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金山區李靜讀者來信說:“我父親已經80歲高齡,大概是年紀大了不想動的緣故,他常常在家一坐就是一整天。前段時間,我家的電取暖器壞了,我怕老人家挨凍,就給他買了空調,但他說不感覺特別冷,而且直嘮叨太費電,開的時候很少。我當時也沒在意,想父親既然不怕冷,就隨他。誰想到一天下班后他竟昏迷在地,送去醫院后被診斷為“低體溫癥”。我不明白的是,為什么父親穿得不少,自己又并不感覺冷,卻會得這樣的病?”
室內溫度過低對健康是極為不利的。寒冷會使皮膚血管發生痙攣性收縮,周圍血液循環不暢,皮膚蒼白,四肢、鼻尖、耳朵冰涼。當小血管痙攣解除后,局部毛細血管又會擴張、瘀血;受凍時間延長,則會使組織缺氧、細胞損傷。此外,室溫過低,最容易發生的就是“低體溫癥”,主要發病對象是老年人和嬰幼兒及免疫力低下者。
“低體溫癥”發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有些人體內產熱少,體溫調節功能差,在寒冷環境中從皮膚丟失的熱量多,不能使體溫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特別是老年人和嬰兒,對溫度的變化不那么敏感,有時即使室溫相當低,也可能感覺不到,因而保溫防護能力差。當體溫下降到35攝氏度以下時,就會發生“低體溫癥”。
嚴重的“低體溫癥”常有意識障礙、頸項強直、血壓下降、心動過緩或心律不齊。有人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在氣候特別寒冷的冬季,死亡率要比一般冬季高60%,其中“低體溫癥”是一個重要因素。
預防低體溫癥,要有溫暖的居室、柔軟御寒的床鋪和衣服
居室里:室內適當使用空調、取暖器,或生炭火,但需注意空氣的流通,不要長時間密閉在房間里。
睡眠中:可在睡前使用電熱毯,但不要整夜加溫,有心臟病、過敏性皮炎、孕婦和嬰幼兒不宜用。讓床鋪溫暖起來的最好方法是,經常將被褥拿到太陽下曬曬,既可取暖,還可殺菌。
穿著上:可選擇保暖效果較好的內衣、棉大衣、棉鞋、棉帽等。皮膚裸露部位極易凍傷,如雙手、頭部、頸部等。因而應特別注意這些部位的防寒保溫,可使用圍巾、手套、耳套、棉鞋等,還可隨時摩擦雙手和耳朵,適時鍛煉。忌穿潮濕的衣服、鞋襪,同時,手臉洗畢要揩干后才可外出。
飲食上:可經常食用一些具有溫補作用的食物,如糯米、牛羊肉、蝦米、紅棗等,以利于生熱。
勤鍛煉:加強皮膚的鍛煉,增強皮膚的適應能力,以適應寒冷的環境。可進行冷水浴、空氣浴、日光浴、按摩等,或者堅持洗冷水臉,身體素質好的還可以用冷水擦身。