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月3日“愛耳日”來臨之前,世界衛生組織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有近2.5億名中度及中度以上的聽力障礙者。如果包括輕度聽力損傷者,全球有近6億人耳朵“不好使”,而包括中國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構成了這個數字中的最大部分。人群中聽力下降所占的比例正不斷上升。
專家告誡,如果想在60歲時還能耳聰目明,對聽力的保護就應該“從娃娃抓起”。
如果說遺傳和意外事故是造成聽力損害的“天災”,那么隨身聽、噪音污染與藥物則是導致聽力受損的“人禍”。專家因此而呼吁:別再讓人為的傷害使耳朵受損!
隨聲聽:導致聽力疲勞
在最近一次“跳槽”中,歐陽因為最后一輪的面試沒有將外籍考官的問題聽清楚,最終名落孫山,一份很好的工作就這樣失之交臂。醫生診斷:歐陽的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長時間使用隨聲聽,導致聽力過度疲勞而引起的。
在公交車、地鐵的車廂里,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輕人手持“MP3”、“隨身聽”,耳塞掛在耳邊,音量往往開得比較大,甚至走在路上也不離身。常用隨身聽長時間聽英語、音樂,走路、吃飯,乃至臨睡前躺在床上也要聽,久而久之,就會使耳朵處于疲勞狀態,引起聽力損傷。
隨身聽需使用耳塞,使耳朵長時間處于較大音量噪音直接刺激中,導致耳蝸的損傷,引起耳疼、重振和高頻聽閾的降低,形成噪音性耳聾。在收聽日常1000赫茲以下的聲音時,聽力的下降并不明顯,甚至感覺不出來;在收聽超過1000赫茲高、尖的聲音時,聽力就顯示出難以如愿了,而且對聲音刺激的耐受能力變弱。但是,很多人對已經出現的聽力下降或耳鳴等現象并不重視,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最終導致病情惡化。許多人錯誤地認為,聽力下降離年輕人太遙遠,因而待到聽力嚴重下降時才就醫——而這個時候,已經可能是永久性的聽力損傷,很難恢復了。
聽力下降常見的癥狀有:聽不清聲音、談話反應遲鈍、群組交流困難,缺乏自信、自我封閉、容易緊張疲勞等。所以,經常使用隨身聽的年輕人一旦有了耳鳴、耳痛等不適的感覺,應當馬上“戒掉”隨身聽,告別耳塞,同時到正規醫院進行“純音測聽”聽力檢查,積極進行治療。對于癥狀已持續時間較長的噪聲性耳聾和耳鳴,目前治療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因此,專家建議對“隨身聽耳病”應重在預防,日常聽音樂時應盡量避免使用耳機。在治療身體其他疾病時,應忌用具有耳毒性的藥物,以減少對耳的損傷。
噪音污染:會使聽力下降
丁老師的兒子是音樂發燒友,尤其喜歡在“的吧”里跳舞聽歌,往往一呆就是四五個小時。又新買了一套音響,每日音響開得很大,吵得丁老師在家無法好好休息。不到一個月,不僅鄰居找上了門,丁老師的耳朵也吃不消了,開始有耳鳴、聽力減退的癥狀出現。為此,他一定要拉兒子一起去醫院檢測聽力。
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統稱為噪聲。即使美妙的琴聲、歌聲、音樂聲,在人們不需要時也是噪聲。比如一個人正在睡覺,另一人卻在旁邊播放搖滾樂,睡覺的人能好受嗎?
噪聲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其影響程度與其強弱、頻率、性質及作用的持續時間有關。強度越大、頻率越高、作用時間越長對人體的危害也就越大。噪聲對人體的影響還與當時的工作性質和健康狀況相關連,對需要集中注意力者、噪聲敏感者、耳病患者以及需要休息的人們,噪聲的影響則更為嚴重。
噪聲對聽覺的影響:短期的強烈噪聲使人感到刺耳、不適、耳鳴、聽力下降,離開噪聲環境數分鐘后方可完會恢復,這在醫學上稱為“聽覺適應”,屬功能性保護作用;較長時間的強烈噪聲,使聽力明顯下降,離開噪聲環境數小時至20小時后,聽力才能恢復,稱為“聽覺疲勞”,仍屬功能性改變,但已是噪聲性耳聾的前驅信號;繼續接觸強噪聲,內耳感音器官則可發展為器質性病變,聽力損失不能完全恢復,成為噪聲性耳聾。
噪聲對機體的其他影響:長期接觸噪聲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改變,表現為神經衰弱癥候群如頭暈、頭痛、失眠、多夢、心跳加快、心律不齊及血壓升高等。噪聲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危害是干擾正常的休息和睡眠,使人們不易入睡、睡眠不深、睡中易醒,從而煩躁不安、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及影響工作效率。
由此可見,減少噪聲來源十分必要。特別是在家休息時,盡量不要將電視、音響等的音量放得過大。
用藥不當:導致藥物性耳聾
孫奶奶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好心竟毀了她最寶貝的孫子的耳朵。3歲的孫子因一次普通的腹瀉,在已經注射了3天慶大霉素的情況下,孫奶奶帶他回鄉,為了鞏固療效,又去鄉衛生所要求醫生加了3天的針劑,致使孫子患上“藥物性耳聾”。
耳聾分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在后天性耳聾中,藥物性致聾的發生率高達40%。而在藥物引起的耳聾者中,3歲前發病率為50%,7歲前可達82%,其禍首是用藥不當。有些藥物如果使用失當,會損害聽覺神經與腎臟功能,嚴重的還會引起耳聾。其中以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最為突出,這在醫學上稱為耳毒性抗生素。
因此,為防患于未然,應用耳毒性抗生素需嚴格掌握適應癥,嬰幼兒禁用。若療程較長,需定期作聽力與腎功能檢查。一旦出現眩暈、耳鳴,應立即停藥。切忌將其用于流感、水痘、麻疹等病毒性疾病。尤其當外婆、母親、姨母、舅父等母系親屬中有因使用某種藥物而致聾者,說明該家族已具有高度敏感性,其后代均應絕對禁用該類藥物,以保安全。盡管如此,我們對耳毒性抗生素也不能因噎廢食,仍應按病情需要,該用的還得要用。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⒈要嚴格掌握適應癥,不宜用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疾病;也不宜用于腎炎、氣管炎、扁桃體炎等癥。
⒉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減少劑量或延長用藥間隔時間。對老人、幼兒及孕婦應忌用或慎用。
⒊用藥總量不宜過大,療程不能太長。要按規定量使用,成人療程一般不超過7~10天。鏈霉素可酌情延長。
⒋使用時,一旦出現眩暈、耳鳴,應立即減量或停用。若需要較長時間用藥者,應定期做聽力及腎功能檢查。
⒌要重視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幾種耳毒性抗生素不能聯合使用,也不宜與速尿、利尿酸藥等合用,否則會加劇對聽神經的損害。如果耳毒性抗生素與暈海寧同用,會掩蓋耳毒性反應。
其他耳毒性抗生素,如紫霉素、萬古霉素、巴龍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等,均應遵照以上原則使用。
聽力的自我保健
一、保護聽力要從源頭抓起。青壯年時期及時治療高血壓,堅持合理、健康的膳食,禁絕暴飲暴食,待到老年時會大大延緩聽覺障礙的發生。
二、預防噪聲性耳聾至關重要。當今許多青年男女,喜歡震天撼地的音響刺激,連聽帶唱帶跳幾個小時后,有些人會耳朵發背。早期睡上一夜尚可恢復,經過若干年后,就可能造成聽力障礙;有些職業噪音太強,如礦工下井作業長時間暴露于強噪聲中,不肯使用防護設備,也會過早出現“老年聾”。
三、一般說,人過了45歲以后多數須用“老花眼鏡”。同樣的道理,任何人一旦發現語言交往能力出現問題,要盡早找專科醫生咨詢、診斷,若需戴上微型或隱蔽型助聽器,就應及時用上。
測一測,你的聽力正常嗎?
如果你出現以下癥狀,專家建議你及時到專科醫院進行聽力檢測。
●通常,最先從聽覺中喪失的是高頻音如婦女
和兒童的聲音和鳥鳴聲等;
●在音樂廳、劇院等公共場所,聲源距耳朵較
遠,聽起來常感到困難;
●要聽清電視或電話里的話語,感到力不從心;
●在一群人中進行交談很費勁,常因聽錯了別人所說的話而感到窘迫。
聽力的損失常常會使人的行為產生以下趨向:
●請對方重復說過的話;
●常因聽錯而曲解別人的話;
●將頭轉向講話者或揚聲器;
●開大電視、收音機、音響的音量;
●有意避開討論會、社交場合。
年齡超過50歲以后,在專業聽力檢測機構進行每年一次聽力檢查是必要的。檢查人員會將你對不同頻率聲音的識別情況,繪成一幅曲線聽力圖,判定你聽力損失的類型和程度,以便建議您是否應配戴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