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國內外流感專家的研究,近幾年為全球流感流行的活躍期。我國是流感多發地之一,特別是一些人口密度高及人群活動頻繁的大中城市易引起流感流行或局部暴發。在瘋狂肆虐的流感面前,遭殃的不光是人類,連家禽也未能幸免。面對流感與禽流感,我們該怎樣防治?本刊特邀上海市著名呼吸科專家、上海醫學會顧問談彬庸教授,請他就廣大讀者關心的問題進行專題解答。
冬春季是流感的好發季節,此時正值各種病原微生物易于生長繁殖和作祟之際。加之早春的天氣多變,冷暖莫測,每當人體抵抗力減弱或對外界環境適應性欠差的時候,流感就來勢洶洶,橫掃大街小巷。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流動性加大,南來北往的人增多,往往容易造成流感的暴發流行。
流行性感冒的特點是發病快,傳染力強。臨床癥狀表現為突然發熱,身體酸痛、無力等。染病后多半需臥床休息,但完全康復則要10~14天。
因此,人們一定要有自我保護意識。根據以往門診經驗,冬春季是流感的高發期,所以大家要格外關注天氣變化,在起居上多加注意。
流行性感冒具有高度傳染性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經由飛沫傳播與呼吸道感染而產生的疾病。其主要癥狀有:高熱(體溫最高可達到39攝氏度~40攝氏度)、頭痛、全身肌肉酸痛、極度疲倦、干咳等。尤其是老人、兒童、體質較弱的人和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肺或心血管疾病、腎功能障礙)得了流感后如不及時治療,流感病毒就會破壞呼吸器官的細胞,并因此引發如肺炎、心臟供血不足等嚴重且可能致死的并發癥。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癥狀要比普通感冒嚴重得多,其最大的特點是病毒容易發生變異。變異后的病毒不但極難控制,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抗藥性,同時還會引發病毒性肺炎,這也是導致流感不斷流行、致死率越來越高的原因。2003年冬季在境外出現的流感病例中,研究人員發現,“福建甲3亞型流感病毒株”占分離總數的很大比例。
流感病毒主要分為甲、乙、丙等3型,每型又分為多個亞型。其中,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而導致流感的爆發流行,世界衛生組織已在全球83個國家、112個研究機構建立了流感監測網絡。
至于現在的禽流感病毒,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目前在越南雞群中流行的H5N1禽流感病毒,與1997年在香港發現并導致6人死亡的禽流感病毒相同。由于我國各海關口岸加大了檢疫力度,停止了從疫區進口相關產品,因而中國爆發禽流感的幾率很小。遍布上海各個區縣的110個流感監測點日夜“睜大眼睛”,所有醫療機構均按規定做好測量體溫、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等各項工作,衛生行政部門等領導和重要崗位工作人員休息時24小時保持通訊暢通。春節期間,上海流感監測網絡嚴密運行,重點加強對非典、禽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監測。據了解,上海市衛生行政部門已經要求各級醫療機構堅持日報告、零報告和重要疫情報告制度,嚴禁其他醫療機構擅自設立“發熱門診”和留觀可疑的肺部感染的發熱病人,并加強行政值班,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
盡管今年春季不大可能和流感大打“遭遇戰”,但專家仍鄭重地提醒大家:絕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流感小范圍的流行是可能發生的。
春季流感重在預防
專家指出,治療流感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但抗病毒的西藥及一些中草藥對流感的預防和早期治療有一定的作用。由于一般抗病毒藥對流感療效不佳,故而預防勝于治療,這對幼兒及老人尤為重要。預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避免前往空氣疏通不暢、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
●注意隨氣溫變化而增減衣服,防止因受涼而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及時醫治易誘發流感的疾病如營養不良、貧血、腸寄生蟲癥等,以防雙重感染。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潔的毛巾和紙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應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和增進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
●經常開窗,使空氣流通。辦公室也應注意開窗透換新鮮空氣。由于流感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通風是最好的措施。
●注意均衡飲食,飲食宜清淡,少吃過咸食物。適當吃些大蒜,這有助于驅逐流感病毒。若能進食蜂蜜,每天1~2次,每次20~30克,對增強免疫力有益。
● 充分休息,減輕壓力,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可用中藥板藍根、貫眾、大青葉、金銀花各15克水煎服用,連服3~5日,兒童用量減半,預防效果良好。
預防和治療流感中的誤區
用阿斯匹林治療流感
流感病毒侵害血管,使血管變脆,不斷向外滲血。如果流感患者服用阿斯匹林,將加重毛細血管出血和其他血管滲血。因此,不能用阿斯匹林治療流感。
隨便服用退熱藥
發熱是機體對病原體的抵御武器。當體溫達到39攝氏度以上時,體內的流感病毒毒力將逐漸削弱。如果你能忍受這種高熱,心血管系統一切正常,那么最好不要隨便服藥退熱。可以采用冷水加醋(1升水加10毫升醋)浸濕毛巾,敷在額頭上,同時用另一塊毛巾沾醋水擦手腳,熱度就會慢慢退下來。
不停發汗
對感冒發汗,要見汗即止,不能一燒就發汗。如汗流不止,既耗散陽氣,又損耗陰精,尤其老年人容易虛脫。
亂用抗菌素
感冒一般用解表藥即可解除,但當發現高燒、嚴重咳嗽時,應到醫院就醫,經檢查后再有針對性地選用抗菌素,而不可在家中隨便取用。尤其是青霉素,一定要到醫院或社區醫療點去注射,以免出現過敏反應而措手不及。
只要感冒總用同種藥方
要辨證用藥:感冒有風寒、有風熱、暑濕之分,要仔細辨證。若是風寒,則可服用辛溫解表藥如桂枝湯等;若是風熱,可服用辛涼解表藥如桑菊飲等。以上方劑均需憑醫生處方才可服用。
感冒是小病不必臥床休息
流感病毒侵害機體,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有些勤勞的家庭主婦,常常在感冒發燒的情況下還照常洗衣做飯,結果使病情加重。曾經有過一個姑娘因長期節食減肥,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結果染上了流感后未及時就醫,竟不治身亡。因此,患了流感,必須臥床休息,至少兩天。休息得越充分,康復得越快。
感冒、流感、上感防治不一樣
感冒和流感(流行性感冒的簡稱)以及上感(上呼吸道感染的簡稱)的概念是不同的,預防和治療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樣。大多數感冒和流感雖然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可由多種病毒引起,其中30%~50%是由某種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雖多發于初冬,但任何季節,如春天、夏天也可發生,不同季節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樣。感冒病例分布是散發性的,不引起流行。
流感的最主要特點是流行,可引起區域性、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大流行,因此,是否流行是臨床醫師診斷流感的主要根據。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其中最常見的為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特點是非常容易發生變異,因而每年發生的流感的病毒株是不同的。
普通感冒和流感都是呼吸道的炎癥,即都可以引起上呼吸道的鼻、咽、喉、鼻竇的炎癥,又可引起下呼吸道的急性支氣管炎。流感病毒本身還可引起肺炎,醫學上稱為流感病毒性肺炎。普通感冒和流感也都可以繼發(合并)細菌感染,引起化膿性扁桃體炎、化膿性鼻竇炎、細菌性支氣管炎、細菌性肺炎等。某些原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風濕病的患者,在患重癥感冒或流感以后也往往導致這些原有疾病的發作或加重。但普通感冒與流感的癥狀有很大的差別,特別是早期,感冒和流感都是急性的呼吸道感染,而流感的起病比普通感冒要急得多。普通感冒以呼吸道卡他癥狀為主,即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喉部不適、乏力等,但一般不發熱。流感的突出癥狀是起病急,且伴有寒顫、高熱,渾身肌肉酸痛以及頭疼等全身中毒癥狀,而上呼吸道卡他癥狀相對比較輕。流感合并咽喉、扁桃腺、鼻竇、支氣管、肺的細菌感染的發生率比起普通感冒高得多,甚至可導致少數病人死亡。
上感泛指上呼吸道的感染性病變,病原體可以是細菌,也可以是病毒。有些人把普通感冒、流感、細菌性化膿性扁桃腺炎,甚至把感冒或流感引起的急性細菌性支氣管炎都看成是上感,自行服用抗生素,這是不恰當的。這樣容易造成抗生素的濫用,而且不容易得到流感流行的早期和準確的信息,對感冒和流感的防治,特別是對流感流行的及時控制不利。臨床醫師原則上應該給感冒、流感作出單獨的確切的診斷;而上感在臨床上主要指細菌感染引起的鼻炎、咽喉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