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邀專家/徐光興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主任、教授
據中國衛生部公布的資料,我國各種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已高達1600萬,占總人口的1.23%,而青少年中有各種學習、情緒和行為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也已經達到了3000萬。這些心理問題得不到改善的后果,就是我國每年因自殺而亡的人數有25萬~28萬人。
世界衛生組織斷言:沒有任何一種災難比心理障礙給人帶來的痛苦更深重。因此,專家認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要達到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心理的健康關系到每個人的生活質量,需要每個家庭乃至全社會的共同關心。
都市人的心靈為何如此脆弱
都市生活在快節奏、高挑戰、多競爭的形勢下,有些心理素質差的人在高強度的壓力之下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心理異常。如本刊記者從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處了解到的這樣的病例:
他的長期失眠源于“焦慮癥”
病例:楊百濤47歲物流公司副總

自述:
47歲的我在一家大公司當副總,手下有近100號人,被朋友們歸入成功人士一類。我從來不參加朋友、同學的聚會,理由永遠只有一個:忙。在公司,我這個位置上的還有3位,他們都比我年輕,而且老總已經暗示過我好幾回,讓我多給年輕人機會。所以,我也知道自己如果一旦松勁就會被年輕人拋下一大截。心里恐慌得很,于是強迫自己發瘋一樣地工作。在每個不眠之夜,我卻一次次地去騷擾我的朋友們,向他們訴說我的壓力與煩惱,或者跑到酒吧一個人喝悶酒。
可以說,我睡覺都在想著工作上的事,感覺從來沒睡踏實過。過馬路的時候也在想,經常被司機按喇叭。我都覺得自己走火入魔了,可又控制不住。有時候甚至感覺面臨崩潰的邊緣,時常就有一股無名火直往上躥,回家后就用冷水澆頭,才會好過一點。因為長時間焦慮,我長期失眠,體重急劇下降,性格也變得暴躁易怒。
她的一次次想死源于“抑郁癥”
病例:于海云28歲公司職員
自述:
我已經不止一次地嘗試過死的方法,開過煤氣,吃過安眠藥,甚至想到過跳樓。但每次都被父母發現,看到他們的眼淚,我有太多的不忍,但一想到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順,我又覺得活得太沒意思。
在許多人的眼里,我不僅人長得漂亮,還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可我覺得自己太累。為了維持白領麗人的美麗形象,時時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有時明明感覺要完成某一項任務很吃力,可我還是依然硬撐著花一個又一個的通宵來完成。卻沒想到的是花了不少精力的文案卻被領導一口否決。本來心情就極度沮喪,卻又碰上男朋友以不想找事業心太強的女孩為由,要求和我分手。
從此,我便一蹶不振,在灰色的心情下度過了一天又一天,甚至不止一次地想到了死。
緊張、忙碌的現代都市生活令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壓力不僅令人精神緊張,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研究顯示,壓力能對人的身體造成連串破壞,不僅會引起心臟病和胃潰瘍等疾病,更會令人喪失記憶、減弱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導致疾病叢生。上面兩個病例表現出來的種種心理異常,都是因為遭遇了來自工作或生活中的種種壓力,而受到了某種刺激后引起了心理抑郁、焦慮、煩躁、失眠等或輕或重的心理疾病。第一例中的楊先生是患了焦慮癥;第二例中的于小姐是得了抑郁癥。
無論是焦慮、抑郁、煩躁、健忘等種種心理上的疾病,已經成為對中青年人的健康構成威脅的現代都市文明病。
因此,學會疏解壓力,讓心里充滿陽光,使心理和生理一樣健康,已經成為醫學專家近年來研究的重點健康課題。

心理壓力與疾病的關系
壓力是日積月累的。人們常常是到了極限時才明白能承受多大的壓力。太多的壓力,會增加你患疾病或受意外傷害的概率。
研究表明,人承受的壓力越多,就越容易患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疾病。如下列表中所述的人體部位極易受到影響。
壓力對身體的影響
身體部位
壓力的影響
頭發
禿頂的原因與壓力有關。
腦部
許多心理上的問題是因壓力所致。如長期的壓力會引起精神崩潰,使人生活無法自理。
心臟
壓力可使血壓升高,而血壓升高會引發心臟病。
免疫系統
長期的壓力會削弱免疫系統,更容易患感冒等疾病。
消化系統
壓力會引起或加重消化系統的疾病,如胃炎、胃潰瘍、反胃及結腸炎。
口腔
心理壓力太重會使人疲憊不堪,引起口腔發炎。
肌肉
壓力會使肌肉痙攣、神經緊張。
皮膚
壓力會引起濕疹、皮炎等皮膚炎癥。
肺部
某些哮喘患者會因情緒混亂,病情惡化。
生殖器官
壓力會引發許多婦科病,如月經不調、停經等。在男性方面,則會造成陽痿和早泄。
膀胱
多數女性和一些男性會因為壓力患膀胱炎。
學會在競爭中保持心理健康
競爭可以克服惰性,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競爭讓人們滿懷希望,朝氣蓬勃。這是一種健康的心理。但是,競爭也容易使人在長期的緊張生活中產生焦慮,出現心理失衡、情緒紊亂、身心疲勞等問題。尤其對失敗者,由于主觀愿望與客觀現實之間出現巨大差距,加上有的人心理素質本來就存在不穩定因素,則會引起他們消沉、精神變態,甚至出現犯罪或自殺。
那么,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里,如何才能揚長避短,保持心理健康呢?
首先,應該對競爭有一個正確認識。我們知道,有競爭,就會有成功和失敗。但是,關鍵是正確對待失敗,要有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
其次,對自己要有一個客觀的恰如其分的評估,努力縮小“理想我”和“現實我”的差距。在制定目標時,既不好高騖遠,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起,這樣才有助于“理想我”的最終實現。
再者,在競爭中要能審時度勢,揚長避短。一個人的需求、興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實戰中注意挖掘,那么,很可能會造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這樣不僅能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而且會打下進一步發展和取勝的基礎。
當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敗了也問心無愧,如果從中悟出了一番道理,或者在競爭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干,那么這種失敗或許更有價值,誰能說它不是明天成功的起始呢?
緩解家庭壓力
家庭生活的壓力,許多人都意識不到。壓力可來自各方面,如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的要求,或者一件簡單的事,如夜間需要照料孩子,可使孩子的父母疲憊不堪,失去耐心,然后又產生負罪感。家庭中的每一成員必須調整自己的行為、態度和情緒,以適應自己作用的變化和各種生活事變。父親會失業,女兒會離家,祖父會去世,兒子正值惹事生非的青春期,這些都會令人感到來自家庭的壓力。
減輕家庭壓力的方法:
周末去郊游。
保證全家人都做家務。
如有經濟困難,夫妻雙方應相互商量制訂家庭經濟計劃。
經常、適當地教育孩子。
安排更多的家庭活動。
如想發脾氣,走開讓自己冷靜下來。
找專家咨詢。
處理工作壓力
工作上的競爭、不如意、敵意以及流言蜚語都會形成壓力。
工作壓力被認為是請病假的主要原因之一。容易患壓力性疾病的人往往是那些工作超負荷的、無所事事的和升遷受挫的人。除非能解決這些困難,否則重新找一個工作是惟一的辦法。工作外的充實生活也大有幫助。
工作壓力引起的身心疾病有許多原因。工作超負荷運作,經常加班加點以及缺乏激勵性的工作,沒有工作滿足感,工作單調重復也同樣會產生壓力。此外,面對同事的沖突和同事之間人際關系不和都會引起壓力。如不想法解決,矛盾會日趨嚴重。惡劣的工作環境也會導致壓力,工作困難引起血壓升高,壓力加大。
緩解工作壓力的方法:
妥善安排日常工作,學會分派工作任務。
完成每天的工作計劃。
先集中精力解決難題,按先后次序做工作。
把不喜歡的工作視為挑戰。
完成工作后進行自我獎勵。
記錄下干擾工作的事情,努力排除干擾。
每天午后適當休息。
營造心理健康的九種方法
當今社會,是適者生存的社會,是高效率、快節奏、充滿競爭與挑戰、“商場如戰場”瞬息萬變的社會,在這樣的形勢下,怎樣保持心理平衡,使心理處于健康而良好的狀態,就顯得非常必要了。那么,該采取哪些措施呢?
1.對自己不過分苛求:人應該有自己的抱負,但有些人的抱負不切實際,根本非能力所及、欲求不得,便會認為自己倒運而終日憂郁;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對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消除挫折感,則應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稍有提前量,不努力達不到,盡心盡力能夠趕超,心情自然就會舒暢了。
2.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當我們勃然大怒時,很多錯事或失態的事都會做出來,與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
3.偶爾亦要屈服:一個做大事的人,處事要從大處看;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小處,有時亦不必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4.暫時逃避:在生活受到挫折時,應該暫時將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睡眠或看電視等,待到心情平靜時,再重新面對自己的難題。
5.找人傾訴煩惱:把所有的憂郁埋藏在心底里,只會加劇自己的苦惱,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告訴給你的知己朋友,心情會頓感舒暢。
6.為別人做些事:助人為樂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可使自己忘卻煩惱,并且可以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
7.在一個時間內只做一件事:這樣可減少自己的精神負擔,不應同時進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身心交瘁。
8.不要處處與人競爭:處處以他人作為競爭對象,使得自己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其實,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對手,人家也不會與你為敵,以免“惶惶不可終日”自尋煩惱。
9.對人表示善意:我們經常被人排斥,是因為人家對我們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樹“敵人”,心情自然變得平靜。
心理健康的標準
A.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B.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出恰當的估價。
C.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D.不脫離現實環境。
E.能保持人格完整與和諧。
F.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G.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H.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I.在符合集體的要求下,能積極地發揮個性。
J.在不違背社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哪些人需要進行心理咨詢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出現身心疾病或心理障礙,凡具有下列多項癥狀者,需要進行心理咨詢:
*入睡困難,睡眠淺,易醒、早醒、多夢、夜驚、夜游,醒后不易入睡,白天困倦、疲乏無力等。
*心境持久低落,內心痛苦,興趣減退,悲觀失望,身體不適等。
*莫名緊張、恐懼,提心吊膽,坐立不安,不時心悸、胸悶,焦慮情緒可突然而來、突然而去。
*有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脫,而且反復出現的觀念、情緒和行為。如反復思考某一問題,反復做某一動作,反復詢問,反復洗手,明知這樣不對,卻無法擺脫。
*對特定的情景、物體或人產生強烈的恐懼或緊張感。自己雖然知道過分害怕不合情理,但擺脫不了其陰影。
*過分關注自身的健康,懷疑身體某一部分或某一器官異常,總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同時伴有焦慮不安。
*精神易興奮,大腦易疲勞,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下降。
*由于心理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其癥狀表現為短暫的精神障礙、軀體障礙,但并無器質性病癥。
*餐后嘔吐但不影響食欲、體重,這種人常具有癔癥性格,暗示性強,女性多見,往往在明顯心理因素下發病。
*出現厭食、消瘦、閉經、虛弱者。多見于青少年與平時愛打扮者,與追求苗條而盲目節食的不正確做法有關。
*性心理障礙,包括陽痿、早泄、性冷淡、異裝癖、戀物癖、窺陰癖和露陰癖等。 在整個健康的概念里,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身心是合而為一的,如果影響其中之一,必也會影響到另外一個。生理功能不健全會使心情不快;同樣,心理因素也會造成身體上的疾病。
他們在這里是正常人
——上海推出全國首家康復模擬社區
在醫院的病房里,精神疾病患者可以練習著去“商店”購買生活用品、在“路邊”撥打公用電話、在“廚房”烹飪拿手的菜肴……為將來融入社會打基礎。
上海市精神衛生臨床醫學中心建立了全新的“模擬社區康復病房”,首批收治的患者達到30名。
上海市精神衛生臨床醫學中心主任江開達教授說:“在心理咨詢和治療人員的配合下,我們為病人模擬一個商店、一個公用電話、一個家庭廚房等各種情境,讓他們能夠在醫院內就開始學習生活。”模擬社區病房的收治對象為處于康復期的重癥精神疾病患者。過去,我國精神疾病類醫療機構的病房基本是統一的全封閉“車廂式”,在著重降低重癥患者死亡率的同時,忽視了病人隱私和生活技能的培養。據悉,在重癥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約30%的病人經過治療后仍然不能回歸社會。而模擬社區康復病房強調學習與人際交流,呈開放或半開放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