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把日記作為承載自己心靈負擔的載體,日記成了他們傾訴心聲的對象,如果遭遇了不公正的對待,遇到了痛苦的遭遇,一時無法排解自己心理壓力的時候,會把心中的憤懣全部寫進日記中,掩卷后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確實是一種排遣壓力的好辦法,但對之過于依賴,又會成為扼殺心理健康的危險因子。一位年輕的大學生,就因為不堪心靈的重壓,最終選擇了自殺。來看看他在日記中都寫了些什么。
200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小雨
小慧和袁成好上了。一切都完了,持續了近兩年的感情就這樣結束了。我很奇怪,我們當時究竟是怎樣開始的?你喜歡我什么?難道就是因為我常送花給你,常和你出去看電影,常給你買這買那?看來你喜歡的根本不是人,而是錢。我又想起6月5號那天發生的事情了,就因為我不肯乘出租車,你就兇成那個樣子。算了,什么都不用說了,袁成家很有錢的,不光可以讓你乘出租車,還可以讓他老子的“奔馳”來接你,這下你風光了。
2004年9月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爸爸和媽媽吵架了。不為別的,就為了房子的事情。其實,這場爭吵早在一個月前剛拿到一筆可憐兮兮的動遷款時就開始了。因為雙親都是普通工人,我上大學又花了很多的錢,家里實在沒有多少積蓄了,加上動遷補償款,只夠在市區買一套一室戶的房子。爸爸的意思是買一間房住住算了,可媽媽不依,考慮到我以后還要組建自己的家庭,怎么也得兩室一廳,最好能夠“一步到位”。這樣的話,就得貸一大筆款,二老就快退休了,而我還沒畢業,倘若貸款買房將是很大的負擔。
我痛恨自己沒有能力改變家里的經濟狀況。看著爸爸媽媽頭上的白發,我就覺得心酸,怎么能再依賴他們呢?我又想到小慧了,她一定和袁成一起在“毫宅”里尋歡作樂呢,而我還在為棲身之所發愁。人活著需要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沒有的話就會被人歧視,甚至連追求感情的機會都沒有。而逝者多瀟灑,無牽無掛,黃土就是他們靈魂最后的歸宿。
點評
感情的挫折、經濟的壓力使得這個年輕的學子痛不欲生,以至走上人生的不歸路。這里固然有他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但他將大量的負面事件記錄在冊,而后不斷地回味、咀嚼,也是造成悲劇的重要原因。對一個正常人而言,日記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這位小伙子的日記中,充斥著不快乃至痛苦的內容,簡直像一本“血淚史”令人不忍卒讀,為之扼腕。不幸的是,他在之后不斷的翻閱中,加深了痛苦的回憶,每看一次,情緒就波動一次,終于,脆弱的心靈完全崩潰。
生活中的事不可能盡是讓人刻骨銘心的,因此,有寫日記習慣的人就要注意了,多把一些愉快的經歷寫進日記,盡量摒棄那些不快的事。這樣,日后翻看的時候,心情就會輕松一些,也就不至于給自己的心靈層層加壓了。當然,光有愉悅的日記也是不完整的,可以嘗試采用“雙日記本”法。一本專記愉快的事,另一本則寫一些“不幸”的經歷。往后多看看“陽光日記”,而把痛苦和悲傷鎖在柜子的最深處,這樣,日記就不會成為自己心靈的負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