到好評。在今年6月的“泛珠三角論壇”香港站,代表海南的李不僅顯示出對香港的熟稔,更對媒體玩笑道:“我能講一口流利的洋涇浜粵語,與粵港澳人士交流沒有語言障礙!”
其人隨和與不拘一格,亦可從另一個側面看出:作為福建人,就任海南省副省長后,李禮輝常穿著花哨的,具有海島風情特色的“海南衫”出現在公開場合。
在實務方面,李同樣卓有成就。在其分管海南金融不到兩年時間里,已經為該領域帶來不小變革。2003年時,海南新增存款突破一百億元人民幣,貸款突破一千億元,海南省發展銀行重組也進入軌道。
現在對于李禮輝而言,最大的難題仍是:他的時間已經不多。
高盛進場
高盛集團領先其他國際投行一步,獲準在國內成立一家合資投資銀行,并且實際控制了一家擁有全業務的國內證券公司。
建立合資投行并不是此次高盛獲得外界驚嘆的主要原因。早在1995年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就同中國建設銀行合資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合資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高盛此次計劃的精妙在于,向中國合作伙伴方風雷提供了數千萬美元的貸款幫助他創建了中方100%控股的高華證券公司,從而獲得了其他國際投行被禁止開展的國內業務。
在這項創舉中,高盛付出的代價是:“捐贈”5.1億人民幣給海南證券用以解決其挪用個人保證金的問題。
高盛已領先一步進場,但隨著中國國際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的時間迫近,日后其他國際投行應能以更低的成本輕松進入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